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刀横十三州 » 第一百零五章 乘龙山

第一百零五章 乘龙山

    乘龙山,名字取自《易经》乾卦“时承六龙以御天”。这座山不算高,在周围的群山中甚至显得有些颓矮。但是这座山为什么能用乘龙二字命名呢?

    这还得从几百年前说起,乘龙山的山腹有一天然山洞,山洞曾经是某位脾气古怪,而且武功高强的野道士的道场。他从不让周围的村民靠近这个山洞,若有人叨扰,打搅他的清修,他便会飞剑取之头颅,久而久之人们也就不愿意靠近了。

    就在村民与道人相安无事的某一天,一个无星的夜里,此山突然金光大作,山背上犹如一条金龙悬而升天,一连好几个周围的村子都被惊动了。村民开始传言道士在与恶蛟相斗,毕竟任谁都没有见过那等声势吓人的场面,只得从那些没见过的东西上猜测。

    过了许多年,才有胆子大的年轻人去了乘龙山中一探,到洞窟之后才发现,那个道士已经不在这里了,而山洞内,出现了好大一道口子,从山洞内仰头可观一线之天。从那以后,这附近的村民们都说那山洞里的道人,在那天夜里乘龙飞升了,所以这座山也被叫做了乘龙山。

    此时的山洞内,陈康躺在靠山壁的地方,赵广勋则坐在不远处的石凳上,仰头观看这一尺宽的缝隙,这才是真正的一线天啊,除了一线天空,什么多余的东西也看不到。

    那小乞丐悠闲的坐在洞口,看着窗外的景色,手里拿着一枝新摘的山莓。看山莓的颜色,还没有熟透,显得青嫩生涩。小乞丐每栽下一颗丢入嘴里,面部都不由自主的抽搐一番,眼睛随着脸部的抽搐后眯成一条线,然后砸砸嘴,过滤一番嘴里的酸味,又丢一颗进嘴。

    杨铁嘴背对着赵广勋,看着地上躺着的陈康,声音很小不知道在说些什么。说了好大半天,他才微微扭头,用眼角的余光看向赵广勋,旋而问道:“这就是全部了,悲吗?”

    赵广勋收回观天的目光,往杨铁嘴的背影望去,扯了扯苦涩的嘴角道:“古往今来死了那么多人,有什么好悲的,不悲!”

    说完这句话,他紧了紧手中的半块金制令牌,这块令牌是在这洞中泥土里刨出来的,缝隙里尽是泥土。

    过了一两个呼吸,似乎赵广勋又对刚刚的话自我审问了一番,不确定道:“可能,还是悲吧!我将来应该能……”

    杨铁嘴拿起靠在洞壁上“铁口直断”的幌子,打断道:“将来事将来说,眼下事还得靠人为啊!”

    见到杨铁嘴要走,赵广勋连忙问道:“你不等司空鸣来了?”

    杨铁嘴向着洞外边走边道:“不等了,他来了你让他把鬼夜斋那人丢在这洞中即可,自有人来收,我得回鸣城了,还有事儿没做完!”

    刚刚走到洞口,一把飞剑从天而来,插在杨铁嘴与小乞丐的面前。紧接着三十六天罡落在门口铺开,摆出待战的姿态。

    司空鸣扛着张疾城落在不远处的树上,俯视他们二人,喃喃道:“前辈,这人,你也不要了?”

    杨铁嘴表现出微微的惊讶,显然他没料到他们来得这么快,尴尬的笑了笑道:“你丢到洞中,过后自有人来取。”

    周正阳落于飞剑旁,拔出地上的飞剑道:“截王杀驾可是大罪,前辈!”

    忽然,洞内传来赵广勋的声音:“放他们走!”

    话音落下,那岳阳楼的中年剑客与吕婉茹才骑马珊珊赶来。

    杨铁嘴望着才到的中年剑客,幽幽道:“齐恒,你想知道的,不想知道的,我全都告诉了赵家小娃儿,莫要再纠缠我了,在我这里你什么也得不到。”

    阴郁的天空下,吹起风,被唤作齐恒的中年剑客翻身下马,身上的衣袍被吹得窸窣作响,仿佛在述说一些关于愁苦和悲哀的旧事。

    他开口道:“四百三十九口人悉数被砍头……知道内情的人,一个个都对我闭口不谈,为什么?”

    杨铁嘴叹了口气,向着小路走去,无奈道:“世间的事,哪里有这么多为什么,答案还得自己找!”

    不等齐恒再说话,他转移话题道:“这乘龙山是个好地方,赵家小娃他爹被救性命于此,暮雨山庄出逃的百来人被捕于此……”

    说着他看向树上站着的司空鸣,继续道:“这儿和你也有些渊源。”

    看见司空鸣准备开口问,他摇摇头,继续道:“别问,自己找!”说着就带着小乞丐往山间的小路而去,不一会儿就消失在了层层叠叠的密林中。

    听了这话司空鸣仔细打量起乘龙山与洞窟,整座山可以清晰的看见有一道整齐的缝隙,从山顶而下,到洞口顶戛然而止。

    缝隙不宽,一尺之距。

    司空鸣脚下一蹬,整颗树是猛烈一颤,他纵身飘向洞口。洞口里是一段甬道,有一人多高的距离,大概五六步距离的长度,进去后整个洞顶忽然高起来,其内有石桌、石椅、石床。

    赵广勋坐在进洞右手边的石凳上,手里摩挲着半块令牌,表情不是很好,见到司空鸣进来,二人四目相对微微颔首。

    与他相对的石壁旁躺着陈康,司空鸣放下肩头上被丝线裹得如个蛹一般的张疾城,走到陈康身旁,撩开他胸口的衣袍,黑色手印已经褪去,看他的面色已经好转不少,只是还没有醒过来而已。

    洞口正对的位置是一面整齐的墙壁,缝隙也从这里开始,贯穿半座山,至洞口而止。刚刚看到这块石壁,司空鸣就愣住了,石壁上有一行字“一者,阶于道,几于神”。

    这是王丹霄的字迹。

    望着这几个字愣愣出神,司空鸣走到旁边轻轻摸了摸这个字,千云山十年记忆不可阻挡的涌进司空鸣脑海,他不曾听闻过师父在这洞庭乘龙山还有过修行。

    忽然,他想到了什么,仰头而观一线天。

    难不成这是真是人力砍出的缝隙?

    他颤抖着拔出刀,探入石壁中,反向挥手一拉,刚好是这一线天的缝隙轨迹。

    惊讶的望着这几乎断山的缝隙,司空鸣皱眉,这应该是传说中的那位道人所致。

    望见纳闷的司空鸣,周正阳走到他身边同他一起观摩这缝隙,他说道:“我曾经在一本典籍上看到过关于这道士的记载,后人称之为截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