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争锋半导体 » 第3章 重温旧日时光

第3章 重温旧日时光

    有三人的收集资料和共同绘制,短短几日便绘制好了十多份服装设计稿,以这时候的港日潮流款式为主。

    打算将这些资料寄回去的三人信封里都是厚厚鼓鼓一大叠,信件严重超重,需要寄挂号信才行。

    这天刚好放假有空,余知远带上两人和自己的信去邮局将信寄回家。

    邮电所营业员办理了挂号信手续,在将信投入邮箱后,看着信箱的他希望大家的家里亲人们见信后能按交待操作,尽快把生意做起来。

    再走到窗口前,余知远对里面的女营业员咨询到“发到外国的邮件需要单位盖章证明一类的吗?”

    “不需要。”女营业员回答。

    “怎么收费呢?,发到欧洲意大利那国家。”

    “有多重?”

    “大概七八十克左右,一百克以内吧。”

    “我来给你查一下。”女营业员说完翻出资料查看。

    看完后说“按一百克内计,航空件十二块六毛,平邮四块七毛。”

    “那给人民币还是外汇呢?”

    “你还有外汇?”女营业员抬头激动的问。

    余知远如实回答“没有”

    脸瞬间垮下来的女营业员说“我刚说的是人民币,寄的时候给人民币就行了。”

    “好的,谢谢啦!过段时间拿过来寄”道谢后余知远便出了邮电所。

    刚刚问那些是因他从来没有寄过邮件到国外,计划画几款汽车设计图稿寄国外汽车设计室或汽车生产商,看有枣没枣先发出去碰碰运气,赚笔大的。

    如果石沉大海赚不了,或者被对方据为己有黑了的话,那也以后有实力了再说。

    赚不了设计图的钱做第一桶金的话就其它方法赚,反正这时代的国内商业气氛非常低,商机遍地,简直就像生意人的新大陆。

    只要做生意,能坚持政策的反复到九二后,很大概率吃穿不愁,大概率发家致富,有着后世经历的他不愁赚不到发家致富的资金。

    回校的路途中余知远注意到街边冒出了一个挂着神医神药条幅的摊桌,老中医打扮的一老头给明显像托的两妇女解答咨询。

    这种忽悠中老年人买所谓秘方高价药,实际毫无药効的诈骗伎俩让余知远猛然想起各种诈骗案例案件,以及中过招的亲朋,决定回去就写一两篇揭露诈骗的文章,尽早提示看过文章的人。

    向大家普及防诈骗知识,减少受骗人数,将后来司马老哥从事的反伪科学宣传先做一小部份。

    想到就去做,回校的余知远直奔校内图书馆,准备查一下这时候的资料,结合当前一些实情来写。

    在安静的图书馆里,英雄钢笔的笔尖在白纸上流动,己在大脑酝酿两天后,余知远开始静心写文稿。

    先写的是最早就构思好的,后世已大量揭秘的一些江湖骗术、以及通过魔术、物理化学技术套路骗钱的各种诈骗。

    从套红蓝铅笔、手指穿砖、光学原理的无身女孩、走街窜巷打金人浓硝酸和焊药偷金,到手掌偷握血袋徒手给人手术。

    以及先派人探听病人病情再装神弄鬼胡乱给人冶病,用复印白纸算人姓名唬人和拿假文物假金条元宝换钱等诈骗种类。

    文章揭秘骗子们的骗术方法和原理,道出其就是个演戏给人看,耍猴般的骗人把戏,告戒大家了解骗术原理,切勿被一时突起的贪欲控制而受骗。

    至于后世诈骗金额巨大的冒充公检法,冒充领导,猜猜我是谁,在外亲人出事要急救费转账等骗术没有写。

    因为这时代电话都没有多少,不要到时候没有警示大家,反倒先启发了犯罪份子的思路,那样就适得其反了。

    整篇文章骗术手法和场景例解描述,整整文写了两万多字。

    第二篇只写了六七千字,描述的是庞氏骗局,庞氏骗局的典故和金融原理,以及以后生活中碰到这种借新钱还旧帐,拆东墙补西墙,击鼓传花后最终一定崩盘现象要及时分辩和警惕。

    没写CX诈骗是因为太过超前和惊世骇俗,这事欧美了解的人都极其少,要是被那些投机取巧,为赚钱目无法律的人看了反向利用,那可就对经济和家庭财产破坏太大了,九十年代的阿尔巴尼亚就是个活例。

    两篇文章余知远不知道有没有人发表过相似的,但写了就到时投稿吧,能发表就证明没有人发过,那样更好。

    不能发表也没什么,他最大的想法就是尽量减少受骗的人。

    两篇要投的文稿写好不久,图书馆也到了清场时间,余知远随大家一样回宿舍休息。

    趁着周日的时候,余知远将写好标题为《震惊!这些人竟对群众做出如此之事》,《震惊,大把的钱他们这样就得到了》,两篇以后玩烂了的震惊体标题文稿,以萌新的笔名寄投到茶花杂志社。

    投杂志是因为受众面最广,这时代的人特爱看书、看杂志报刊学习,买杂志的人非常的多,相应的纸质杂志刊物种类也很多,发行量和销量都很大。

    后世羡慕异常的几十万销量在这时代只能算中小的月销量,月售两三百万的都好多,真的是杂志刊物的黄金时代。

    茶花杂志就是家大的文社办的,其每月发售量多达近三百万份,余知远己经了解到这家杂志社收稿类别杂,所发文章大家也喜欢看,大受众面广,而他要的就是受众面广。

    走出邮电所的余知远对重温这时代街景的心情顿起,刚好3路公交车又从不远处慢慢驶来,长长的铰链公交车准备停靠旁边不远的站台,见状马上趋步上车。

    今天星期日,也不是早晚班高峰时段,等车和坐车的人不太多,上了公交车的他甚至刚上车就得了个靠窗的座位坐。

    公交开动没一会,中年女售票员站在余知远边问“那个站下?”

    “八一广场下”

    他知道这车终点站火车站,途径广场,准备在广场走走。

    “六分钱”

    售票员说完等着眼前这个一看就像学生,气质却显得比年龄更成熟,容貌也英俊的余知远付钱。

    付给女售票员一角,对方找回四分和车票后转身向下个刚才上车的人收车费。

    将车票和钱收好的余知远也开始观赏车窗外的街景。

    这时候的洪城虽为省会城市,但街景大概比后世的一些县城都不如,由此也可以看出城市面貌的剧烈变迁。

    街边店铺已随改革快速增加,但依然显得稀少,有门让进的一般是工厂或机关单位及居民院,还有大家喜欢的供销社,不过只看到两个,商品种类最多的百货大楼要到广场才能看到。

    街路两边的房子也尽是三四层盖瓦的老旧房屋,里面住人或是工厂的车间。

    给街景带来美感的是马路边那些步行的男女老少和后架坐着老婆、孩子、或捆绑着物品,骑自行车的人群。

    还有什么都不带,只骑自行车玩的少年、青年男女,以及在街边跑动和游逛的儿童人群。

    大家的穿着已经不像早些年那样灰黑蓝主体,显得单调严肃,开始变得五颜六色各有风情,充满了多姿多彩的生活气息,让街景满满的年代感。

    刚过S府大院,“广场要到了,要下车的准备下车,到时关门就不管了啊”女售票员的声音响起。

    这声音虽说是提醒和报站点,但就是那么透着股态度恶劣和蛮横。

    广场站下车,余知远步行到纪念碑前,绕着大理石雕画看一圈,再在正位对着苍劲字体凝视,然后深深的鞠躬。

    感谢革命先烈他们为国家和民族、人民所做的伟大贡献和功劳,为了让我们后辈有尊严的生活着,这些伟大的英雄冒着枪林弹雨前仆后继的牺牲着,战斗着,奋斗着创建起现在强大,后世更加强大的中国。

    余知远发自内心的感激、感恩、崇敬之情,千言万语都在这深深的鞠躬中。

    从纪念碑走到对面一百多米远的观礼台下,本想拾阶而上到最高处瞰看整个广场,因为上面礼堂在开某个会议被负责的警卫制止了。

    不能上去,余知远转道向马路对面的新华书店和百货大楼而去。

    百货大楼门口人流进出如织,余知远不想进去人挤人,这时候的商品还是货少人多,买东几乎都要票。

    不要票的商品好像除了寄信的邮票和他不抽的烟,一下子他都想不起来还有那些东西不要票就能直接买的。

    而自己身上除学校食堂的饭票,就是刚在邮电所买的邮票了。

    饭票和邮票是没用的啦,再说身上也就十多块钱,对于只看不买他现在没兴趣,径直进新华书店。

    新华书店里的书架各处也是人挤人的在那蹭书看或选购书,从各个书架上挑书看书,最后找到教绘画类的书籍架,余知远认真的翻看起来。

    翻看许久挑了本只要一块六毛钱,教绘画知识比较全面的资料书购买。

    付钱后又到文具柜台买了些绘画纸和颜料,准备到时绘制汽车设计图用,同时重新把手工制图的熟练度给练回来。

    这些天来,对于操作了二十多年的CAD电脑制图,现在重回手工制画的余知远发现一下还不大适应了,画的几幅设计图水准大失。

    这样可不行,还有十多天就要毕业业考核了,原来的他就是因为画的部件图纸工整,专业无错,后来被分到这时红火的江拖厂工作。

    现在虽然不在乎分配到什么单位工作,但这不是没有水准的借口,余知远决定必须练回来,因为这几年有大用。

    出新华书店已是傍晚时分,余知远本想接着坐车看街景,但看着公交站那挤满了等车的人。

    再看看手里拿着的画笔和颜料,以及这时代公交车上不少的扒手,余知远想想还是算了,迈开步子决定走回学校,边走边看,比坐车看街景还好,七八里路也不远,还能锻炼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