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异位面:目标大唐 » 第九十九章 改革军制

第九十九章 改革军制

    李智云组织了下措词,开口道:“二哥莫急,现在你刚刚登基,基础还不稳固,还不能贸然袭动世家,而不动世家,就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未来的皇朝衰败。好在我们有时间,事情要一件件做,动作要一步步来,早晚要把这个世界改造的如我等所愿,什么狗屁世家大族!还能大得过我们李氏皇族!惹恼了我们兄弟,就把那些五姓七望、关陇世族、代北世族、江南世家什么的都关到我李氏皇朝的笼子里,不听话的统统干掉!”

    “哦!”李世民闻言一愣,随即大喜,“五郞说得好!什么狗屁世家大族,惹恼了我们兄弟,统统干掉!哈哈哈!”

    两人的大笑声中,站在殿门口的内侍刘坚和翟长孙回想着刚才两位主子对世家的评论,都不禁捏了把冷汗,不是担心圣上和楚王对付不了世家们,而是替世家们担心,有楚王殿下的神仙手段,如果那些世家们胆敢有异动,绝对会被杀得人头滚滚,家破人亡!要知道,现在的满朝大臣中,有六七成都出身于世家大族,只盼着殿下手下留情,不至于屠尽朝堂!

    继续吃喝一通,酒足饭饱之后,李世民道:“二哥我听五郞的,我们第一步做什么?”

    李智云招手让刘坚过来收拾桌面,拿出一壶新茶,给李世民和自己倒上,这才道:“二哥,圣人有云: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我们第一步就是要掌控好军队。”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李世民闻言一愣,“哪个圣人说的?我怎么没有听过这句话?”

    “哈哈!”李智云差点笑喷了,也不说话,伸手指指天上。

    “哦!”李世民明白了。连正收拾桌子的刘坚和门口的翟长孙都明白了!

    李智云平静了下面容,有些严肃地道:“为了掌控好军队,我们第一步就是要改革军制,而改革军制的第一步,就是改变军队结构。在现在的情况下,除了暂时保留府兵制,我们首先要建立起一支由募兵组成的新式军队,展现足够的战斗力,压服各种有异心之人或家族;然后建立专门的军事院校……哦,也就是专门教授军事才能的学堂,培养军事人才,掌控中下层军官的思想,树立起整个军队都要忠于国家、忠于圣上的信念;在这样的基础上,逐步裁撤府兵制,然后过渡到义务兵役制……”

    接下来,李智云详细给李世民讲解了一下地球位面上的中国现代人民军队的历史、构成和兵役制度,其中的精彩之处听得李世民双目异彩连连,而刘坚和翟长孙都听傻了,根本没法想像还有这样的军队!

    最后,李智云总结道:“只是臣弟来处的地方,不管军制和装备都领先这里太多,而我们大唐的将军们还沉浸在往日的战争中,靠着个人武力和经验统军。”

    李智云喝了口茶后,续道:“臣弟为何之前那么推崇李靖将军,就是因为他的军事思想和眼光远超其他将军们;当然,对于我们要成立的新军制度与战法,他也同样需要学习,这就是臣弟要抬高其在军方地位的原因。另外,李勣相对年轻,现在加以培养,未来是接替李靖的不二人选。”

    “如此说来,五郞对我大唐未来的军制已经有了通盘考虑?”李世民道。

    “可以这么说吧!”李智云道,于是接下来把他所设想的半当代半未来、冷热兵器相杂的军队设想详细说来,其间也夹杂了不少他新近思考的问题,说出来同李世民共同讨论。

    李智云在两仪殿待到了下午四点,才施施然离宫回了自己的楚王府,而留在宫中的李世民则连书数道圣旨,发往三省六部和天子禁军、南衙禁军、南衙十二卫、太子六率。

    第一道圣旨,诏令:兵部出尚书省,改称帝国军事委员会(简称军事委员会),级同三省;镇国楚王李智云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授大元帅衔,统领帝国军务。原兵部尚书、蔡国公杜如晦,迁工部尚书。

    第二道圣旨,诏令:于帝国军事委员会下设陆军部、海军部、空军部、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

    着卫国公李靖为陆军总司令,掌陆军部,晋陆军元帅衔;

    海军部和空军部暂时空缺;

    着曹国公李勣为总参谋长,掌总参谋部,晋陆军大将衔;

    着霍国公柴绍为总后勤部长,掌总后勤部,晋陆军大将衔;

    着纪国公段纶为总装备部长,掌总装备部,晋陆军大将衔;除工部尚书。

    第三道圣旨,诏令:工部于蓝田县治所建大元帅府,于县治东南建五万人新军大营,着限期完成。

    第四道圣旨,诏令:建立大唐帝国皇家近卫军,以镇国楚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大元帅李智云为近卫军总司令,卫国公李靖元帅为副总司令,曹国公李勣大将为参谋长,霍国公柴绍大将为后勤部长,纪国公段纶大将为装备部长,攀国公段雄(段志玄)为军法部长、晋陆军上将衔。即日起,从天子禁军六卫、南衙禁军四卫、南衙卫军十二卫、太子六率选调20-30岁青壮能战之兵入近卫军,军委员统辖,各卫率大将军、将军佐之。

    第五道圣旨,诏令:于大唐帝国军队中施行新军衔制度,为六等十九阶,依军功和年资晋升。后附《新军衔试行条例》:

    大元帅衔,正一品,设一人,为军队统帅,直属大唐皇帝统辖;

    元帅衔,正二品,陆军设五人,为陆军统帅;海军设三人,为海军统帅;空军设三人,为空军统帅;各兵种元帅直属大元帅统辖,如不设大元帅,则直属大唐皇帝统辖;

    大将衔,从二品;上将衔,正三品;中将衔,从三品;少将衔,正四品;准将衔,从四品;

    大校衔,正五品;上校衔,从五品;中校衔,正六品;少校衔,从六品;

    上尉衔,正七品;中尉衔,从七品:少尉衔,正八品;

    上士衔,从八品;中士衔,正九品;下士衔,从九品;

    上等兵,骨干士兵,从军二年以上或立有初级军功者;

    列兵,基础士兵,入伍后完成三个月基础军事训练者。

    以上军衔制度,首先从皇家近卫军中施行,待成熟后推行全军。

    接连五道圣旨,俱是针对军队而来,一下子把大唐的朝堂砸得晕头转向:

    自古有之的兵部被一朝取缔,代之以级别更高的军事委员会,居然与三省同级;

    新设的三军三总部让人不明所以,杜如晦的兵部尚书还没坐热,就被转吏工部;

    李靖刚刚接掌左武侯卫大将军就被封为元帅,出任陆军部长,还兼任新军副总司令,一下子成为楚王之下的军中第二人,凌驾于其他众将之上;

    李勣、柴绍、段纶三人晋大将军衔,接掌三总部,这倒也属正常,但这三总部的职责却好似与现有的军制根本不搭啊,也不知道是如何运作的?

    圣上更成立一支新军,由楚王统辖,初始兵力就要抽调京师二十八卫率中的精锐,规模竟然有五万之多!

    最让文臣们不满的是那个军衔制,其相应品级竟然超过了文臣,以后是不是一众大头兵都要凌驾在文臣之上啊?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人措手不及,连长孙无忌这个自诩与圣上最近的宠臣也是一脸的懵。

    没人明白这五道圣旨的发出是为了什么,但所有人都明白的一点是:楚王现在如日中天,任何阻拦的势力都将被辗的粉碎。所以,大家虽然惊诧,但整个朝堂却诡异的保持了平静与观望,连最头铁的魏徵也没有冒头直谏,让许多人都暗恨不已。

    对于军方的将领们来说,这也是一个不妙的消息,虽然新成立的军事委员会提高了军方在朝堂中的地位,军衔制也提高了众将领的品级,但毕竟实质上的好处还没有看到;而圣上着楚王筹建新军,还要抽调各卫青壮能战之兵,却无疑大大损害了各卫率原本的战斗力;在这种复杂的心态下,各卫将军们对于选调士兵进新军就有了不同的选择,不能不送,也不会多送,至于在选拔标准上捣鬼,他们倒是不敢。

    对于朝中文武大臣的反应,李智云已经与李世民探讨过,预料到了各种情况的发生,在军中各卫收到募兵令的同时,楚王卫队也派出了二十多支招兵队伍,分赴京畿各县,直接在县城城门外设立招兵点,以楚王府的名义招募家世清白的农家子。

    因为之前的渭水之战,“天降神人”的传说早已在京畿之地深入人心,听过是这位神人楚王募兵,百姓的热情差点直接冲倒了募兵点的台案。短短三日,就有近十万人报名,从中选优录用,得新兵四万余人,俱是18-25岁的青年,其中大多数人的体格并不够健壮,看起来甚至有些瘦弱,这都是因为生活困难、饮食营养不够所致,只要营养跟上,用了不多久就会变成一个个棒小伙,前提是他们能够在新军营里坚持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