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小楼大厦 » 第146章 没有被说动

第146章 没有被说动

    一般人遇到困境,实在是走投无路后,想到最后一个可以救命的,就是自己的家了。

    阳春现在的家,就是自己。他向自己求救,已经尽力。现在想到的家,就是去父母那,看能不能有什么办法。

    就阳春所知道的,父母应该有一些存款。

    阳春是午饭后动身的。到父母家后,他看见父亲已经下班到家。

    进门后,阳春看见母亲的身份状况,很好的呀。看来,又是父亲谎报军情。这就显然了,是母亲在家念叨,说想儿子了。父亲呢,就头脑一热,给阳春打了电话。

    “没病啊。”阳春说了,口气中可是有埋怨。

    父亲瞪眼,说:“怎么的。没病,就不能回来看看。你现在,可不是上班那个时候。你自己做老板,时间就是你自己控制的。”

    阳春这就喘气,肩膀夸张地向上提起来。

    什么话?父亲说的这话,阳春听了很不入耳。

    阳春现在的感觉,自己做老板,时间上,才真的不是随意好调配的。上班族,虽然有八小时工作的限制,可是,星期天,下班后,时间就是自己的。

    自己做生意,搞经营,没有星期天,没有八小时的概念。生意人可是比上班族开门要早,比上班族关门要晚许多的。

    母亲就笑了。她老人家,看见儿子就开心。

    “那边的项目,还好吧?”母亲是要关心的。

    凡是做母亲的,对儿女一举一动都要关心,更不要说阳春现在做的工程,就更要关心。知道了细节,做母亲的也好安心。母亲问儿子现在的工程是不是好做。

    “还行吧。”没到说这事的时候,阳春不想把这样的话头扯开来说。

    父亲可是要斜视儿子了。对于阳春的情况,父亲就是做这一行的。对于行情,父亲甚至比阳春更有发言权。

    “一建那边,人马撤了?”果然,父亲对阳春的行动,可是了如指掌。

    阳春咧嘴。

    父亲就有了可以说的话。他老人家的意思,儿子你盖起了两幢楼,也赚到了一些钱,就不要再折腾了,回到百货公司去上班。

    阳春说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在单位上班,每个月就那么点死工资,够什么用啊。

    父亲说:“这样吧。你调回来。”

    阳春知道,父亲所在的这个单位,编制上都是干部身份。

    “我只是一个工人身份,怕调不进来的。”

    父亲告诉,阳春的几个同学,在外面时,也是工人身份,现在,调回来了,有的,已经转干。

    “工人身份回来,可以先以工代干。到有名额时,再考试转干。每年,这里有内部指标。”父亲这样剖解了说。

    父亲又告诉,去年,下面小单位,年终奖,挺吓人的。最少的,也有七八万元一个人。多的,拿到了五十多万元。

    阳春却不为所动。要是想回来,他早就打这个主意了。他始终觉得,这个地方,同农村没有多大区别,消息闭塞,文化生活基本上没有,购物要去几十里外的一座小县城。生活质量,真的不好跟F市比。

    看儿子没有动心,父亲只好换了个说法。

    “再不行,你回到百货公司去上班。”

    在父亲看来,儿子住的房子,比在那个机械企业时,大有改观。而且呢,有了两个门面,可以出租,再就是还有一个老宅。

    “一个人,能够折腾到这一步,很不错了。你还想要什么。我要是你啊,就安心在单位上班了。”父亲进一步巩固自己的说法。

    这就是两代人的代沟了。

    在父亲看来,有一份工作,安分守己,踏实太平过一辈子。

    阳春是从这里走出去的,看见了外面的世界,也做过比较、比较到最后,就有了一个结论:外面的世界真精彩。

    也就是说,阳春既不想回到父亲所在的单位来,也不会回到百货公司去上班。

    出于对父亲生活理论的了解,阳春不好多说什么。再说,父亲会认为是一种抬杠。阳春就从自身的困境上说了。

    “可那块地,在我手上。”

    “想想办法,可以转手的。”

    “怎么转手?那块地,没人看上。”

    “哦。你现在也知道了,没人看上那块地。当初,你干吗要那么固执。”

    阳春愣了,父亲也知道那块地?

    “不要用这个眼神看我。关于你拿到的那个地,我电话问过那边的人。一建公司的。他们说那就是一个最差劲的地块。人家是看我面子,没把话说难听。。”

    “......”阳春的嘴巴张开,却没有一个字可以说出来。

    父亲对儿子说话,可是不留情面,说:“可我听出来了。那是脑子有问题的人,才拿那块地”

    父子俩,这已经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了。

    母亲虽然在做事,却时不时过来,装成找什么东西。她是要控制好这里的局面。每当这对父子谈话,有了火药味时,母亲就出来调停。

    “好了。不要再说这事了。家中订的晚报,我怎么没看见?”女家主这是向男家主提出问题,言下之意,你没有把晚报带回家来。

    阳春以前喜欢写文章,母亲也就喜欢看报。母亲知道儿子在一家晚报上的文章发表量最大,就自己出钱订了一份。

    因为投递上的限制,母亲订的这份晚报,投放地点是父亲的办公室。

    这份晚报,父亲记着时,会把当天的报纸往家里带,有时候忙,就会忘记。或者,他去建筑工地,没有从办公室过,报纸就放在办公室里了。

    今天,父亲就是从下面一个施工的工地上回来的。

    “好吧。我去拿。平时,不怎么看报的,今天怎么想起来要看了。”父亲这是明知故说。

    很显然的事,母亲看儿子回来,才提这个事的。

    女家主听男家主嘀咕,就说:“让你拿报纸回来,怎么这多的废话。报纸是我出钱订的。放你办公室,当公费报纸吗?”

    阳春听着父母的对话,想笑。

    父亲本来是已经下班了的,这就得又往办公室去了。

    阳春很想说,算了吧,报纸明天拿回来,就好了。但没有说。母亲已经发话,阳春要是这样说,就扫了母亲的兴头了。

    这时,母亲说:“儿子。你爸说的,你是可以考虑的。调回来,过两年,考一个干部身份,也好的。”

    “妈。你知道的。我对这个地方,没兴趣。”

    母亲见儿子没有回来的意思,就又换了说法。

    “那你就按自己的想法,做吧。有困难,想办法克服,就是了。我相信你,有克服困难的能力。”

    听母亲这样的理解自己,阳春的眼睛里,有种热辣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