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正德皇帝 » 第五十一章尘封的圣旨二

第五十一章尘封的圣旨二

    “其实对于东西两厂的贪污和暗中培养势力的事情,父皇早就知道了,但父皇一直没有去解决他们。”

    “因为只有这样,内阁,东西两厂才能相互制衡,让他们相互对抗的同时留给你更长的成长空间。”

    “但父皇也害怕,害怕他们其中的一方在做大,大到你没法收拾的地步,那时候可就麻烦了。”

    “为此,父皇为你留下三张底牌。”

    “第一个底牌,便是你的皇叔,他建立的护龙山庄,囊括了天下势力,纵然以后有朝一日,你不敌于他们,但至少在护龙山庄的庇护下,保护你和你母亲的安全。”

    “铁胆神侯,一生都成痴迷于天下武学,他无心过问朝政,你完全可以信赖于他。”

    看到这里,朱厚照暗暗佩服自己的老爹的远见卓识,他能给自己想到这一层,那也是难能可贵。

    弘治皇帝能连他们的退路都能想好,足见其用心良苦。

    “第二个底牌,便是一条皇家密道,乃是当年永乐皇帝在位时,为后世子孙建立的一条秘密通道。”

    “当年永乐皇帝攻破南京之时,建文帝便是靠着洪武帝修建的密道逃生,后来黑衣和尚告诉永乐大帝,修建这样一条密道,朱家子孙就永远可以逃避自相残杀的结果。”

    “自迁都之后,便在这紫禁城中修建了四处密道,仅有当朝皇帝知道。”

    “但父皇担心这密道会被其他奸人发现,利用,所以父皇便封掉了其他三处密道,仅留下一条密道,在乾清宫宣政殿皇位右面第七个白石下面。”

    “若遇见紧急时刻,你可将其打开,深挖一丈,便可以发现其中的密道。”

    朱厚照见此,心中豁然一惊。

    自己上朝两个多月,竟然不知道有这么一条密道!

    “而这第三个底牌,便是在那九边重镇之中。”

    “他们皆是大明忠臣之后,是当年父皇精心挑选出来的良臣名将,他们将负责镇守。”

    “若有外族来侵袭,或是藩王侮辱你们母子,可凭借一道懿旨,调集京师八十万重兵勤王,为你所用。”

    当朱厚照看到最后一道底牌是,不禁深深倒吸了一口冷气。

    在这圣旨上,详细记录着每一个将军驻守的位置和兵力部署情况。

    九边重镇,十大将军。

    除此之外,还有不被朝廷大臣所知道的抗倭兵员等,皆在暗中操练之中。

    倘若自己一旦被内阁或者宦官架空,那他暗中就会启动,八十万兵马挥兵进京,无论是宦官还是内阁,他们势力再大也抵挡不住。

    无论当时何等紧急情况,遗照一旦出来,就能安邦定国。

    慈宁宫内。

    朱厚照深深震撼着圣旨中的内容。

    可以说,弘治皇帝当年死亡,是有一定原因的,但也因为这个,却给后世留下了后手。

    从圣旨里就能看出弘治皇帝对自己和太后的疼爱。

    太后看着朱厚照震撼的面庞,语重心长的说道:“这道遗令是当年你父皇留给你的,今日我将它交给你,希望有朝一日,你能成为大明的一代明君圣主。”

    说到这里,太后眼中闪现出晶莹的泪花...

    “母后请放心,儿臣定然不会辜负父皇对孩儿的重托。”

    朱厚照紧紧握着圣旨,这不单单是他对先皇的承诺,同时也是对天下百姓的承诺。

    张太后闻言,欣慰的点点头,语重心长的对朱厚照说道:“照儿,其实母后本不该说的。”

    “但母后相信你,你比你的父皇更有雄才大略,你小小年纪便能有此番成绩,也只有你能完成你父皇当年的心愿。”

    “父皇当年的心愿?”

    朱厚照惊异的看着太后,脸上充满了疑惑。

    太后微微颔首,将盛放圣旨的红匣子推到朱厚照面前。

    朱厚照定睛一看,发现这匣子底部有一张张沾满血迹的宣纸。

    虽然太后还未开口,但朱厚照已经基本上猜测出,这宣纸上沾染的可能就是当年弘治皇帝的鲜血。

    “这鲜血...?”

    太后擦了擦眼角的泪水,仿佛回忆起当年的一切,声音哽咽的说道:“不错,这正是你父亲当年的心血。”

    “其实,你的父皇是久郁成疾,才会不治而亡。”

    “什么?久郁成疾?父皇当年所为何时?”朱厚照瞪大眼睛问道。

    太后将沾满血迹的宣纸慢慢取了出来,交代朱厚照的手里。

    “你自己打开看看,便知道了。”

    朱厚照将泛黄的宣纸展开,仔细看去。

    只见每一张宣纸上面都写着五个大字:土木堡之变。

    朱厚照脸色阴沉,心中自然而然想起明朝历史上那极为屈辱的一段往事。

    当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实,乃是明朝历史山一次失败的战役。

    同时这一次对外作战,也是最为屈辱的一次。

    明军二十多万人伤亡过半,损失马匹二十多万匹,衣甲器械不计其数。

    太师英国公张辅,泰宁候陈赢,驸马都督锦苑,吏部侍郎...

    死亡朝中官员五十多人,最终的结果是明英宗被俘虏,外族大军入京城。

    大明被迫重新立了新皇,如此以来才稳定了朝堂和天下。

    抱着与京师共存亡的决心,于谦和将士们浴血奋战,拼力杀敌。

    最终才抵御住了瓦剌的进攻。

    但明朝的危机并未解决。

    外族鞑靼分兵攻打,明朝在事先伤亡二十余万人的情况下,军民也一心抵御外寇。

    最终在调集山东军,各地藩王前来的勤王,才算彻底击退了外族大军的进攻。

    可也正是土木堡之变,才让整个大明出现了各种断层。

    军械装备上,损失惨重,短时间内无法恢复,

    官吏人员上的大量死亡,让大明出现了文化,经济上的断层,一切都陷入了断层之中。

    以致后来,大明朝都未曾从断层中走出。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弘治皇帝并非不想报当年的仇恨,而是,真正让他难以实现的是,朝中确实没钱,根本不能支持他去那样做。

    在经历了一次大的变动之后,内阁,宦官勾心斗角,朝堂之中派系林立。

    要知道打一场大的战斗,耗费的不单单是兵力,同样也是耗费钱财。

    弘治皇帝利用帝王权术,稳定了朝中局势。

    可是要抽出大部分时间与财力,报当年的仇恨,实在是无能为力。

    他也明白,一旦朝中出现当年的变故,那将是整个大明朝的灾难。

    也正是这一点,弘治皇帝才郁郁而终。

    朱厚照看着一张张宣纸,想起当年的弘治皇帝的不容易,心中升起一番敬佩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