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风起2005 » 第359章 老弟,还得是你啊!

第359章 老弟,还得是你啊!

    接下来的两三天,马凉一直都在面试员工。

    毕竟【大风资本】属于另一个领域,负责原先那些生意的高管们,没人是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而且有些事情,马凉也不想楚成东他们知晓太多,所以招聘面试也只能亲力亲为。

    创业就是如此,老板永远不可能完全当甩手掌柜。

    即使强如苹果公司,强如乔帮主,不管是外部投资收购,还是内部孵化新项目、新产品,一样要亲力亲为去处理很多事情。

    成功虽然有很多种因素,但所有的成功者都有共通点——那就是必须投入时间精力去死磕执行。

    【大风资本】虽然投了两个项目,但仍然称不上是一个成熟的投资机构。

    在大江和推特这两個项目过程中,马凉更多是扮演着类似于天使投资人这样的角色,而不是一个成熟投资机构的合伙人。

    所以招人是很有必要的,即使一开始业务不多,也要正规化运作起来。

    这天一早,他又和林枫筠来到来办公室。

    二人还是像之前一样,各自面试着相关人员。好在这两天招到了几个人,办公室也算是稍微热闹了点。

    最起码来面试的人,不用他们两位老板亲自安排了,有新来的员工可以帮忙招呼一下。

    “老板,今天一共约了十五位面试者。

    上午安排了六个,下午还有九人。”洪俊喆这位新入职的投资经理,这两天也兼任着面试官的工作。

    另一位新入职的行政兼人事专员何美娟,会打电话初面一下。

    然后再把合格的简历交给洪俊喆,由他继续电话沟通完成二面,最终筛出候选者,约来给马凉这个老板亲自面试。

    前些日子,这些工作都是马凉一人完成的,所以工作效率很低。

    林枫筠那边的律所,情况也差不多。直到这两天有新人帮忙,才加快了些招聘面试的速度。

    估计再忙活个几天,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因为不管是【君同律所】还是【大风资本】,目前的业务量都相当有限,现阶段用不着太多人手。

    按照马凉的想法,投资经理有三个人就足矣。

    再来一个财务,一个出纳,加上行政兼人事的何美娟,齐活儿。

    财务和出纳好办,关键是像洪俊喆这样的投资经理不好招。

    毕竟【大风资本】如今在创投圈还是寂寂无名,邮箱里收到的简历并不算太多。

    基数不够多,想筛出合适的人就难了。

    而投资经理这个职位又有一定的智商门槛,需要很强的分析能力和逻辑缜密性,可不是随便来个人都能够轻易胜任的。

    面试又不像谈恋爱那样,有足够的时间去慢慢了解一个人。

    因此学历就成了筛选人才的初步依据,毕竟国家已经提前帮你筛选过一次了,在这个基础上去寻找人才可以节约很多时间。

    至于学历不等于能力这种小概率事件,相信大多数公司都不会脑残到去死等某种玄学现象发生。

    而马凉当前最看重的,就是希望能找到和【大风资本】现阶段相匹配的人。

    既要学历过得去,又要能待得住。

    可招了两三天都再没见一个非常合适的人才,他甚至都开始放宽了投资经理职位招聘的专业要求。

    只要是理工科都可以,不一定非得金融专业。

    要知道很多大型投资机构在招聘人才的时候,都没有限定只招金融专业。

    反倒是有跨专业背景的理工科人才更受欢迎,因为大型投资机构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可不像马凉这个挂批。

    人家对每个行业的研究都十分详尽,招聘人才也更讲究相关的专业背景。

    尤其一些特殊行业,在尽调时如果不是相关专业的人才,都看不懂项目的基本情况和专业术语。

    所以今天约来面试的候选人,有一部分就是理工科专业的。

    一旦放开了专业限制,收到的简历就多了起来,连求职者的学历质量都变高了不少,让马凉开心了好一阵子。

    就这样一直面试到了下午,总算是又招到了一个投资经理。

    把马凉累够呛,真不容易啊。

    至于为何招聘投资经理要如此重视,也是因为想提前培养人才。

    他上辈子没做过生意,也不是专业做投资的,虽然记得不少有潜力的项目,但不可能全知全能。

    所以等【大风资本】发展到了一定规模,还是需要靠投资经理去各个行业挖掘更多的项目,筛选有潜力的创业公司进行投资。

    马凉这也是未雨绸缪,总不能全靠自己这个神棍来做投资吧。

    结束了面试,他刚想去隔壁看看情况,喊林枫筠一起回家吃饭,就见到助理卢正阳带着人找来了。

    “马老弟,你可真是让我好找啊!”来人竟然柴进柴老板。

    柴大官人这次来并没有提前打招呼,而是直奔食材加工厂那边,想给马凉玩一手突然袭击。

    结果却扑了个空,然后才被卢正阳领着上这儿来了。

    马凉连忙起身招呼道:“柴老哥,来之前您倒是吱一声啊,我也好安排安排。”

    “有啥好安排的,咱哥俩还在乎这个?”柴进浑不在意,然后紧跟着就又埋怨起来,“马老弟,你突然放了这么大一颗卫星,都没和老哥我提一嘴,属实不厚道了!”

    马凉一头雾水地问道:“老哥你说的啥,我咋就听不明白呢?”

    “装,接着装!”柴进很是不满地嘲讽道,“【大风资本】,twitter,还用我接着往下说吗?”

    马凉这才反应过来,赶忙解释道:“害,我还当是啥呢!大風

    不就是去米国玩的时候,顺道投了个小项目嘛,老哥您至于如此大惊小怪么!”

    “小项目?你把米国创投圈目前最火的创业公司当作小项目?

    要不说老弟你这格局,老哥我拍马都赶不上啊!”柴进既无奈又很无语地叹了一声。

    马凉只好继续找补道:“老哥说笑了,我投的时候也不知道他们能闹这么大动静啊!”

    “嘿,伱这家伙,还装!

    怪不得上次喊你一起玩私募,你却故作推辞呢,搞了半天是自己悄悄干起了创投啊!

    我不管啊,老哥我的私募基金已经募资了小十个亿。

    下次有好项目必须拉上老哥我一起参与,不然咱这兄弟就没得做了。”柴进不惜当场耍起了无赖。

    做投资,尤其是一级市场的投资,本身玩得就是人脉。

    一家投资机构不可能所有项目都投,投一个项目也不可能占尽全部的利益。

    大家都是互相做局,互相接盘,一起发财。

    尤其那些投资大佬们攒起局来,那叫一个牛气,从天使轮一路铺到ipo,包括后面如何套现,一条龙全部打通。

    前世的拼夕夕和瑞幸咖啡,就是很好的案例证明。

    面对柴大官人的提议,马凉当然是不会拒绝了,说不定以后投某个项目,就需要大家一起做局呢。

    所以他痛快地答应下来:“放心吧,老哥,有机会的...”

    “这还差不多,走走走,跟我吃饭去,晚上介绍点投资圈的朋友给你认识。”说着柴进就要硬拉着他往外走。

    马凉见推脱不了,只能无奈回道:“老哥,别急啊,等我去隔壁说一声去。”

    话还没说完呢,就见到枫老师走了进来。

    本是来喊马凉一起下班的,见他有客人,林枫筠连忙朝柴大官人礼貌地点头示意,就再没有多说些什么。

    她也不清楚对方的身份,所以干脆闭口不语。

    马凉见状赶忙介绍起来:“柴老哥,这位是我在隔壁律所的合伙人,林枫筠林律师。”

    律所?合伙人?

    柴进玩味地看着眼前这一对俊男靓女,一时间脑补了很多。

    他又不是傻子,相反比大多数人都要精明,怎么可能轻易相信马凉的鬼话。

    跟这儿扯犊子呢!

    还合伙人?

    两人之间要没点猫腻,他就敢把姓倒过来写。

    柴大官人猛地又想起了上次在京城[华夏会]时,在马凉身边见过的那位星女郎左柚,嘴角下意识地就露出了一丝坏笑。

    他实在是忍不住,当即就调侃了一句:“老弟,还得是你啊!”

    眼前这位温婉如玉的林律师,比起左柚来毫不逊色,甚至在气质上更是胜出了不少。

    饶是柴进见多识广,都不得不佩服自己这位小老弟的艳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