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我激活了月光宝盒 » 第0164章 烧书取暖

第0164章 烧书取暖

    1979年2月2日,农历正月初六。

    忙活了一上午,所有的参桂补酒全部运送到了指定的仓库。

    然后刘三江带着王大龙,托关系买了满满一车的物资,面粉、大米、棉布,然后用塑料篷布盖好,用麻绳固定好。

    远距离开车,一个人有点累。

    刘三江打算让余海波,陪着王大龙一起回去,路上也好换着休息。

    可回到公寓,一直等到傍晚,余海波也没有回来。

    王大龙有些埋怨,“这海波怎么个情况!怎么还忘了回商海的时间!”

    刘三江看着院子里停着卡车,“龙哥,别等海波哥了,明天一早,你就出发!中途要是累了,就休息会!”

    王大龙曾经当过高原运输兵,长时间开车一点问题都没有,余海波没回来,担心刘三江忙不过来,“三江,我走了,后天开业,能忙过来吗?”

    刘三江安慰着王大龙,也安慰着他自己,“年后刚开业,估计也不会多少顾客。再说,海波哥可能没买到火车票,估计这两就能回来,你就放心在家,过了十五再回来就是!”

    这一车物资,早一天送出去,也早一天放下心来。

    王大龙想了想,还是同意了。

    到了初八开业时间,余海波还是没有回来。

    理发店、裁缝店,客人都不是很多。

    但饭店和澡堂的客人爆满!

    澡堂还好点,客人虽多,都是分散着来的。

    饭店就不一样了,客人全部集中在中午和晚上两个饭点,下了菜单,要是上菜不及时,这口碑就下来了!

    以前有王大龙、余海波在,采购食材、洗碗、洗盘子,摘菜、杀鱼、杀鸡,还能帮着炒一下简单的饭菜。

    这一下少了两个主要劳动力,把刘三江忙坏了。

    天不亮就得去码头买海鲜,去菜市场买菜、买肉,回来还要处理食材。

    冯曼丽想要搭手帮忙,却被他拒绝了。

    颜桂英看后厨忙不过来,就把放假在家的李红林叫来帮忙了。

    “李叔,真是不好意思,还让您来帮忙!”

    “小刘,你还跟你李叔客气!我在家,又不是没给你颜婶打过下手。”

    “李叔,国庆、军庆,过年也没回来?”

    “没有!刚开始死活不愿意去,可到了部队,看到军舰就挪不开腿!这才几天,就把亲爹亲妈都给忘了!”

    刘三江想起了阿波丸号,“李叔,我听说咱们国家正在打捞一艘解放前的沉船?”

    李红林见周围没有其他人,“是的!整个商海捕捞局都出动了,还从全国各地征集了好多工程师和潜水员,打捞了差不多两年,还是没有捞出来!”

    刘三江又问:“李叔,我听说这艘船上面有很多值钱的东西!”

    李红林说:“国内国外都有报道,船上有40吨黄金、12吨白金、15万克拉金刚石、海量的珍贵文物,锡锭、水银、橡胶这些物资,都有几千吨。”

    40吨黄金、12吨白金、15万克拉金刚石……

    刘三江被这批财富震惊到了,“李叔,这些不会是谣传吧?”

    李红林说:“1972年,羙国给过咱们国家一个影片,影片清晰的显示岛国在新加坡港口把很多物资搬上这艘船。当时战况这么紧急,搬运这么多物资,没必要作假。这个影片也经过技术员鉴定,确实是那个年代的摄影设备拍摄的。”

    财不露富,世人皆知,这种事情,居然还有影片记载!

    不像2022年有智能手机,随便一个人都能当个自媒体。

    1945年,能操作那些笨重摄影设备,肯定不是普通人!

    刘三江脑海里冒出一个人选,曾经在新加坡卖过东西的虞嘉福,虞老先生!

    虞嘉福的摄影技术,连商海电视台的那些技术员都十分认可。

    有清晰影片流出,虞嘉福又恰好在现场,世间巧合的事情虽多,但是多件巧合的事情发生了,肯定是人为的。

    刘三江不敢怠慢,随即将昨晚的事情,全部告诉了李红林。

    李红林听了,觉得这是一件大事,需要赶紧汇报,连身上的围裙都没解下,就蹬上自行车离开了。

    刘三江也没闲着,找唐爷问了一些有关虞嘉福的事情。

    唐妙生努力回想着以前的事情,“老虞,我认识他的时候,是1955年的事情了!那时候他在印刷厂上班,经常能带回来一些试印的报纸,我有读报纸的习惯,但又没钱,一来二去,就和他熟悉了!这个人,脑瓜子很聪明,以前他根本不懂象棋,也就不到一周的时间,我就下不过他了,听说,他们弄堂还出了一位象棋高手,我想肯定有老虞一份功劳!”

    刘三江又问:“唐爷,虞老先生工作怎么样?”

    唐妙生说:“老虞,他在单位也是一把好手,他们厂印刷机出了问题,他都能搞定!年年都能评选上劳动能手!对了,他拍照水平很高,连报社的同志都来请教他!”

    刘三江说:“唐爷,虞老先生老家哪里的?”

    唐妙生说:“老虞说过,他祖籍是江浙的,后来跟着家人去了粤东,又辗转去了南洋。”

    刘三江说:“虞老先生这个情况,在那个年代,怎么还能在印刷厂上班?”

    “听说,有人替他做了担保!这种技术人才,经过审-查后,在当时还是挺受重用的!老虞这个人热心肠,为人处世很低调……”唐妙生突然回过味来,刘三江今天的问题有点多,“哎!刘三江,你打听老虞,干什么!”

    刘三江找了个借口搪塞过去,“唐爷,我看虞老先生摄影技术这么好,我想开一家摄影店,所以找您了解一下他老人家。”

    借口很好,唐妙生没有任何怀疑,还打趣道:“刘三江,你还真是会善于发掘人才!尽找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太,给你打工!”

    刘三江也打着哈哈,“老年人多活动活动,对身体好!”

    下午的时候,李红林回来了,脸色很不好。

    “李叔,怎么样?”

    “查了!这位姓虞的,以前做过详细的调查,但是他的调查档案没了!”

    “没了?这种档案怎么会丢失?”

    “呵!”李红林无奈的笑了一声,“某些同志过年期间值班,看到单位的煤炭所剩不多,就突发奇想,把仓库里的废纸拿来当柴火烧了。”

    卧槽!

    烧书取暖!

    人才!

    刘三江听了这个说法,也只能苦笑了难过李叔会有这种表情,档案这么重要的东西,拿来烧锅炉,也不怕晚上尿炕!

    “那就没办法了?”

    李红林摇了摇头,“现在到处都在搞恢复-名誉,这种事情没有证据,也只能当做无事发生。”

    刘三江说:“我听唐老爷子说,当时有人替虞嘉福做了担保,要是从担保人那里了解情况?”

    李红林说:“当时给他担保的同志,名字叫江洋!可这位同志在1955年一场大火中牺牲了!……”

    刘三江听到江洋这个名字,心脏差点停止跳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