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正新 » 第123章 扬名

第123章 扬名

    在这一日之后的一段时间内。

    都城常安。

    关于新迁王的传闻,逐渐在一些有身份的人之间流传开来。据传闻,四月十九那一日,新迁王在功修公举办的秦楼诗会上,大放异彩;四月二十二那一日,新迁王又在鸿门与功建公论战,将功建公得无法反驳。

    在传闻中,新迁王文采极佳,且武略过人。在传闻中,新迁王文才武略,无人能及。在传闻中,新迁王文武双全,下无双......

    传闻越来越离谱,这些有身份的人却是津津乐道。因为,新迁王是皇帝如今的唯一嫡子,不少人都觉得皇帝或许会立他为太子。而支持王兴或王匡之人,虽然并不愿这种情况发生,但也无法阻止传闻的传播扩散。

    王兴与王匡听闻这些传闻之后,心中怒火滔,但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樱

    王心府邸。

    王兴收到禀报之时,他坐于书房内,身边是许多书画以及文件。此刻的他,双眼眯起,眼中寒芒大盛。

    “可恶!王安那家伙,在传闻中文武双全、下无双?!都是谬论!”王兴攥紧了双拳,心中无比愤怒地想道。

    王匡的府邸。

    王匡收到禀报时,他立于院内,手持兵器,身边是许多练武之物。他怒瞪双眼,怒不可遏。

    “王安那家伙,文武双全、下无双?!我呸!若不是我不能对他出手!哼!”王匡扔下兵器,攥紧了双拳,心中也是无比愤怒地想道。

    新迁王府。

    王安收到王吉关于这些传闻的禀报之后,心中想道:“我文武双全、下无双?我都不知道自己有这么厉害。这些传闻,真是让人无奈啊。”

    王安心中很清楚,这些传闻看似对自己有利,实际上却是更能加深自己与王兴、王匡的矛盾。王兴与王匡,听闻这些传闻之后,必定怒不可遏。

    但王安又能如何?他并不能阻止这些传闻的传播扩散。虽然他刚穿越过来之时,很希望自己名动八方,但如今,他越来越觉得,名动八方之时,若自己实力还不够强,这种情况反而对自己不利。

    或许王安自己都没察觉到,不知从何时开始,他的心态与想法,已然在悄悄地逐渐改变了。

    之后,又有一些大事,在都城常安流传开来。

    这段时期,不仅王安名动八方,还有许多造成下大事之人,名声也传到了都城常安。

    有来自荆州的传闻称,荆州的绿林军越来越强盛了。据传闻,绿林军攻下了竟陵,转而回头进攻云杜、安陆,掠夺了很多资源。传闻还称,最近绿林山中,人数甚至已然有五万余人。如今,荆州牧与郡守,都对他们没有办法。

    又有传闻称,一名大司马的属吏到豫州办案,被起义军抓获,起义军却是没有杀他,还送他离开了。这名官员返回衙门之后,上了奏章,具体地描述帘时的情况。奏章大意是:各地揭竿而起的民众,并非穷凶极恶,而是因为贫穷,不得不为匪。

    因此,皇帝王莽龙颜大怒,认为这是谬论,简直是欺君之罪!而后,皇帝王莽下旨责备四辅、三公,大意是:

    “吏的意思就是管理。宣扬德政,彰明恩泽,去管教养育人民,这是仁政的原则。压制豪强,督察奸邪,逮捕诛杀盗贼,这是正义的节操。而今却不是这个样子。盗贼发生了,总是不能够逮捕,直到结成大帮大伙,拦劫乘坐传车的官吏。官吏脱了身的,又妄自,我曾谴责盗贼:‘为什么干这种事?’盗贼回答:‘是因为贫穷的缘故。’盗贼还护送我出来。”

    “现在庸俗的人谈论事情大多是这样。想想看,由于贫困饥寒,犯法胡作非为,大的是一伙人去抢劫,的是一个人去偷窃,不过这样两类。现在竟然谋划结党,人数以千百计算,这是大规模的叛乱,难道是饥寒可以解释得聊吗?四辅、三公应当严肃告诫卿大夫、卒正、连率和各庶尹,认真管教抚养善良的平民,迅速捉拿歼灭盗贼。如有人不同心合力,不憎恨狡猾的盗贼,而胡他们是由于饥寒所迫才这样干的,就逮捕监禁,查办罪行!”

    于是官吏们变得更加惶恐,没有谁敢“盗贼”的真实情况了。州和郡又不能擅自调动军队,因此,“盗贼”变得无人能制了。

    这些传闻流传开来之后,不少民众纷纷认为,都城常安之外,许多地方都已然大乱了!

    而皇帝王莽虽然想派人阻止这些传闻的传播扩散,但是悠悠众口难堵。

    又有来自青州、徐州的传闻称,发源于琅琊的赤眉军,已然发展得很是强盛了。他们在泰山区域聚众起义,如今人数甚至已然有十万人了。他们比绿林军人数更多,一路掠夺之时,州牧与郡守,都对他们没有办法。

    只有翼平郡连帅田况一向果断勇敢,他发动年龄在十八岁上以上的民众四万多人,发给他们库存的武器,把军令刻在石碑上向他们宣布。樊崇等听了,不敢进入郡界。因为擅自调集了军队,田况很自觉地自动弹劾自己。

    王莽却是下旨责备田况:“没有发给虎符而擅自调集军队,这是擅动干戈,这种罪过与耽误军事调动一样。因为你自己保证一定捉拿消灭盗贼,所以姑且不予处分。”

    后来田况又自动请求越过郡界攻打盗贼,他所攻击的盗贼都被打败了。王莽用诏书命令田况代理青州和徐州两州牧的职务。

    田况奏报:“盗贼刚起事,他们的基础很薄弱,当地的治安官吏和邻里相保的伍人就能捉拿得了。责任在于县府主要官吏不在意,县欺骗郡,郡欺骗朝廷,实际上有一百人,只十人,实际上有一千人,只一百人。朝廷忽略,不及时进行督察,给予责罚,终于发展到蔓延几州,才派遣将帅,多派出使者,层层督促。”

    “这是因为,郡县忙着服事上司,应付责问检查,供给酒饭,准备物资和费用,来解救自己的死罪,没有工夫去忧虑盗贼和办理公事。将帅又不能亲自率领官兵去冲锋陷阵,一交战就被盗贼打败,士气逐渐低落,徒然耗费了老百姓的钱财。”

    “前次幸而得到了赦免的命令,盗贼打算解散,有人反而加以截击,他们惶恐地退入山谷,辗转相告,所以各郡县已经投降的盗贼都更加惊骇,害怕被欺骗和消灭,由于饥荒时期人心容易动摇,十来的时间,又是十多万人,这就是盗贼所以众多的缘故。”

    “若是招抚他们,他们就一定会投降。如今若是白白地再多派出将帅,地方官民害怕他们,反而比害怕盗贼还厉害。应该把乘坐传车的各位使者全部召回,让郡县官民得到休息。陛下把平定两州盗贼的任务委托我,我一定能够平定。”

    这些传闻传到王安耳中之后,王安心中想道:“这田况,依照后世史书上的记载,不久之后,就会被皇帝王莽召回都城常安。之后,根据后世史书上的记载,皇帝王莽给了田况一个虚职,田况失去实权之后,郁郁而终。”

    “而所谓盗贼,其实都是一些普通老百姓。他们都是因为活不下去才揭竿而起,都是官逼民反造成的。”王安心中无奈地想道,“朝廷只知道残酷镇压,不肯安抚,只会把老百姓进一步陷进水深火热的境况。如此做法,下怎么可能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