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记忆是本流水账 » 第十八章 关于大学的话都是骗人的

第十八章 关于大学的话都是骗人的

    高中时代,你是否听各科老师反反复复地说过,“再加把劲吧,到大学就轻松了”;小时候你是否听过哥哥姐姐这么告诉过你,“大学里面没有什么作业,期末考60分万岁,多一分白费”。反正,我是被这些话骗的很惨...幻想了一个无比美好的大学生活。

    于是,等我开始了大学生活,我大失所望。确实是不需要每天写作业了,但是有的作业常常要你花费一周,一个月来完成;确实不需要你再天天满课了,然而早八晚十的课程安排简直是魔鬼高三的节奏;你以为你没课的时候可以悠闲追剧,看小说,打游戏?

    No,等待你的有被迫签到去听的无聊讲座,系里院里的各种活动,不做毕不了业的志愿活动,计算机二级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期中考试,如果你不幸加入了某个组织,那你还有每周的例会和无穷无尽的工作...我现在还记得我作为学术部小干事在准备一个校里活动时加班工作到凌晨,然后熄灯了,赶在电脑没电前疯狂敲键盘的样子。

    大一的时候,我尚懵懵懂懂,于是被骗入了许多组织。一个字总结就是,忙!如果说,高中时代我们的忙换取的是成绩的上升,家长的表扬,还有自己的成就感,那还是有意义的。而大学的忙,只有用一句“吃一堑,长一智”来安慰幼稚的自己。

    以我为例,一开学社团和各种学生组织都在招新,于是我进入了学生会,学术创业孵化中心,爱心社,街舞社。老实说,我对辩论队也很有兴趣来着。但幸亏,辩论队的小姐姐比较实诚,告诉我们熬夜是常事。于是,我看着自己这不甚健康的小身体,没交报名表。

    其他的学长学姐就很阴险了,招我的时候态度如和风细雨,跟我讲这一点都不忙,还有各种各样的福利。而我进去了,却冒出了一大摊子事,忙得每天晕头转向。

    街舞社,我和室友楠楠刚开始两周还有心思去。后来,累的我们是心思也没了,力气也没了。在宿舍葛优瘫,玩手机不好吗?为什么,晚上快十点下课之后还要去折磨自己的身体。但是,其他的事情我却没法逃避,因为进去时就签了一年的卖身契...[泪崩]

    爱心社的部门每周三开例会,刚开始是玩一些尴尬的游戏,后来就是走形式由部长们讲工作安排(工作不多,安排倒不少)。总之,你不要妄想在十点半之前回到寝室。对了,例会的地点一直是学校的北楼,我的宿舍在学校最南面。so,对我来说基本上就得十一点到了。

    然后我们再来讲系里的组织,历史系是个小系,一个年级最多七十人,最少不到五十人。于是,你的部门可能会清闲,但是每一场活动,每一次比赛你都要被迫负责与你本职工作无关的事情。尤其,你成了学生会的一员,就变成了一块哪里需要哪里搬的小砖头。

    在学创,每个人要经营公号的一个栏目,实时更新,写每月工作总结,参加读书会,与研究生会合作办一场游戏,给系里同学办各种分享会。我大一上的时候做的栏目是节日,于是乎什么大节小节对我来说都要牢记,选图,写文案,@系领导,团委领导,学生干部。不知道那个学期怎么有那么多的节日,那时我有一句口头禅,“不以放假为形式的过节都是耍流氓”!

    下半学期我终于聪明了,选择了以各地风景为主题的栏目,成功地把发文频率降到了一周一次。但是,不要大意。一旦我发文时间晚了,配图忘了标来源,@的人顺序错了,就会迎来主任,副主任“爱”的批评。然后,作为一次事故在例会上成为反面典型。

    在学生会,大一上半学期是文化艺术节,下半学期是学术科技节。每个院系都要自己筹备一个活动,再加上学校的礼仪模特大赛,舞蹈大赛,演讲比赛,主持人大赛,小品比赛,歌唱比赛,运动会,校庆,系中秋晚会,元旦晚会...总之,没有你能闲下来的时间。

    尤其是,你不仅要做活动负责方。迫于人手不够,你还要做活动参与者。长得又高又瘦,你就是礼仪模特的候选人;会主持朗诵,那么为了演讲比赛,主持人比赛花光你所有的休闲时间吧;小品没人会,学生会会长指定你们来牺牲,尬写剧本,尬演;舞蹈大赛是团体舞,于是别的院系百里挑一,我们这里恨不得是个人就把你拽进来...

    我们班有个两个男生,一个人参加了校园舞蹈大赛和小品大赛,一个人参加了礼仪模特大赛和舞蹈大赛。于是,他们俩就是无缝衔接式的排练和彩排。我们都说12月份比赛那阵,他们俩就直接住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好了。

    总之,我们每个人都被迫或主动地转得像个陀螺。至于学习,确实成了抛在后面的事。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们寝室还挺乖,都不怎么看手机,坚持记笔记。但是,并不是每一门课都有这样的价值,有的老师基本一节课都扯不出一句正经话,完全是在聊天啊!

    于是,慢慢地,我们开始看课外书,玩手机,甚至会在特别无聊的时候用手机在群里玩一阵“你画我猜”的小游戏。记笔记,变成了特殊的专业课的特殊事件。期末考,那就靠你的记忆力喽!反正复习的范围和资料学长学姐已经传给你了,就看你能记住多少了。

    但是,我一直是属于那种很重视考试的小孩。有很多人都是临考两周才开始背,我提前快两个月就把资料打印了出来,没事看看;临考一个月,没事的时间我就在图书馆站着背资料。当然,我也没有那么认学,有的时候也是在图书馆蹭网追剧。

    大学的历史考试,说起来就很开心了。考卷基本都是有背过的标准答案的问题,顶天有那么一两道的开放题。这难度,总是让我怀疑回到了初中,只是把开卷考试换成了闭卷。本小姐别的不行,但这短时记忆力却是没话说。

    于是,甭管你是哪一科,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历史文选。只要是资料里有的,姐分分钟让批卷老师看到标准答案。于是乎,在这个高手云集的大学,我就凭着这临阵磨枪的聪明小脑瓜轻轻松松的在一学期没学习的情况下拿了个第三。

    第一个学期结束,我一个人拿着个小箱子,装着电脑和一点点衣物就跨越大半个中国回了家。那时候,我可真是归心似箭。这该死的地方,这么冷竟然还不供暖。

    之前我总是在大学穿着大棉裤,雪地棉冻得四肢僵硬,血液仿佛都凝固了一般的麻木,分外怀念高中时候在教室里大冬天穿衬衫还热得我挽袖子的美好。那可是零下二十几度的东北,我们还能在教室里舒舒服服吃着雪糕,在家里靠着暖气吃冷面,多么美好的时光!

    我选的城市环境我满意,但是天气...让我想撞墙。如果,老天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在填志愿的时候,挑一个有暖气,或者四季如春的地方。这个南北交界地带的室内外气温,我这个东北热炕头上长大的孩子真心适应不了,绝对的“魔法攻击”,石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