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西晋二当家 » 第一百零六章、舞阳侯来访

第一百零六章、舞阳侯来访

    听了朱大长的话,杨小宁的神情有点茫然,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这个舞阳侯,到底是谁。

    朱大长似乎看出了他的疑惑,轻声答道:“侯爷,舞阳侯,就是司马攸大人。”

    杨小宁顿时恍然大悟,司马氏的家族实在是太过庞大,光司马懿这一辈,亲兄弟就有八个,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生了几个儿子,杂七杂八加起来,好几十个人,都叫司马什么,京城的老百姓,都分不清楚,何况王阿奴这个乡下来的呢,更是对不上号。

    但是司马攸这个人,杨小宁还是晓得的。

    因为他在宫里的时候,当时的皇帝在和亲近的人聊天的时候,不止一次的提起过这个人。

    司马攸这三个字,不仅是个人名,更是个名人。

    他是个身份异常特殊的人,因为他既是司马昭的儿子,也是司马师的儿子。

    从血缘关系上来说,他是司马昭的儿子。

    从法理关系上来说,他是司马师的儿子。

    司马师有五个女儿,但就是生不出儿子。

    司马昭的老婆却很争气,没几年功夫,就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司马炎,小儿子叫司马攸。

    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眼看他无比尊敬的大哥就要断了香火,司马昭当然不能接受。

    于是,他就主动去找了老爸司马懿,说要把自己的小儿子司马攸,过继给了哥哥。

    对于司马师这个儿子和司马攸这个孙子,司马懿是异常偏爱的,听到司马昭说要把最喜欢的孙子过继给最满意的儿子,不禁给司马昭点了个赞。

    无论司马攸给谁做儿子,都还是自己的孙子嘛。

    所以对司马懿来说,都一样。

    司马家族的基业,司马懿只是开了头,后来的大事要事,几乎都是司马师一个人在忙活,而司马昭,整天就是负责吃喝玩乐。

    只要不是瞎子,都知道主要功劳是属于司马师的,司马昭不过是半路上捡了个皮夹子而已。

    对于这一点,司马昭不仅自己心里有数,还经常挂在嘴上。

    甚至会当众毫不遮掩的说,我屁股下面这把椅子,早晚有一天是司马攸来坐。

    当然,这不是因为司马攸的面子大,而是司马师的面子大。

    虽然司马攸不再叫自己爹了,而是叫叔父,但是司马昭和他老婆王元君都不太介意,毕竟司马攸也是自己的儿子,身上留着自己的血。

    但是有个人,听了这句话,心里就有点不乐意了。

    这个人就是司马炎,是司马昭的大儿子,司马攸的哥哥。

    司马昭一共就只有两个儿子。

    司马师活着的时候,司马炎根本没有其他的想法,毕竟大伯的权力,于情于理,都是应该传给司马攸。

    谁让过继给大伯的是司马攸不是自己呢。

    但是没想到,大伯挂的有点早,司马师死掉的时候,司马攸才十岁。

    这么小的孩子,自然没办法掌权,为了保证家族权力的稳固,司马师只好把权力传给了弟弟司马昭。

    局势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司马炎没有想法是不可能的,毕竟现在自己才是司马昭的儿子,而司马攸,只是侄儿了。

    在权力的诱惑面前,是很少有亲情可言的,为了夺权,连父子都能反目成仇,亲兄弟就更不用说了。

    加上司马昭这个大嘴巴,隔三差五的表态,自己挂了之后,要将位置传给司马攸。

    司马攸和司马炎这对同父同母的堂兄弟,互相之间的关系,就变的有点微妙起来。

    当然,公众场合见面的时候,他们还是客客气气,一付兄友弟恭的模样,但是私下里的接触,基本上是没有了。

    司马攸比较会做人,在朝廷上的威望很高。

    他的威望越高,司马炎的心理就越不舒服。

    刚开始的时候,司马攸还没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后来逐渐变的比较识趣。

    为了避嫌,不让哥哥多想,很多抛头露面的事情,他就不做了。

    但是这次来看望杨小宁,是司马昭指定他来做。

    因为他来,具有更多的象征意义。

    杨小宁的爷爷和司马攸的爷爷,是铁杆战友,这并不特别,如果仅仅只是这一层关系,司马炎过来也行。

    但是杨小宁的父亲和司马师,是铁杆战友,和司马昭,最多是认识而已。

    这样的话,司马炎过来,就没有司马攸合适了。

    毕竟司马师是司马攸的爹啊。

    司马攸接到任务,并没有推脱,因为这种祖传铁杆,必须要过来慰问一下,送点情感上的温暖。

    仪式感还是要讲的。

    何况,杨小宁的爷爷,当初倒霉的原因,是为了自己的爷爷仗义执言。

    这种感情,又加深了几份。

    加之这个杨小宁,是刚从牢房里放出的人,以前又是在农村,和官场上的人没有任何瓜葛,哥哥应该不会有情绪。

    所以,司马攸就来了。

    杨小宁抬头看去,进来的这个年轻人,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司马攸了,也就二十来岁的模样,和自己差不多,身材挺拔,温文尔雅,从气质上来说,和曹髦倒是有几份相似。

    他先伸手作揖,杨小宁对这些礼节了解的并不多,只好连忙也跟着作揖,就当是还礼了。

    “成来候,在下司马攸,才听说你的事,叔父他老人家就让我赶紧过来。这十几年来,你在外,听说吃尽了辛苦,委屈了。”

    司马攸的说话,让人感觉如沐春风,他继续问了杨小宁一些生活上的问题,比如厨子做菜的口味习不习惯,住房里还缺少什么东西之类不咸不淡的话。

    杨小宁也是客客气气的作答。

    本来就是礼节性的拜访,司马攸来的意义,远远大于他和杨小宁谈了什么,闲扯了一会后,司马攸就告辞了。

    杨小宁送他出院门。

    临出门的时候,司马攸假装不经意的说道:“成来候,第一次见面,也不晓得给你准备点什么,想到你最近用钱的地方多,就自作主张备了一些银两,已经放在门房。”

    杨小宁刚准备客气的拒绝,司马攸继续说道:“方便的时候,如果你觉得合适的话,给我叔父上个答谢函,没有他老人家的首肯,你的事情不会办的如此之快。”

    听到这句话,杨小宁头脑又是“嗡”的一声。

    他没见过司马昭,但是这个名字听说过无数遍,他对司马昭的了解,主要来源于一个人:曹髦。

    曹髦对司马昭,那是真真切切的深恶痛绝。

    甚至哪怕自己拼上一条命,也要让司马昭感到难堪。

    在情感倾向上,杨小宁自然是向着曹髦,对司马昭没有任何好感。

    但是偏偏就这么个人,他的家庭,和自己家庭,有着鲜血凝固的友谊;而他自己本人,现在却变成了自己的救命恩人。

    没有他,自己或许已经被董新齐他们拉出去砍头了。

    想到砍头,杨小宁突然想到了一个人:许德贵。

    自己出来了,许德贵还在牢里,他会不会被砍头?

    他想打听打听,但是不晓得去问谁。

    对于司马昭,他的情绪很复杂,一时半会,根本转不过弯来。

    司马攸说到的感谢信,杨小宁思来想去,还是要写,因为没有司马昭,自己就得死。

    现在不仅没死,还活蹦乱跳的成为了侯爷。

    他的感谢信送出去没几天,司马昭那边就传话过来,说要为他特地举办一场家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