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真实电影,这个影帝有点妖 » 第64章 人人都是影评专家

第64章 人人都是影评专家

    【我心中的封神之作!】

    【盘点:宋铭十大经典镜头。】

    【不看后悔一生,再看依然震撼。】

    【神级演员银幕首献,未来影帝缔造传奇。】

    【谁是主角?世界主角!】

    【站着进电影院,跪着爬出来。】

    【一部值得重温无数次的电影。】

    【是什么让影帝周星祖激动到当场落泪?】

    【他说:电影是人生的意义,愿意挑战所有难度。】

    【谈谈我的理解,《心魔》中的七个隐喻。】

    【影片结局的三次换枪,谁能看懂?】

    【……】

    基本变成了这个样子。

    时间来到第二天。

    一夜发酵,热度炸了。

    影视天堂的热搜榜上,排行前百,占了一半。

    网上帖子比洪湖的王八还多。

    评价电影,讨论演员,更多的是解读剧情。

    因为很多观众发现,看完一遍后,居然没怎么看懂。

    学校,商场,办公楼……今天的话题只有一个。

    见面打招呼方式,夸张到从“吃了吗”,变成了“你看《心魔》了吗”。

    很多城市,前半个月的场次基本被预定一空。

    看过的还想看,没看过的更想看。

    特别那些没买到票的人,浏览网上的如潮好评,越加心痒难赖。

    短视频不用说了,刷十条就有三条与这部电影相关。

    当时间来到下午。

    拥有数千万粉丝的顶级影评人‘记忆大师’,在自己的账号上发表了一篇长评。

    不到五个小时,浏览量过亿,留言千万。

    他在评论中写道。

    “来自身体中的亢奋因子,使我从昨天到现在都毫无睡意。”

    “造成这一情况的始作俑者,那名为《心魔》的电影,让我的心,也着了魔。”

    “它让我遗忘了现实,将我的大脑锁进了剧本世界,产生的每个念头,都是它的样子。”

    “我是如此满足,上次出现这种满足与愉悦感,还是洞房花烛夜那天。”

    “各位粉丝朋友,请原谅我说了这么多无关紧要的废话,实在无法控制打字的双手,我满腔倾诉欲,迫不及待想要分享,却又害怕错言,致使我反复琢磨,不敢落笔。”

    “作为一个资深影评人,最忌睁眼说瞎话,我的那些优秀同行们,到现在都还没发表一篇专业的影评,我知道是为什么。”

    “他们肯定在电影院控制不住戴上了观影头盔,思维切换成了观众视角,忘记了任务,彻底沉沦在影片的魅力中。”

    “万幸,我忍住了诱惑,用笔记录了感受,所以现在,我有话想说,有话能说。”

    “在此之前,本人申明,此篇影评含剧透,请谨慎浏览。”

    “好了,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导演想要表达的内核,只有一个——人性!”

    “所有剧情,都是围绕人性的展开。”

    “从这个角度去分析角色,一切都豁然开朗。”

    “男主角甄翔,很容易想到,代表的是真相,什么是真相?真相只有一个,不管隐藏在多少重迷雾之下的绝对真实,因此,他才有一双能看透人心的眼睛,有句话将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会凝视你,深渊见多了,难免受到影响,就会变得神经质,渐渐成为别人眼中的异类,无法融于世间。”

    “男二号张森,也不是随便命名,代表了另一种寓意,弓长张,形声字,此字始见于金文,本义是把弦安在弓上,在古代文言中有解,既张我弓,既挟我矢,已经拉紧弓弦夹挟着箭,将名字结合,意味即将发射的箭矢,指向黑暗森林。”

    “森林就是芸芸众生,每一颗草木,都是心魔的具现,导演借这个名字,是为告诉观众,你、我、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叫张森,若控制不住利箭,射穿森林迷雾,将诡异多变的心魔释放,无异于打开潘多拉魔盒,欲望无穷释放,最终导致惨重后果,所以这个角色的定位是大反派。”

    “男三号任兴,很好理解,人性,人性创造心魔,心魔改变人性,在剧本设定中,任兴是个满腔热血充满正义感的警探,他的人性光辉是正面的,善良的,伟大的,而然一旦心魔释放,沉沦就在一念之间,本片结尾他三次换枪,包括心魔转移到了他身上,就是最好证明,导演利用反差与对立,将一个极善之人渐渐变成极恶之辈,更能直击心灵。”

    “三位主演评价完成,我们开始讲剧情。”

    “片名《心魔》,世界背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主题可谓相当明确。”

    “心魔就是欲望,每个人都有欲望,区别在于有的人克制住了,有的人肆意发泄。”

    “不知大家对开篇还有没有印象,黑白色调渲染,用一段长镜头展示城市面貌,这其实是一种隐喻。”

    “为什么颜色只有黑与白?因为分别代表了张森的善人格和恶人格,这样想就一目了然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所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当打碎镜子,破开表象,展现在眼前的,可能是无法直视的深渊。”

    “看似扭曲的画面,隐喻所看到的一切,并不像表面那么简单。”

    “然后下一个镜头,导演就将想法告诉了观众。”

    “满墙的法治报纸,不知各位有没有仔细留意报纸上的内容,那些凶杀案,有不少写着‘已告破’,问题来了,既然已经宣告破获,为什么男主角还留着?一个眼中只有真相的人,不会保留这样的案件,只有一个解释,所谓的已告破,其实是虚假。”

    “之后,警署探长说抓住了出租车乙醚案件的真凶,甄翔怒砸电视机,叱骂警署无能,抓错了人,也是为了说明,世人看到的真相,并非真相。”

    “同时这个剧情还有另外三个用意。”

    “一,刻画男主角的人物形象。”

    “二,为接下来的剧情埋下伏笔。”

    “三,凸出凶手的残忍狡猾,以此衬托自救人格的能力。”

    “接着往下解读。”

    “地下赌场剧情,暗巷剧情,地下角斗场剧情,这是属于自救人格角色的独角戏,也是宋铭的独角戏。”

    “实不相瞒,看完后我的第一感受,人的潜意识真的可以强大到如此程度吗?”

    “第二个感受,我被宋铭圈粉了。”

    “当时在电影院,我写感悟时,手都在颤抖,心中甚至升起了一种为什么要让我看到这么牛逼的剧情,若是以后再也看不到了该怎么办的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