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原康酒 » 第44章有价值的残碑

第44章有价值的残碑

    大家交谈着充满了快乐!活动在圆满中结束。过后,阿申又和几位颜氏宗亲过来了一趟,开始对大头坝桥闸的石碑进行具体的研究。并且由阿天带头专门成立了一个“发现非常有价值的古碑群”,拉进了许多宗长、专家学者等宗亲,对丽堂村古石碑进行深刻的研究。

    阿天提供了许多材料,比如照片,把桥上的石碑大都拍下来传到微信上,用文字注释标明。其中一块阿天一直以为这是五六百年的文物,没想到一位阿新宗亲来看后,鉴定此有上千年,碑上用正宗颜体写的字,很有价值,损坏可惜。阿天一惊,碑上的颜体字非常的漂亮!字迹可能真是正宗颜体,这种碑存世没有,挖掘出来向世人展示颜真卿书法,对国家贡献非常大!特别是书法界研究!他提议让颜家书法专家来一鉴,共商大计。

    发现非常有价值的古碑群,群里有一位对颜氏文化研究的专家阿联。他看后研究出此碑很可能是南宋的一位书法家写的,幸存《颜鲁公祠记》残碑石,左上角刻有笔划风化模糊人名:“……吞琚撰额”,查阅《汉典》见“吞”字为吴字异体。据上述年月查考,知王遂在淳祐七年(1247)撰书《颜鲁公祠记》时,曾邀请同僚建康府通判吴琚书写碑额,王遂与吴琚在书法界的名人轶事少闻,王遂父亲王万枢曾担任过建康通判,与吴琚后任同官职位,且同朝为官,家族间应世有交好。遗憾是石碑于宋后遭逢兵燹而佚失,今目睹后者有颜家村人,重修祠堂立碑残缺幸存,留下“吴琚”刻字遗迹,二字撩开历史的神秘面纱,甚多贤哲重现在世前,拟作补充史志之阙,十分珍贵。

    吴琚,生卒年不详。字居父,号云壑,南宋汴梁(今河南开封)人。高宗吴后侄,吴益子。孝宗乾道九年(1173),添差临安府通判。历任尚书郎、部使者,知明州。淳熙四年(1177),为淮东提举;九年,由两浙转运判官迁两浙转运副使;十一年,为户部浙西江东淮东总领。光宗绍熙二年(1191),知襄阳府;宁宗庆元二年(1196)以镇安节度使留守建康府;嘉泰二年(1202)判建康府。迁少保,世称“吴七郡王”。位至少师,通判江宁(建康)府兼留守,卒谥“献惠”。《宋史》卷465列传第二百二十四、《宋元学案》卷53有传。传记云主要活动于孝宗、光宗和宁宗三朝。但是据颜家村《颜鲁公祠记》残碑记载,吴琚生卒年代应该延伸到了理宗淳祐七年后。

    其父亲吴益(1124—1171年),宪圣皇后弟。建炎末,以恩补官,累迁干办御辇院。后推恩加成州团练使。娶秦桧长孙女,升官保康军节度使,加太尉、开府仪同三司。显仁太后死,进少保。孝宗嗣位,进少傅,又进太师,封太宁郡王。卒,谥庄简,追封卫王。

    吴琚是南宋著名书法家,精通翰墨书画,擅长正、行草体,大字极为工整。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山“天下第一江山”为吴琚所书留世至今。

    清代京口旗营诗人清瑞有诗《天下第一江山歌》赞美:“有时云化一江水,片帆如在明镜中。如此江山真第一,品题论定吴琚笔。西津无水不来潮,东向海门观日出。六朝山影樽前收,一派江声笔底流。”

    行草《寿父帖》,BJ故宫博物院藏。书法者认为,作品看去似是米芾书,细看“字体虽类米芾”,但更细腻,用笔十分精到纯熟,比米芾有过之而无不足,起承转合灵活多变,牵丝引带,笔断意连。吴琚是米芾忠实的追随者,日摹古帖,得米书精髓传神。

    阿天看了,惊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