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一隅乾坤 » 第十章 源与炁

第十章 源与炁

    这两本书名自己绝对没有在目录上看到,也不可能记错,难道是新添加的书,还来不及更新到目录中?

    虽然是两本书,不过看书脊上的名字,应该是同属于一本书的上下两册,第一本书名叫《源炁(壹)--源起!》

    这本《源起》的书是解说最详细的,同时这本书还是高一指导教材,说明这本书的真实性、可靠性不需要怀疑,看来高中学生就会开始接触这类知识,这个并不是十分隐秘的事情。

    联想到上午洪雅在训练场上的解答,高中就是主要培育觉醒者,也就是炁的觉醒。

    书本封面整体背景是黑色,正上方是白灰色的书名,字体应该是行书,反正在冯时眼中除了方正的楷书,和看不懂一丁点儿的草书,其他的应该都算是行书,当然更加古老的篆书啥的另当别论。

    书面上只有书名这几个字,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文字介绍,比如出版日期,编著等,这些都没有。

    用手抚摸书面,可以感觉到字体明显的凸起。在书名下方,位于整个纸张的中心区域,有一个黒灰色交融分割的太极图,两条阴阳鱼的两种颜色比较接近不仅颜色上与常规阴阳鱼的两种强烈反差颜色有所区别,边界也比较模糊,并非泾渭分明,而且还缺少一只阴阳鱼眼,拥有眼睛的是黑色那半只阴阳鱼,但是鱼眼并不是另外一只阴阳鱼的灰色,而是血红色螺旋纹路,同时螺旋纹路上还有呈正三角形分布,黄黑白三种不同颜色的光点,这应该已经算不上太极图了。

    在整个圆形周围围绕着一圈厚厚的雾霭云型的纹路,与漆黑的背景图产生强烈反差,又有一种包容一体的感觉。

    这种感觉就像是。。。

    “混沌!”

    冯时不由的拍了拍自己的额头,玄幻看多了吧。

    将书面单独翻起,冯时愣了一下,这么朴素的封面,居然还加了个镂空设计,镂空的恰恰是那只缺少鱼眼的阴阳鱼,这缺的不是一只眼,而是缺了一整条。由于封面下的第一页是灰白色的空白纸张,冯时没有第一眼看出来,缺少了一条鱼。

    继续翻过第一页,随后冯时看到的是封面上那半只螺旋鱼眼的阴阳鱼,这次是放大版,黑白色,同时形状有所变化,与长方形的书本配合,进行了拉伸,不再是规矩的半边圆形进行缺位补头,而是椭圆形。

    同时狭长的鱼身上多了一个字----源!

    头部放大之后,鱼眼中的三个点,实际是三种图案,不过依旧有些模糊,冯时凑近仔细看了看,眼睛眯起来观察,也只能依稀分辨出它们是不同的纹路。

    下一页依旧是图片,总共三个手绘简易图形,分别位于书页上中下三个垂直位置,右侧则分别有它们的名称。

    黑色的鳞牙,黄色的羽目,白色的角首。

    整页除去图案,总共也只有这三个对应名称,六个字而已。

    放大的图形,使得冯时能够真正看清这三个图案。

    鳞牙:一颗犬齿獠牙,但是上面密布鳞片状纹路,图片显得十分诡异,这是真的武装到牙齿了。

    羽目:两只根部交叉的羽毛,羽毛中间各有一只眼睛,两只眼睛刚好是一对,狭长的瞳孔,极具侵略性,应该是兽眼。

    角首:一个兽头顶端长出一只鹿角,除此之外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只是和前面两个一样怪异。

    三幅插图过后,内容开始进入主题,第一章上半部的内容冯时在之前就已经了解过,差不多是将黑色起源那本书挑挑拣拣,浓缩之后水的字数。

    接下来才是冯时真正感兴趣的地方。

    “源”充斥天地之间,但起初人类无法进行感知,包括保留计划中的其他生物也都感知不到“源”的存在。而经历天灾之后,地表却有很多没有死去的生物,随后这些生物受到了“源”的影响,开始不断进化。

    “源”的存在,导致人类回到地表的难度,从勇敢冒险提升到逃生噩梦级别,这也是为什么仅仅是回到地面就花了差不多一百年的时间,而且是初步回到地面,真正反攻却用了近两百年,这是根本原因。仿佛原始人在史前跟各种巨兽争抢生存资源,一样艰难。

    经过大量研究,异兽的源可以分为三类,用于最直接的掠食和防御,全部围绕着自身的爪牙皮毛气血等强化衍生的兽源,被归结为鳞牙类兽源,按照兽源划分可以称呼这类异兽,为鳞牙类异兽。

    鳞牙类一般以走兽居多,这类异兽的智商也仅仅比灵长类动物高出那么一丝,但是应了那句话,头脑简单四肢发达,鳞牙类的实力和破坏力反而是三类之中最强的存在。

    羽目类的源,则是间接性强化衍生的能力,虽然依旧是为了生存进化得来,但是要显得更加高明许多,比如飞行方面的强化,还有遁地,陷阱之类。

    但不是指具备飞行或者遁地又或者其他能力的就是羽目类异兽了。只有飞行或者遁地以及各种行动强化,都并不是主要靠强化肉体力量来实现,更多的是依靠源来直接获得能力,比如控风飞行,御土遁地,而不是靠简单扑腾两下翅膀或者靠爪子来挖洞。

    就拿飞行来说,同样是飞行,鳞牙类的只有带翅膀才能飞行,飞行完全靠强化后的巨大而且强劲有力的翅膀来提供动力,而羽目类体质并不是主要强化方向,虽然一部分飞行羽目类异兽也有翅膀,但在飞行过程中翅膀大多只是做做样子,扑棱两下。

    同时羽目类的异兽普遍思维能力更强,两种异兽并没有绝对的强弱之分,同等级的鳞牙类异兽危险性要超过羽目类,而羽目类的猎杀难度更大。

    角首类异兽,已经不能用常识去推断了,思维能力远远超过其他两类,拥有不弱于人类的智慧,同时源能力也诡异莫测,充满各种奥妙玄奇。

    第一本很快便被冯时看完,随后便拿起第二本。

    下册的书面跟上册的很相似,只是阴阳鱼这次是另外半边被镂空,同时在第二页阴阳鱼眼是个醒目的六芒星图案,准确来说是两个三角形重叠在一起的图形,以此来解说“炁”,一个三角形代表一个相,总共有两种相,炁细分为六类。每个人觉醒的炁并未完全一致,而是多种多样,总共有6种。

    “炁”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而存在着,分为6大类,图形的6个尖角便是代表着这几大类。图案上每个角上都有两个字,从最上方开始沿顺时针方向,依次分别是“雷(神)”;“火(伤)”;“山(元)”;“水(御)”;“泽(命)”;“风(行)”

    冯时从书面上没看出来任何东西,至少他没发现自己有能掌控火,风,水的能力,没有纠结,冯时迫不及待的翻开了第一页。

    常见的三类在第一个三角形上简称“伤”“行”“御”。另外三大类,在另外一个三角形上,则简称“神”“命”“元”。

    “伤,御,行”是在官方的叫法,实际的叫法就比较直白,“攻击,防御,敏捷”。其实只要觉醒了三种的某一种,使用的时候对自身的防御,速度又或者攻击力都会有大幅提升,只是会有最突出的一项,起初并不明显,主要是后期会有极大的差距。

    水火风雷之类的字,只是用来代指,刚才冯时看名字还以为是套用“地水火风”四元素的说法。

    随着继续翻看,冯时才知道,叫法实际上,却是套用乾坤坎离震兑艮巽,即使冯时不太懂古文,但是也知道这是易经八卦的用词。

    除了乾坤代表天地,其他六个,冯时都不知道意思,而且也不知道为什么会用八个字来指代六种炁,这怎么都分不好。

    天地水火雷泽山风(乾坤坎离震兑艮巽)

    人体所产生的炁,与自然中的源还有异兽的源,都有一些不同,尤其是和兽源差距很大,几乎是对立面。所以后来我们称人体的源为炁(炁息),异兽的源为兽源(源力),天地之间游离的源则称为源炁或者自然源炁。

    炁的初始状态十分相似,淡淡的白色气息,像是袅袅烟雾水汽,肉眼难以辨认出具体是哪一种炁,只有修炼到一定的程度,才会有明显的区别。

    “伤”以火字代表,离位!

    官方称呼火离炁,口头上一般称为火行炁。主攻,体力消耗最大,最容易被操控,薄膜般覆盖周身,可形成尖锐锋利的刃口,从而穿透杀伤力最为显著;

    “行”以风字代表,巽位!

    官方称呼风巽炁,老手都是叫成风行炁。主速度,体力消耗较小,但是最不易被细微操控,所以一般外在表现,如同水汽般在体表蒸腾翻涌,如风似云,使用的时候速度还有敏捷都尤为突出;

    “御”以水字代表,坎位!

    官方称呼是水坎炁,俗称水行炁,介于二者之间,消耗不小,如水般包裹身体,不停流动,防御是主要突出方面。

    所以一般不怎么看书的人,不了解情况的话,的确会以为是和五行五大有关。

    火,风和水比较通俗易懂,冯时很容易接受,不过对于另外一相的三种炁的理解就有点模糊了。

    “神”以雷字代表,震位!

    其意为雷,可以叫做神雷炁,又可以称呼为神意,依旧是从身体产生,但是存在于头部,这种炁却像是感官的延伸,对外界的感知尤为灵敏,具备各种不可思议的能力,有点像魔法玄幻那样的精神力量,但又有些似是而非;

    “命”以泽代表,兑位!

    其意为泽,官方叫做命泽炁,又称生命,这种炁对生物体的亲和力极高,最常见的用法就是恢复创伤,用作治疗;

    “元”以山字代表,艮位!

    其意为山,叫做山元炁,又称为体元,体元型的炁至今无法检测,但又确实存在,目前一致认为身体是“源”的基础,体元是一种被身体隔绝,只存于身体内部的一种炁,它只作用于人体本身,也只有一个作用,那就是没有副作用的不断强化肉体。

    与锻炼提高身体强度不同,锻炼可以看作是在激发潜力,像是把一个空桶给不断注水,让它充实起来,但是没法超出容积。体元则是在不断扩大桶的尺寸,提高上限,方式与异兽成长方式很接近,异兽是使用源的生物,这种炁也用源的谐音“元”来代表。后来强化液的发明让所有人都能快速大幅提高体质,体元也就显得不那么突出。

    “神”“命”“元”三大类对身体的负担会小一些,但在精神上的负担,是前三种的数倍以上。

    起初用“源”称呼觉醒者的力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源力研究者以及大量实力强大的觉醒者,在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后,发现人体的源和自然中的源,两者相似却又有本质的差距。

    现在国内觉醒者,更习惯称之为“炁”,与道家的气更加贴近,渐渐的也就没有什么人再用“源”来代指觉醒者的力量。同时“风火水”三种炁又统称为战炁,“神命元”被划为内炁一相。

    令人意外的是,乾位和坤位,没有在这里指出,不过料想也没有其他多余炁给它们两个,可能是为了给后来的新发现做个保留,毕竟这才发展300年,并不是真的全部展现出来了。

    每人觉醒时都只能是6大类其中一种,觉醒后才算是获得了成为强者的入门资格,仅仅只是个开始而已。

    依据个人的资质,觉醒的早晚以及后期发展的快慢都是有所不同的。每人初次觉醒只会是一种炁,同时严格遵循着9-3-1-0的规则。

    每个人觉醒后全身炁孔打开,理论上同相其他两类的炁都能在后天通过修炼主动引导觉醒,不过最初炁的种类便代表了后来发展的方向与天赋。

    比如将在初觉的炁修炼能够提高9点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用来修炼同相三角形的另外两种炁,便只能得到3点的回报,当通过刻意修炼定向引导觉醒了,同相第二炁之后,再去觉醒第三类炁并且修炼的话,效率就只有1点,真正的事倍功半,而且这种效率不会因为长期投入精力和时间锻炼而提高,比率是固定的,不会改变。

    提高速度只能是被动提高,就是当资质提升,每一种的修炼效率都会提高,但是还是按照9:3:1的比例,所以没有人会花时间去觉醒修炼非初始的另外一类炁。

    而觉醒者想要通过修炼去觉醒另外一相上的三种炁的成功率是0,更别说效率值有多少了。战炁觉醒者无法修炼内炁,内炁觉醒者也不能修炼战炁。

    看到这里,冯时停下了快速翻动书页的双手,结合自己的变化他基本可以确定自己是打开了炁孔,不出意外应该是“元”属内炁,食量的变化以及恢复力的大幅提高,同时体质大幅增加,以一种不可能的速度提升着,除了“元”,没有别的解释。

    唯独有一点是冯时怎么都想不清楚,觉醒者的前提是自身强大到足以突破界限,同时需要进行长期的静坐凝思,使得精神注意力集中,以及提高身体对于外界的感知。目前初中并没有这方面的课程,因为这一修炼阶段是觉醒的最后一步,只有体魄已经有一定强度后,进行凝思修炼才能做到身体对外界的感知。

    只有同时满足这两种要求,然后才能觉醒,而且觉醒是个阶段,时间漫长。

    即使体魄极为强大,但是却不修行,依旧无法觉醒。更别说前身石岩的身体素质就是个灾变前普通人的水准,甚至是中下水平。完全达不到觉醒的要求,而且也没有经过什么漫长的觉醒期,就是突然就有了。

    而且作为内炁,每一种内炁的觉醒难度是战炁的数倍以上。内炁的觉醒难度之所以高,主要还是它们的不可复制性,从而使得内炁的特殊性尤为突出。与战炁觉醒的流程,先强体后强感不同,内炁跟这个没有一点关系。

    内炁的实际效果并不比战炁强大,但是却拥有战炁觉醒者没有的特殊手段。

    比如神意是需要思维开发,这个没有任何外在辅助手段,起初只能通过道儒释等各种古代流传下来的典籍来开发思维,说的简单点,就是悟道,但谁也不清楚该怎么才算是悟道。后来有人通过参悟算术也成功觉醒了神意。

    神意的觉醒方式总结起来就是知识的学习,精神世界的开发。

    大部分神意觉醒者除了不断参悟,更需要机缘巧合,没有一定规律。而这却只是三种内炁中最简单、最容易觉醒的一种,因为它算是有一定的规律。

    其次是体元,体元更不知道该怎么去控制主动觉醒,只知道每个体元的觉醒者一定都是拥有某种体质特长,且体魄惊人,才能自然而然地觉醒。

    没错,是自然而然的觉醒。

    体元可以持续不断的增强体质,但却是水磨工夫。运转体元能在瞬间增强的身体各项素质,不过这并不是永久提升,更像是一种“爆气”的暴走状态,只不过没有什么太大负面影响。体元停止运转便会恢复常态,虽然会比之前体质有所增强,但是不多,而且这个过程十分消耗精神和能量,当腹中的食物足够,体元运转时,不仅不消耗体力,反而会不断恢复体力,而一旦停止了能量摄取,体力就会飞快消耗。

    而最后一个生命炁,现在都没有一种说法,能够说的过去。好像没有任何规律可言,可以说条件很严格,很多人千方百计想第一觉醒的是生命炁,却都无功而返。

    却又可以说没有任何条件限制,200年前,曾经就有一个初中女生,体质成绩极差,却觉醒了生命炁,而且是在14岁的年纪,这种条件换做其他任何一种炁,都不可能觉醒,可偏偏最稀有的生命炁在她身上觉醒。

    最开始关于炁的记录只有三种,后面加上了神意,然后是体元以及最后的生命炁。

    对照体元的介绍,冯时回忆了一下自己的情况,跟书本上的介绍一一对应上了,昨天晚上是体元在潜移默化的强化身体,恢复体质。而今天上课是受到了外界的压力,不知道怎么,体元自动运转,快速消化吸收着体内的食物,同时快速消耗着能量和精神,食物在不断消化摄取着能量,所以维持着平衡状态,身体并没有感觉到不适,而在体内食物消耗一空之后,身体的能量供应不上,体力快速消耗,仅仅几分钟就让自己虚脱,精神也有些困顿。

    《源炁》这本书不像是用来起指导作用的书籍,更像是一本拓展性的读物,内容广而泛,但是都只浮于表面,也没有介绍任何与修炼相关的知识,冯时也没法去做到主动运转体元炁修炼,不过这已经让冯时不虚此行了。

    在冯时为能找到理想中的资料而心满意足的时候,却不知道自己的同班同学还在安定区走街串巷寻找自己。

    不知不觉天色已经完全黑了,而且一楼早已经没有看书的人。

    图书馆除了冯时外早已是空无一人,安定区各个街道也是安静地可怕。

    准备将书放回去的时候,冯时发现最后一页空白页的背面上,还有一段题外话,让冯时颇为震动。

    目前世界上有着六种不同成体系的修炼方式,“练炁”是华夏血脉独有的修炼方式,其他5种修炼体系,也多少有着各种各样的修炼限制,从修习体系基本可以区分归属地。六种体系之中,如果单论极限修炼者的实力,“练炁”能够并列排在第一位,但是从整体,各项参考值来排列的话,却只能排在第四的位置上,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排名!

    只有第四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