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异位面:目标大唐 » 移文历史频道

移文历史频道

    李智云似笑非笑的看着出班的这些人,心中明了这些人都是各大世家之人,其中太原王家出身的自然占了多数,毕竟世家们不会一下把力量都用出来,他们也害怕楚王发飙,大肆杀戮。对于这些人的启奏,李智云根本不会理会,如果李世民不能接下,那还谈什么以后的强国计划!

    在一众大臣的目光中,楚王的神情充满了不屑,好像根本懒得理会他们之前的奏请,这让世家中人都大感不忿,他们的目光转向了唐皇,不相信李世民就那么支持这个五弟?

    李世民的脸色一沉,这些人还真是贼心不死啊!数十位五品以上的世家高官公然结伙逼迫他处罚五郞,却根本不想想杀掉这些突厥人对大唐是否有利!这正好印证了之前五郞提供的资料中所说的“世家之祸,大于外族,大于天灾,为了家族利益,党同伐异,他们根本不会在乎谁来做皇帝,也不会对任何一个皇帝、任何一个国家政权真正忠心”!

    心中不豫的李世民面色一沉,开口道:“之前的朝会上,处置突厥战俘一事已有定论,朕已作决断,楚王令旨下,陆军部行,尔等身为重臣,都参与了那次朝会,如今竟然妄顾事实,于大朝会上公然挑衅朝堂决策,莫非是欺朕手中之刀不利否?”

    一众出班大臣面面相觑,都感到有些害怕,李世民虽然登基不足一月,但其赫赫威名是之前长期争战中打出来了,更别提其上位时的狠辣决然,如果真要提起刀来,他们就算是世家重臣,也逃不过身死道消,但如果就这么低头,岂不是把世家的脸面都丢光了?

    思虑及此,王珪一梗脖颈,扬起头来,辩道:“圣上明鉴,朝堂决策也有失误之时,臣等既然立于朝堂之中,就有义务纠正得失,追究失措之人的责任,这才是人臣之道。为此,圣上竟然以刀兵想逼,岂是圣恕之道?请圣上明察才是!”

    “你……”李世民闻言一愕,被气得的咽住了,真相拔刀劈向这老匹夫。

    “圣上,臣弟有话说。”这时李智云开口道,在看到李世民伸手示意后,他冷笑道:“王珪大夫,你能告诉我,你们太原王氏一族与突厥是何关系吗?”

    王珪一愣,立即否认道:“楚王殿下何出此言?我王氏一族与突厥没有任何关系。”

    “哦?是吗?”李智云道,“皇兄与我,以及殿内绝大部分群臣,与突厥都是敌对关系,因为突厥侵我领土,杀我百姓,是我大唐之死敌!而你们王氏一族竟然认为自己与突厥没有任何关系,本王是不是可以认为,你王氏要自绝于我大唐朝庭、自绝于我大唐百姓?”

    “啊……”以王珪为首的十几位王姓大臣在吃一惊,他们没想到楚王言辞竟如此锋利,把王珪的一句平常话理解成这样,如果他们认了,岂不是成了全民之敌?

    王珪觉得这样不行,立即反驳道:“楚王殿下之言,决不是我王氏之意!我王氏一族传承数百年,耕读传家,一向以国家和百姓为重,不与异族瓜葛,这才是臣刚才话中之意。”

    “哼哼!以国家和百姓为重?”李智云冷笑一声道,“且不论你王家是不是真的与异族有无瓜葛,就只说突厥侵我大唐,都打到了渭水之滨,士卒、百姓伤亡无数,怎不见你们王家踊跃而出,上阵抗敌?”

    “我们……”王珪话语一滞,急忙辩解道:“我王家子弟皆是士人,熟读经史,钻研治国之道,岂能逞匹夫之勇,上阵与人搏杀,行那有辱斯文之举!”其实,他现在心里也有些忐忑,他们太原王家的商队可没少与草原诸族做生意,千万不有被楚王抓住把柄啊!

    听到他这话,殿内一阵沉寂,一众武将俱是睁大了双目,恶狠狠的瞪向王珪一班人,如果不是还记得楚王定下的朝堂规矩,众将就要叫嚣谩骂起来了。

    武将之首的陆军部长李靖按住已经开始跳脚的尉迟敬德和程咬金,出班道:“臣有话说。”

    李智云微笑起来,知道王珪的言论已经引起了武将们的愤怒,当然允许,“元帅请讲。”

    李靖直起腰来,看向王珪等人,怒声道:“王珪,你身为谏议大夫,竟然说我大唐将士上阵御敌是匹夫之勇,有辱斯文!本公不知道你所学的治国之道是什么,却知道了你心中蔑视我大唐将士,毫不在意国家、百姓之安危,枉为人臣!”对于一向持中自矜的李靖来说,如此公开指责世家重臣,在之前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但在楚王的看重提拔之后、看到了近卫新军的组建,心中再次鼓起了胜雄之心,重新把自己武将之首的职责抗了起来。

    “好!”一众武将齐声喝了声彩,随即齐声道:“臣等附议!”

    不等王珪开口,李靖继续道:“臣以陆军元帅之职、陆军部长之责,代表大唐五十万将士,奏请圣上,诛此国贼,以正天下!”

    所有武将立即出班,齐声道:“臣附议!请圣上下旨,诛此国贼,以正天下!”近二百名武将的哄声齐奏,振动朝堂。这是自隋以来,武将群体第一次如此齐心协力,在朝堂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让满殿文臣呆若木鸡!

    这时,李智云补刀道:“圣上,之前臣弟所说,农工商学兵,缺一不可。如今,王珪自恃世家出身,胡言乱语,一罪,不遵朝堂决议,挑起纷争,祸乱朝政;二罪,出言污辱我大唐军人,分裂群臣;三罪,心无国家、百姓,背弃民族,为贼寇发声。臣弟以大元帅之职,镇国楚王之责,奏请圣上,王珪罪无可恕,当罢官去职,宫门正法,以正天下!其余附议之臣,当杖责四十,以儆效尤!”

    楚王发言后,朝堂恢复平静,王珪等人先是一惊,接着迅速平静下来,一众世家出身的官员自恃背景,根本不相信圣上敢杀他们,这时反而有种看好戏的姿态,等着看圣上驳回楚王和李靖以及一众军方将领的奏请,到时丢人的可不是他们。

    以萧瑀、裴寂、陈叔达为首的一干李渊旧臣这次却在一旁静观其变,虽然他们在心目当中也认为皇权为重,但背后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世家背景,虽然比不上五姓七望,却都是世家治国的受益者,在此情况下,保持沉默,好象才是最佳的选择。如果最后,双方僵持,还可以出面为之斡旋,保持朝堂稳定,也不枉君臣之谊。

    另一派则是以房玄龄、杜如晦为首的天策府旧部,天然站在李世民一边,就算是长孙无忌不忿楚王夺他军权,在这个时候也不能站错队,否则日后真就无法在朝堂立足了。

    坐在御座之上,居高临下,看着朝堂中的众生像,李世民心中点头,五郞说得对,世家真的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如果再不打压,怕是连皇权也不会再畏惧了。想到这里,李世民冷声道:“楚王与卫国公之奏请,朕甚以为然,准奏!”

    “诺!”李智云答应一声,转身面向朝堂,喝道:“殿卫上前听令!”

    “末将在!”翟长孙从大柱后闪出,躬身道。

    “将王珪及一众附议之臣拿下,午门行刑!”李智云命令道。

    “诺!”翟长孙答应一声,挥手间,大批禁卫通入殿中,直奔王珪等式人,两人伺候一个,把数十位出班的文臣反剪双手,向殿门外拖去。

    “汝等敢尔!”王珪大叫道,“我乃太原王氏族老,谁敢杀我!”其他被抓大臣才纷纷叫嚷起来,自然是以摆弄自己的身世背景为主,也有些人叫着“楚王乱法”、“武人干政”等话,众生百态,各式各样,但无不开始恐惧——圣上真的对太原王家动手?

    大殿上的其他大臣们,武将们兴高采烈,文臣们相对愕然,不管是哪一派系,这时都吃惊不小,有人兴灾、有人乐祸,有人发怒、有人发愁,有人想出班求情,有人想要去禁卫那阻拦抓人,有人却挡在前方、寸步不让……一时间,朝堂上纷乱不堪。

    但认真看去,还是可以看出,高兴赞同的是寒门出身的文臣和部分虽然出身世家、但相对公正的大臣,生气、发怒、发愁、想求情的都是那些世家出身的大臣,这些人都在表达着自己的情绪,虽然不敢大声喧哗,但800多人的小声议论还是在大殿里形成了嗡嗡声。

    目前,在太极殿值守的禁卫们俱是出自于玄甲军,是李世民最嫡系的武装力量,有圣上和楚王的令旨,其他任何人都不能阻止他们的行动。只是片刻间,就把数十位文臣拖出了人群,一路上,着盔带甲的壮硕身躯撞开了阻挡的众人,脚步都没停。

    就在被拖出殿门的一瞬,被架着的王珪开始恐惧起来,大叫道:“李世民,你这昏君,如果敢杀我,我王家必将报复,你等着大唐覆灭吧!”刚叫完,就被翟长孙一巴掌抽晕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