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异位面:目标大唐 » 第一百零九章 杖责重臣

第一百零九章 杖责重臣

    “哦?”李智云感到一丝惊讶,这个魏黑脸不简单啊,居然抓住了自己刚才所说处理突厥五条中最重要的一条,看来他不仅只会提意见啊!

    想来也是,魏徵在李建成的班底中可是出谋划策的谋士,并不是如同现在这般的谏臣,其才能也绝不是只会提意见,不如试试他的实务操作能力如何?于是,李智云道:“很简单,所谓的劳动改造,就是让那些罪犯在朝堂的监管下,参加必要的劳动来洗涮自己的罪孽。”

    可能没有想到李智云的回答如此简单吧,魏徵愣了一下,才道:“楚王殿下,您的意思是不是说,让这些没有血债的突厥俘虏在我大唐内劳作二十年,以作赎罪?”

    李智云道:“没错!”

    “那为什么不能让所有突厥俘虏都去劳动改造,非要杀掉那些阿史那王族和头人呢?”魏徵再问道。

    李智云回答道:“事有轻重,罪有大小,岂能一概而论!这些突厥人在我大唐境内烧杀抢掠,对我大唐百姓犯下累累罪行,领头发动战争的阿史那王族、贵族、头人是罪魁祸首,自该当以死谢罪!那些犯有血债的士兵和牧民虽然是在首领裹胁下犯我大唐,但当他们把屠刀挥向我大唐百姓时,也就不在无辜!血债必须要血来偿!”

    魏徵沉吟了一下,躬身施了一礼,道:“臣明白了,谢殿下解惑。”说完,退了回去。

    两人的这一番对话,让大殿内平静了不少,众人听完后,神态各异。一众武将们本就对楚王信服,这时听到楚王的论调,大感有理,齐声赞同;而一众文臣们则互视一下,迅速盘算着如何反驳,这事他们肯定不能认输,不然就被以楚王为首的武勋团体压制了。

    就在一众文臣想要再开声发言时,李智云冷声道:“朝堂之上是国家议政之地,理应庄严肃穆,岂能胡乱喧哗!从此时起,再有奏请者,一个个顺序发言,此项列为朝议规则,不得违反!再有犯者,杖责之!”

    一众世家文臣闻言,面面相觑,有些无语,知道这位镇国楚王生气了,一时竟不敢发声。

    国子博士、曲阜县男孔颖达却是个倔强的家伙,在自认有理的情况下,是真的连死也不怕,这不光是因为他背后的曲阜孔圣门庭,也是他坚持先贤理论的信仰。所以,这时,他仍是第一个出声道:“楚王之论,臣已明白,但这不是滥杀的理由。圣上刚刚登基,正是展现仁义之时,岂能多造杀戮?不如就依楚王之议,全部劳动改造即可。请圣上明鉴!”

    李世民有些不悦,这老头,之前五郞已经把原因说得明白,怎么还在纠缠?就开口道:“朕以为……”

    岂料这时谏议大夫王珪竟然抢先道:“臣认为,还是不妥!楚王所说之‘劳动改造’于史无有先例,于情太过严苛,大大有损于圣上的仁德,请圣上务必斟酌。”他说完这番话后,发现大殿内一片寂静,众臣看他的目光都有些奇怪,但却不得其解。

    “呵呵呵!”李智云的冷笑响起,自己之前说:一个个顺序发言,不得违反,违者杖责,但这个王珪根本没当回事啊!不光是抢先插言,还是抢的圣上的话,把李世民都堵回去了,这是狂了没边了!可见在这大唐初年,世家门阀是如何嚣张跋扈了!作为来自于未来时代的穿越者,李智云可不是吃气的,如果不予以反击回去,他和李世民“两兄弟”就颜面扫地了!

    太极殿里回荡着镇国楚王的冷笑声,文武众臣都闭上了嘴,静待着事态发展。世家众臣们心内有些窃喜:太原王氏的王珪迎着楚王的规矩打响了头炮,就看圣上和楚王如何应对了?

    武将一边则有些气闷,虽然他们很想站起来大骂出声,但却怕影响了圣上和楚王的威信,毕竟楚王刚刚立了规矩。在这个百废俱兴的初唐时期,说起治理国家,还要依靠众多的文臣,武将们连税负计算都厘不清,怎么敢在世家文臣抱团的情况下再起争执?这些世家文臣可是真敢一同进退的啊!很多武将都担心的看着坐在御阶上的圣上和楚王。

    李智云则根本没想这么多,在他心中,有着后世的经验打底、强大的武力支撑、充足的各种物资准备,没有什么人、什么世家大族是不可取代的,这些世家文臣的依仗,在他看来,就是一个笑话!既然这个太原王氏的王珪敢挑头,他不介意把他直接打落尘埃!

    李智云侧头看向李世民,目光示意下,李世民立即明白,伸手一抬,示意他来处置。转过头来,李智云右手一拍身前的小号御案,“呯”的一声震响殿中,口中轻喝道:“殿卫何在!”

    “末将在!”兼掌殿前禁卫的左监门将军、武连县公李君羡立即从殿柱后绕出,立于御阶前,躬身应到。

    “谏议大夫王珪,无视朝议规则,打断圣上发言,不可轻恕!”李智云道,“着殿卫拿下,当庭杖二十,以儆效尤!”

    “诺!”忠心耿耿、绝无二话的李君羡立即应道,然后一挥手,四名殿内卫从墙边柱后上前,两人拿住王珪,按倒在地,另两人则跑到门外,从执戟士手中夺过两柄长戟,奔回殿中,就准备行刑。

    “且慢!”出人意料的是,发言喝止的是吏部尚书、齐国公长孙无忌,“圣上,王珪乃是朝堂老臣,更是世家族老,德高望重,不能无故加刑啊!”

    无故加刑?李世民开始皱眉了,自己的这个大舅子在说什么?他倒底是哪一边的?

    李智云冷笑道:“哼哼,无故加刑!长孙无忌不顾事实,狡词诡辩,与罪臣同,杖二十!”

    李君羡先是一愕,立即反应过来,应声道:“诺!”然后召人上前。

    长孙无忌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殿卫一同按在了地上,两名执戟殿卫一边一个,看到长官的示意后,立即倒持长戟,用戟杆狠狠的挥下,只是第一杖就打得王珪和长孙无忌惨叫出声,震响大殿,然后每杖挥下,都是一声惨叫,让殿内众人齐皆肝颤。

    事情发生的太快,本来世家文臣们打算集体对抗楚王的“暴行”的,但被长孙无忌的发声阻了一下,本以为这个圣上的大舅子能起到阻止的作用,谁知一转眼,连他一齐被捧了!等到大家反应过来,想要发言的时候,二十杖已经快打完了。

    这时,众臣没有注意的是,御案之后的李世民眉头微微一皱,心中有些不快,一是因为长孙无忌不能领会自己的心意,在关键时刻为世家大臣张目;二则是对五郞有些怨责,对自己的内兄也说打就打,根本没有顾忌自己的感受,甚至都没有问一声,是不是权柄过盛了?

    不一会儿,李君羡回禀道:“禀报圣上、殿下,行刑已毕,臣告退。”说完,施礼后退下。

    这时,趴在殿中的王珪已经被打得背过气去了,较为年轻、身体素质好的长孙无忌勉强抬起头来,看向御阶上的李世民和李智云。

    长孙无忌发现,李世民的目光中有些心痛,更有些“恨铁不成钢”意味;李智云的目光中却是一片冷肃,看到他望来,回了一个狠狠的警告眼神,虽然不知道长孙无忌是不是理解,但却清楚的表明了“你敢跳反,我就敢办你”!长孙无忌双眼一闭,立即“昏”了过去,这时他真的不敢炸刺了,没有李世民的保护,他是斗不过楚王的!

    李智云的目光扫视了一下群臣,再度开口道:“无规矩不成方圆,现在违规人之处置已毕,针对之前的突厥战俘处置,众卿尽可直言,圣上和本王听着呢!”等了片刻,见无人出声,于是他道:“既然尔等无话可说,就请圣上决断!”说完,转头示意李世民说话。

    李世民平静了下心情,开口道:“朕以为,对于突厥战俘的处置,楚王已经说的很清楚,非如此,不足以警示蛮夷;非如此,不足以为大唐惨死的百姓报仇。朕现在也想清楚了,以前的羁縻政策不足为信,如果这次我们轻易放过了东/突厥的王族、贵族和头人们,他们回到草原后,会感恩于我大唐吗?不会!但有时机,他们还会卷土重来,为祸我大唐!”顿了顿,他续道:“据此,朕认为,楚王的处置才是最佳之选!”

    听完李世民的话,李智云开口道:“圣上已有决断,众卿听令否?”

    李靖直接出班,带领一众武将,齐皆躬身道:“圣上英明!臣接旨!”

    文臣一边,尚书左仆射、光禄大夫、宋国公萧瑀出班带头道:“圣上英明!臣接旨!”随后,司空、尚书左仆射、魏国公裴寂,尚书右仆射、密国公封伦,中书令、梁国公房乔,工部尚书、蔡国公杜如晦等大臣纷纷出班,齐声应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