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梁殇 » 第二十章:天都城杨氏有虎,困在府寸步难行

第二十章:天都城杨氏有虎,困在府寸步难行

    “爹,听说西州又要有大战了?”

    一个浓眉大眼的青年,恭恭敬敬的把一杯茶放在了书桌上。

    紫檀木的书桌上铺着墨香尚存的宣纸,座位后的书架上满是古籍,房间角落摆放着一张古琴,陈设古朴典雅,高贵又不显庸俗,处处透露着主人不凡的品味。

    “又想去求我放你出去了?”

    一个身着白色长袍的中年人微微一笑,端起茶水吹了吹,抬头看了看眼前的儿子。

    “父亲,古语有云: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您一直不允许我入仕到底是为何?”

    青年小心翼翼的问道。

    “在家多读点兵书战策,别成天光练你那对破锤,时候到了为父自有安排。”

    青年还想在说些什么,看到爹又开始专心致志的练起字了,只好轻叹一声,轻轻地关上门退出了书房。

    这虎背熊腰的青年是天都杨氏的少家主,姓杨,名千里,字亭轩。

    杨氏乃是天都豪族,是开国宰相杨臻的本家,在大梁三百年的历史上单单是丞相就出过两位。

    英宗在位时,当代家主杨弘官拜礼部尚书,曾极力主张立燕赵王云崇翔为太子。天绪皇帝云崇宇入主东宫后,杨弘心灰意冷,辞官回家,从此醉心于书法,不再过问朝堂之事。、

    杨弘年近六旬,膝下却只有一子,就是这如今的少家主杨千里。

    老来得子的杨弘,对这个儿子是关爱有加,立志把他培养成一个向自己一样的朝堂重臣。为此不惜在杨千里六岁那年,花重金托人聘请了一位高士,入府为儿子开蒙。

    首次授课,听着台上先生摇头晃脑的净讲些晦涩难懂的古句,杨千里顿感困意大作,没过一会儿就伏在案上呼呼大睡。

    先生自然是要责罚,拿出戒尺刚想动手,这个六岁的稚童小眼睛一瞪,一把薅住他的腰带,顺着窗户就丢了出去。

    已经年过花甲的老头哪能受得了如此重摔,两腿一蹬就背过气去了。

    杨府上下一阵大乱,众人一通忙活这才救下老先生的命来。

    伤好之后先生是坚决请辞,杨弘连连赔罪,最后实在挽留不住,只好另请高明。

    经此一闹,天都上下的教书先生谁也不敢再揽这个差事,都怕一不留神触怒了这位小爷,被当成沙包扔出去摔死。

    杨弘天天是唉声叹气,正巧这天回京述职的堂兄杨辅臣过府看望,见堂弟满脸的愁容,询问缘由后竟不以为意的哈哈大笑。

    “贤弟,亭轩此子天生神力,将来必是一员勇冠三军的猛将啊!”

    杨弘一听面露不悦。

    “我儿怎可做一粗鄙武夫!”

    杨辅臣也不生气,继续劝慰道。

    “此言差矣,为兄就是行伍之人,如今不也坐到镇西将军的高位。此次回京圣上亲口加封我为西州兵马大帅,足可见吾等习武之人,只要潜心修行也一样有出头之日。”

    杨弘也自觉失言,赶忙起身赔罪,连连给堂兄道喜。心中却依旧对杨辅臣的话嗤之以鼻。

    此事过去之后,直到杨千里八岁,先后打走了六位先生,无论杨家如何手眼通天,也再没人原意领这个作死的差事。

    杨弘这才放弃了自己不切实际的想法,请来前禁军统领岳横教授儿子习武。

    这一教可不得了,岳横发现这孩子小小年纪,竟然力大如牛,所学的招式过目不忘,时不时还能举一反三。他大为欣喜,觉得自己是捡到宝了。

    就这样,老师真教徒弟真学,爷俩膘着膀子日夜苦练,杨千里十二岁那年就已经把岳横的本事全学了去,跟老师交起手来往往还能占据上风。

    杨弘也是大喜过望,没想到自己的儿子虽读书愚钝,学武竟是个不世出的天才。赶忙托人四处寻访名师,最后经老将军王崆引荐,找到了当年阵斩北蛮七员大将的安北将军曹世龙。

    曹世龙本不想收徒,但老上司王崆的面子又不敢不给,只得把这小娃子接到军中想胡乱搪塞一番。

    结果等杨千里练完一趟锤,差点把曹世龙惊的眼珠子都掉下来,当即决定收下此子,把毕生所学都传授了给他。

    待杨千里成年,曹世龙又请能人异士为徒弟打造了一对大锤。

    此锤每柄重九十八斤,名为神威震天锤。

    杨千里爱不释手,在老师的建议下离开军营,到大梁各地历练去了。

    这一晃就是三年,他几乎寻找遍了大梁的北方各地,在不断的与人交手中,杨千里的经验慢慢丰富,武艺也继续突飞猛进。

    后来无论是军营大将还是民间高手,基本都接不下他三招。

    三年间,杨千里只在老将军王崆家,与他的孙儿王威切磋时吃了败仗。

    这王威与自己同龄,只比自己大了三个月。掌中的紫金盘龙镗也是重达百斤,自己几锤下去丝毫没占到便宜。两人交手上百回合不分胜负,最终还是棋差一招,被更加老练的王威使了个败中取胜打下马来。

    杨千里不仅不生气,还与王威颇为投缘,二人天天在一起形影不离,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听说王威来年要到自己叔叔杨辅臣麾下效力,杨千里也蠢蠢欲动想跟着一起去。

    但这二人都是大孝之人,在王威的一番劝解下,他还是决定先回家看看多年未见的双亲。

    二人又在一起待了数月,动身前在王崆的亲自主持下,二人冲北磕头,八拜结交,成为了同生共死的异姓兄弟。

    又是一番庆祝之后,杨千里这才与王威洒泪分别。

    谁成想阖家团圆以后,自己的父亲杨弘竟不许自己离开天都,就连出门也得经过爹的允许,生生把自己困在家中数年。

    如今大哥不知是生是死,杨千里每每托人打听,得到的消息都是王威战死或已经调任,心中不由得愈加烦躁。

    抬头望了望阴郁的天色,他心情沉重的回到后堂。

    这些年闲来无事,他也经常翻阅一些兵书,早就不是一个胸无点墨的莽汉,对于排兵布阵、沙场攻杀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但这终究还是纸上谈兵,还没上过战场的杨千里轻叹一声,敲响了母亲严氏的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