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帝王传之刘协重生 » 第二十七章 心灵与诉求

第二十七章 心灵与诉求

    对付流氓,你需要比他更流氓才行——神剑

    “先彻底消灭李傕郭汜!曹操之事要做准备,现在不宜撕破脸皮!”刘协定下先消灭李傕郭汜,再解决曹操的方针。

    “臣等遵旨!”众人回应

    现在抓到贾诩,李傕郭汜的事该收网了。

    刘协坐在中军帐的主位,让徐荣、段煨、张飞和贾诩等人先讨论一下如何消灭李傕郭汜。

    刘协拿过王允从长安发来的汇报紧急军情的奏表。奏章说皇甫嵩已经和韩遂交战,双方互有胜败。韩遂总兵力四万多人。

    韩遂让马腾率领一万五千人绕道偷长安,但是高顺早有防备。高顺令步兵校尉带六千兵,以及临时征召的壮丁守城。自己带八千人,出城迎敌。在马腾夜间偷渡渭水的时候,高顺令埋伏好的弓箭手和弩兵,对正渡河的敌人乱箭射击。被箭雨袭击,正渡河的敌人乱作一团,很多人掉进河里被淹死。有些敌人游到到岸上逃过一劫,还有少量敌人游到高顺这边被杀死或者俘虏,俘虏两百多人。马腾总计损失兵力达到三千多人。

    马腾偷袭失败,发现对面不但有准备,还是个硬茬!马腾退守平陵。和高顺隔河对峙!

    虽然和刘协离开时的战略规划不太一样,但是效果不错。看完军报,刘协觉得没有王允说的那么紧急。

    刘协准备给王允回一封信,让张飞代笔,张飞很愿意效劳。

    刘协在信里告诉王允:李傕郭汜覆灭在即。马腾是可以拉拢的对象,问问他有什么诉求,只要是合理不过分的可以答应他。让王允派朝中德高望重,且能言善辩的外交官去劝降马腾,只要他真心归顺,对他之前的错误既往不咎。

    同时要求王允:要让马腾明白,跟朝廷作对没有好下场,皇帝念他是忠良之后,如果愿意归顺朝廷,并且尽心为朝廷效忠,可以封他伏波将军。如果马腾归顺了,让他试着劝降韩遂。

    历史上马腾的野心远比不过他儿子马超。

    马超野心勃勃,后来马超造反,认韩遂为父,和韩遂一起反曹操,全然不顾马腾一家一百多口都在曹操手里。但他们反曹操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帮大汉朝廷,而是识破了曹操的假道灭虢之计,还为了割据凉州和潼关以西的司隶(长安和洛阳所在的州)地区,自立为王。

    后来曹操杀了马腾以及马家一百多口。曹操杀马腾的原因有两个,马超反他杀马超全家以儆效尤。另一个原因是,曹操为了拉拢马腾,封马腾卫尉,马腾当了卫尉之后对汉献帝忠诚,所以杀他全家。

    张飞写完之后,刘协让众人来看张飞的字。众人品味之后,有懂书法的有不懂的。但是纷纷评价。

    郝萌评价到:“好字!好字!写的真漂亮!”

    刘协估计他根本不懂书法,就知道叫好。

    杨彪看了看,对于武将的书法如此硬核很惊讶,但没说话。

    “不曾想益德身为武将,竟有如此书法造诣,实在难得!”贾诩说

    徐荣看了说到:“刚劲有力,铁骨铮铮!是我等为将者的风范!”

    “书写随性却恰到好处。字如其人之风度无双,有国士之风!”这是段煨的评价,比较中肯。

    听了众人评价,再看张飞表情,他并没有骄傲或者谦虚,看来他知道自己的书法水平。

    张飞在蜀汉的名将中算是传下真正文物最多的,但张飞的字,并不多,流传最广的还是古人拓印的副本。

    蜀汉的武将只有张飞和魏延被单独立庙,这两位的庙是从三国时期传下来的,张飞庙有很多从古代传下的珍贵文物。

    关二哥的庙是满清入关以后,由于岳飞打过满清的祖先,满清把岳飞的神像砸毁或赶出神庙,换上关羽像,并在各地提倡兴建关帝庙,用来抹杀岳飞的影响力和痕迹。关羽和岳飞虽然没见过面,但绝对是血海深仇。

    张飞是岳飞的偶像,自然也受到岳飞的牵连,擅长文字狱的满清,也不知道篡改了多少历史。毛宗岗父子为了迎合统治者,把《三国演义》进行大量篡改,虽然文笔更好了,但是剧情狗屁不通,尤其是懂历史的人看,根本就看不下去!

    张飞的能力也被大幅度削弱,从外貌到能力全面诋毁,变成了一个只会坏事的傻逼形象。罗贯中原版的《三国演义》是尊曹贬刘的(那些说演义尊刘贬曹的再好好看看书,他尊的是蜀汉个别人,真正厉害的被贬成了伪君子和傻逼)

    张飞的智力和外貌被罗贯中丑化,但没毛版那么离谱。三国演义之前,在民间传说的戏曲故事和老百姓心中,张飞和邓艾是三国时期唯二最强的两位超一流大将。

    历史上张飞是蜀国辟土兼国、克敬动民、威震敌国的桓侯,意思是他打下的地盘最多,国家大部分领土都是他打下来的,最受百姓尊敬爱戴,敌人听到名字都会丧胆。这个封号通常是给功劳极大的开国君主,比如齐桓公。

    张飞的庙是张飞死后,张飞治下百姓感念张飞的恩德,给张飞立庙当成神明供奉。张飞当都督和司隶校尉期间,在当地种树、修路,发展农桑水利,当地百姓生活富足幸福,而且有张飞保护,外敌不敢来犯,张飞死后,百姓还把他当成守护神供奉起来,希望继续得到张飞的庇护。张飞为了标记路的方位种过很多树,直到到二十一世纪长成大树仍然存活,张飞庙也有很多从三国时期传下的文物。

    魏延因为死的冤,刘禅在给魏延平反之后,派人追杀杨仪,杨仪得知落到刘禅手里会被刘禅凌迟,因此畏罪自杀,之后刘禅下令在魏延曾驻军马的地方给魏延立庙,后世诸葛亮的粉丝砸毁魏延庙,现在只有残像保存下来,成为不完整的文物。

    在古文化保存较好的台湾省,张飞仍保有桓侯大帝的尊号。而满清篡改过多少历史不得而知,但被篡改的历史肯定没有从三国流传下来的文物可信。

    刘协又看了张辽上的表奏,张辽说潼关内果然有贾诩和李儒安排的细作,这些人想要让胡轸当内应夺权,趁机控制潼关,但是在胡轸的配合下全被一网打尽!

    这出乎刘协的意料之外!本来让张辽监视胡轸,防止胡轸和细作里应外合,结果胡轸居然直接配合张辽把细作一网打尽!这不按套路出牌!

    刘协接着往下看,原来细作找上胡轸想让胡轸偷袭张辽,等杀死了张辽,让胡轸以中郎将的身份控制潼关的部队,占据潼关,然后再征些兵,从潼关开向湖县,和湖县的驻军前后夹击,从背后偷袭朝廷驻湖县的大营。

    胡轸去见张辽的时候,张辽让卫士埋伏随时逮捕胡轸。因为卫士已暗中观察到胡轸和可疑人员接触。

    但胡轸见到张辽之后,却是跟张辽说细作的事。胡轸跟张辽说,他假意答应细作来杀张辽,让张辽假装被胡轸杀死,再把所有细作引出来,一网打尽。

    张辽担心是计中计,对胡轸仍然戒备,但是配合胡轸,果然把细作都引出来了,最后抓到五个细作。张辽对胡轸不那么戒备了。

    刘协心想,若是胡轸真的改邪归正,可以给他机会。毕竟历史上胡轸面对的是必死结局才投降,王允的决策失误在前,吕布说不定也巴不得他去送死。

    刘协问贾诩:“派到潼关的细作有几人?”

    贾诩回答:“七人,臣派去五人,其他二人是李儒所派!”

    这数量对不上,如果不是有漏网之鱼,就是胡轸骗张辽,留了后手,张辽仍然危险!

    正在这时,贾诩说到:“前日有两个细作先后回到湖县城,报潼关情报!”

    这样数量就对了。

    “你何不早说!”刘协语气有点责怪,自己虚惊一场。但责怪之后并不介意,示意贾诩继续说。

    “他二人前天夜里,已启程赶回潼关,昼伏夜出,为防止被盘查,亦不敢骑马!”贾诩赶紧补充说明。

    朝廷现在盘查较严,对骑马的会盘查格外仔细。

    之后刘协又问了细作的具体情况。

    贾诩说细作是从李傕郭汜最忠诚精锐的亲兵中选出来的,各方面素质都比较高,做事也比较谨慎。他们前日回李傕营汇报情况,说是已经试探过胡轸,认为可以策反。

    出潼关的细作和留在潼关的细作约定,如果策反成功,并占据潼关,潼关会同时打出胡轸和张辽的旗号。

    回潼关为了以防万一,细作们探查过后,通常会翻越山岭,不走潼关正门,要两到三天时间才能回到并潜入潼关。算时间细作最快不到一天就能到入潼关内。

    这时候郝萌出来请缨:“卑将近来骑术精进,战马亦优良,半日即可抵达潼关,愿到潼关传令,查探实情!”

    虽然觉得张辽应该是安全的,但不敢百分百确定胡轸是不是计中计,所以让郝萌去确定一下,免得自己担心张辽。

    让郝萌到潼关喊张辽出来,如果张辽果然平安无事出现,就将计就计,同时打出胡轸和张辽的旗号,把剩下的两个细作引诱出来。到时候集齐七个福禄娃,把这七人变成劳役挖矿之类的,为大汉建设做贡献,毕竟蚊子再小也是肉。

    刘协令郝萌即刻出发。

    又想起段煨之前抓到的那三个细作,本来有五个,跑了两个。

    问贾诩,贾诩说当时派了五个人准备策反段煨和探查情报,却发现段煨领兵驻扎在潼关。其中两个细作特别机灵,他们看段煨尽职尽责的样子,觉得段煨没办法策反,准备随时开溜。段煨假装可以商量,另外三个被段煨诱捕,逃走两个。和段煨说的对上了。

    听了这些,刘协觉得段煨真是尽职尽责,做事又靠谱。当时段煨运粮先行抵达潼关,担心敌人的先头部队到达潼关,自己驻守潼关,还派人提前侦查了李傕郭汜的动向,直到徐荣和张辽来交接,把敌人的动向跟徐荣张辽交代了,还留下一千兵帮忙守城。

    刘协当场表扬了段煨,并且打算打完仗对段煨的封赏赐爵可以再高点。

    刘协又问了贾诩李傕郭汜军队的情况。贾诩说李傕郭汜似乎准备对张济、樊稠和王方他们动手,准备杀人夺兵权。

    李傕跟李儒商量的,郭汜应该也是同意的。贾诩认为这时候不应该内讧,想劝李傕,但是考虑到李傕和李儒商量的时候背着自己,觉得自己劝了未必有用,还可能被李傕不信任,因此没劝。

    贾诩犹豫了一下,似乎想说什么,但是没说,又假装什么事都没有。

    刘协考虑到贾诩有所保留的性格。

    跟贾诩说:“朕的臣子,若是对朕赤诚,朕也会以诚相待!”

    “在朕面前即使说错话,朕亦不会记在心里,即使说了朕不爱听的话,只要是为朕好,为朝廷好,根本无需顾忌,朕只会奖赏!”

    “若是藏着掖着,不如趁早告老还乡!朕给你发盘缠,让你回家安心养老!”刘协跟贾诩直说。

    若是像历史上跟着曹操的贾诩,什么都有所保留,那还不如让他早点滚蛋。

    “臣不敢!”贾诩说着慌忙跪下。

    “你起来!”刘协说到。

    “朕不喜欢假大空,朕喜欢听有用的,喜欢听实话!”

    “你有何话想同朕说,直说无妨!”刘协真的不喜欢他藏着掖着。

    “是!”贾诩准备说了。

    他这两天和陛下接触,发现陛下随和,但又是一个果断干脆的人。有心计,能洞察人心,但又直爽,可以说是相当复杂的性格。跟自己想象中的皇帝性格完全不同。

    “臣与张济叔侄交好,本想暗中提醒他叔侄二人,小心李傕郭汜的毒计…只是还未及提醒,便北渡黄河…”

    刘协听了就明白了,老毒物未归顺刘协之前,就觉得李傕郭汜不靠谱,跟张济叔侄又有交情,这时候提醒一下,结个善缘,日后多一条路。万一不想在李傕郭汜这待了去投奔两叔侄。

    贾诩现在跟了皇帝,自然是比张济叔侄更好的选择。可如果是疑心重的皇帝,肯定不喜欢这种找后路的行为,那是不够忠诚的表现。

    刘协知道贾诩还有话,跟贾诩说继续。

    “臣可劝说张济叔侄归顺朝廷,臣亦不敢保证定能成功!”

    刘协知道还有重点没说,示意贾诩说下去。

    “臣有一个疑虑!”

    “若是张济叔侄归顺朝廷,如何处之?”

    “量才而用!”刘协回答。

    刘协知道贾诩担心朝中的掌权大臣,如王允等人对于张济这种人会嫌弃,跟李傕郭汜一样,虽然张济没有李傕郭汜那样恶贯满盈。但是奸淫掳掠的事他们也干过,张济娶了邹氏之后才有所收敛。

    对于张济刘协不怎么喜欢,但会量才而用。张绣,值得培养。等张绣成长起来,绝对可以独当一面,人品也比张济好。刘协所说的量才而用,就是有多大本事,封多大官,不会受朝中大臣影响,但是奸淫掳掠的事,再干要重罚或者杀头。毕竟连吕布跟了刘协都被严厉要求不准劫掠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