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小楼大厦 » 第175章 有客远方来

第175章 有客远方来

    车伦和他的夫人辛韵娣来到。

    他俩是开车来的。

    阳春接到车伦的电话,到进城的路口接的车。接到客人后,车子直接开到001号项目工地上。

    这个年头里,私家车很少,随便到哪,就像手上有手机的人一样,都是一景。

    工地上的工人们,可是羡慕了。看这人的来头,应该比阳春厉害。阳春还没有买小车呢。

    郑建设和宋小美早早就来到了工地上。在他们就要开展新生活的地点等着。

    看着这辆小车停下,宋小美可是要多看丈夫一眼了。她没有想到,丈夫打上交道的人,已经到了这样的一个层次。

    可是,看着从车上下来的女人,宋小美就有些相形见绌了。

    辛韵娣的修养和风度。有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距离感。美的太高冷。

    宋小美自然是要做比较了。她没有敢靠近来的这对夫妻。

    不敢靠近,是因为宋小美有了点自卑。

    宋小美属于身材平板型的。她最怕过夏天。那个季节,会暴露出她的短处。

    好在,这个季节,可以多穿一些衣服。厚实的冬装可以把她穿得臃肿一些,配上她的方脸庞,人也就显得胖了些。

    宋小美是那种吃得再多,也不会长胖的类型人。

    站在远一些的地方,看着辛韵娣,尤其是看背影时。对,这个时候,宋小美看到的辛韵娣,就是一个背影。

    辛韵娣对眼前的景色很是赞美,极目远眺呢。

    宋小美有些想不明白,辛韵娣的背影,在这个季节里,怎么同在春天里差不多呢。这个背影,像蜜蜂吧。也不是。应该是大黄蜂。也不对。大黄蜂给人恶心讨厌的感觉。可是,辛韵娣给人的印象,却是麻辣中有那股美滋滋的感觉。

    太阳光这时斜着的,正好给辛韵娣做出了一个美丽的剪影。

    宋小美要替辛韵娣担心,穿那么少,不冷吗?

    虽然,是一件豆沙色的皮风衣,但是,还是太薄了点吧。

    宋小美真想上前去劝一句,“大姐。你是不是出来时没带够衣服。我可以回家去拿件棉袄给你穿的。”

    三个男人并排,有两个在抽香烟。是在商量事情。

    车伦反对了郑建设的设想。应该把水塘填起来。上面目前没法建像样的房子,可以先建活动板房。

    “从目前这里的条件来说,建设,你先因陋就简,弄一个活动板房,装上空调。”说到火鸡养殖的技术问题,车伦就是专家。

    郑建设居然带来的笔和本子。车伦说的时候,郑建设做笔记。

    阳春虽然不打算养火鸡,但也认真听着。

    车伦除了建议这里先做网养,还说了养火鸡的几个关键问题。诸如,这里的地势不够高,可以用角钢做出高平台,这样,通风问题可以解决,也能保证一定的干燥度。

    至于在活动板房里安装空调,是因为开始时,养的是雏鸡,室内温度不能低于30度。等到火鸡一天天长大,可以每周降下一度,一直降到18度为止。

    郑建设在来之前,已经找到了几本关于养殖火鸡的书在看。他对这方面的知识,也知道了一些皮毛。但,还是要问。

    因为,问一些问题,可以加强这方面的记忆。

    郑建设问:“车老师。温度要是高了,会出什么问题?”

    车伦告诉,“温度高,雏鸡会多喝水,拉稀。还有喘息困难的毛病。”

    郑建设又问:“偏低了呢?”

    车伦又告诉,“冷,雏鸡会挤一块取暖,就会有尖叫声,让你着忙的。”

    “湿度控制呢?”

    “在55度到65度之间,为最好。温度过低,鸡毛生长慢,没有光泽,脚型不好看。到时候,没有卖相。湿度过高,也不好。鸡身上会很脏,容易生病。”

    “通风,是不是很重要?”郑建设问的,是书本上说的。现在问出来,是想看看有实际养殖经验的人怎么说的。

    车伦说:“这就是一个矛盾了。一般来说,保温保湿,会忽视了通风。这就缺少了新鲜空气,鸡儿就可能多病,鸡的精神状态也不好。”

    郑建设在记录车伦所说。他要把记录下来的知识,回去和书本上的做对照。

    车伦又说:“还有一个光照。一定要想方设法保证。这对鸡儿的新陈代谢很至关。鸡儿要生活得好,光照够了,才能骨骼正常。每天的光照,至少要十五个小时。”

    郑建设说:“我养土鸡的时候,知道网养,有容积上的讲究。”

    车伦点头,说:“可以参照。火鸡养殖,每平方米以二十只左右为宜。吃的方面,它们最喜欢洋葱,韭菜,还有其它的。”

    这时,一边去溜达的辛韵娣来到三个男人身边。

    郑建设问到火鸡的市场行情。这个,书本上没有说。因为年头不一样,价钱是随行就市的。

    车伦的手向外扬了一下,“这个,让我夫人来回答你吧。”

    郑建设向那边的宋小美大声,“小美。你过来听听。”

    宋小美这就来到郑建设身边。

    这么近的距离,宋小美有一些压力感。她没有敢正面对辛韵娣。

    辛韵娣告诉,市场行情,每年在变。一只火鸡苗,到成为商品,每天需要二两玉米,一斤的青色饲料。通常养六个月,就可以出售。养殖成本,大概在三十元左右。养出的商品鸡,一般在八斤以上。每斤以当前的价格,二十元到二十五元一斤。也就是说,一只鸡最少可以赚到一百三十元。

    车伦的手在面前画了一下。这个画圆的动作,是把眼前的这口水塘划拉进来了。

    “就这块地方,养一千只火鸡,不成问题。一年下来,收益,可以算出来的。”

    对于辛韵娣也能说出这么多的所以然,宋小美很是羡慕。她暗暗发誓,要成为辛韵娣这样的女人。

    阳春拍了郑建设的肩膀,说:“老同学。接下来,就看你的了。我倒是希望你,一年能养上三千只火鸡。”

    宋小美被阳春这一说,吓的,张开了嘴巴。

    三千只,要是按辛韵娣刚才说的,这一年的收入,就是隆咚个乖,到时,数钱,还不数到手抽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