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淘淘青年 » 第47章 目睹扶贫

第47章 目睹扶贫

    程昭昭与车友们一起,在彝家山寨参观了一天。

    这一天时间,让程昭昭能够有机会,亲自接触扶贫工作者,并且目睹他们的扶贫工作。

    公路上走向彝家山寨的彝民越来越多。

    音乐声不绝于耳,人气爆满。

    他们尾随彝民们进入山寨。

    在进门口,放置有一张桌子。

    那是彝民们领取新房子钥匙的地方。

    领取处那里排起了一支长队。

    工作人员按手续在给住户发放钥匙。

    领到钥匙的住户,由工作人员带队,进入新家。

    从成都来的自驾游队友们,装束与当地人明显不一样,在人群中显得很抢眼。

    朱逸凡找到一个干部模样的人,向他说明他们这一行人,是首次来这里的游客,并询问这里有什么游玩项目。

    干部模样的人答复说,他们可以进入民居参观,上午十点半,中间空坝有一个庆祝联欢会,下午有扶贫成果展览,午饭和晚饭,还可以品尝彝家特色美食。

    程昭昭在旁边都听见了,记住了可以在这里游玩的项目。

    程昭昭他们跟随着一个拿到钥匙的人,去了他的新家。

    这里的新房是一排排的平房,砖瓦结构,门框和窗框的造型很别致,具有民族特色。

    门上还写有一些看不懂的彝族文字。

    进入房屋,看到的是两室一厅的套间,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家俱齐全。

    实际上,彝民们入住都是拎包入住,用不着搬运家俱。

    这个彝民是一个年龄三十岁左右的汉子。

    他的身后,还跟着两个老人、他的妻子、三个孩子。

    由一位工作人员带队,这家人走进新家。

    跟随进来的,还有程昭昭和朱逸凡,两个看热闹的人。

    客厅不大,大约有十五个平方米。

    客厅里一下子涌进来十个人,显得有些拥挤。

    “阿措阿合友合,你对这个家满意吗?”工作人员问拿钥匙的人。

    那个被称为阿措阿合友合的人,瞪着一双眼白很亮的眼睛,用手摸摸沙发,又摸摸电视机,回答道:“李同志,我满意。”

    听到彝民对新家感到满意,李同志舒心地笑了。

    李同志说:“阿措阿合友合啊!我对口帮扶了你那么长时间,听到你说了许多不满意的话,终于听到你说满意了!”

    阿措阿合友合说:“李同志,那是我穷,穷人说不来好话,现在日子好了,我不说坏话了,我感激你。”

    李同志又说:“不用感激我,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工作,你应该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感谢扶贫的好政策。”

    “好,好。”阿措阿合友合连声答应道。

    突然,程昭昭在一边插话了。

    程昭昭问:“李同志,彝胞的名字怎么那么长?”

    李同志侧脸瞅瞅问话的这个人,猜出程昭昭是来这里参观的游客。

    李同志说:“你是哪里来的游客呢?”

    “我们是从成都来的。”程昭昭回答。

    李同志解释说:“一个完整的彝族姓名,包括姓氏、本名和小名,阿措是姓氏,阿合是本名,友合是小名,所以有这么长。”

    李同志回答完了程昭昭的提问,又将脸转向阿措阿合友合:“阿措阿合友合啊,你把新家的钥匙捡好,带着全家在这里好好过日子,彝家山寨是政府打造的旅游景点,通过发展旅游业让住在这里的彝民致富,你有烹饪的技艺,把你的技艺发挥出来!”

    “好!我知道了!”阿措阿合友合应道,“听说今天来的客人很多,哪里忙不过来?我去帮帮忙吧!”

    看到阿措阿合友合如此主动积极,李同志便说:“好吧,那边餐馆肯定忙不过来,我带你到厨房去,你帮忙做点事情。”

    阿措阿合友合放下包裹,安顿好了家人,随李同志出了家门。

    程昭昭和朱逸凡将阿措阿合友合家的卧室、厨房、卫生间看了一遍,又坐在客厅与他的家人们聊了一会儿天,得知家人们做梦都没有想过能够住进这么好的新家,一个个都欢天喜地。

    程昭昭和朱逸凡从阿措阿合友合家出来,在路上遇见了几位队友,他们又结伴去了另外几户人家。

    其他人家的房子与阿措阿合友合家的房子结构、面积、陈设相同,家俱和家电都由政府统一发放,床、衣柜、桌子、沙发、电视机、换气扇一应俱全,家家用上了自来水和电。

    他们从彝民口中得知,新家是按照扶贫政策对贫困区彝民作出的重大帮扶,让住进这里的彝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从民居出来,程昭昭等人去了中间那个很大的空坝。

    上午十点半,彝家山寨的庆祝联欢会开始了。

    参加联欢会的人有彝家山寨的全体住户、各级领导、记者和游客。

    当天前来的游客,以附近大凉山本地游客居多。

    程昭昭一行十三人,算远道而来的客人了。

    最先是领导讲话。

    领导讲话又提到“扶贫”二字,还说大小凉山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彝家山寨”的入住,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领导讲完话,文艺表演开始了。

    这里没有专业的文艺表演团队。

    参加演出的人,全部是入住彝家山寨的彝胞。

    他们的歌舞是原汁原味的歌舞。

    朱逸凡悄悄告诉程昭昭:“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劳动之余,唱歌跳舞就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中午,程昭昭他们在一家餐馆吃了彝族特色美食砣砣肉。

    砣砣肉是将猪肉切成二三两的砣状,用水煮熟后捞起,拌上佐料即食。

    他们在餐馆遇到了阿措阿合友合。

    砣砣肉端上桌的时候,李同志特意将阿措阿合友合领到客人面前,说这盘砣砣肉是阿措阿合友合亲手烹饪出来的佳肴,请阿措阿合友合向客人们介绍砣砣肉的制作方法、食用方法、食用特点。

    阿措阿合友合介绍完毕,李同志与客人们握手致谢,感谢客人们光临彝家山寨,希望客人们多多宣传彝家山寨,把朋友们带进彝家山寨来品尝砣砣肉。

    程昭昭说:“李同志,你扶贫真是不遗余力呀!”

    下午,彝家山寨尽头的空地处,竖起了许多活动宣传板,那是扶贫成果展览。

    展览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扶贫前的谷箐乡。

    第二部分,扶贫中的谷箐乡。

    第三部分,扶贫后的谷箐乡。

    展览用图片加文字的方式,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把谷箐乡的扶贫工作,进行了详尽的分解。

    程昭昭通过看这个展览,了解到在大凉山深处,有一个名叫谷箐乡的地方,长年居住生活着彝民,属于四川偏远的贫困地区。

    在扶贫工作开展之前,这里绝大多数的人民的生活,还处在贫困线以下,成为贫困重灾区。

    扶贫工作充满了艰辛。

    这里山高路远,交通不发达,土地不肥沃,自然资源有待开发,扶贫难度很大。

    一拔又一拔的扶贫工作者们,在这里进行着艰难的沷涉。

    “彝族山寨”是实施谷箐乡贫困彝民异地搬迁的一大举措。

    若干年来,彝族同胞在谷箐乡这块土地上生活,以山为家,难以走出大山。

    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当地扶贫工作领导层,制定出“搬家不离山”的扶贫办法,把贫困群众集中到“彝家山寨”来,帮助他们发展特色旅游业,让他们实现真正脱贫。

    “彝家山寨”的规划、修建、入住过程,就是谷箐乡贫困人民艰难而曲折摆脱贫困的过程。

    看完这个展览,程昭昭不禁发出感慨:“这里的扶贫工作艰辛而伟大!”

    这个展览令程昭昭的心灵震撼。

    他尤其佩服那些走村串户的扶贫干部。

    他想起上午和中午见到的那个李同志。

    像李同志与阿措阿合友合那么熟络,不知道做了多少实际工作,才搭建起如此深厚的感情。

    “朱哥,你为扶贫工作感动吗?”程昭昭问朱逸凡。

    “怎么会不感动呢!程昭昭,”朱逸凡说,“只要是人都会感动啊!”

    程昭昭坦言,扶贫确实是一项不平凡的事业!

    对比起自己的电商事业,程昭昭感觉自己很渺小。

    他觉得他只是一介倒卖商品的商人。

    相比起让贫困群众富裕起来的扶贫事业,他这个小电商,实在不值一提。

    那些奋战在扶贫工作一线的人,干的才是伟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业。

    下午五点钟,自驾游车队返回邛海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