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争锋半导体 » 第10章 还有这等好事

第10章 还有这等好事

    在学校的图书馆翻看了两天的资料,余知远和鲁远征、赵建他们三人开始写科普文赚点外快了。

    余知远负责学计算机方面的科普文,他以当前已经发行的《微型计算机》《电子世界》两份科技类刊物做参考,将曾经看过的一篇《计算机简史与展望》综述论文去掉后面的展望部分,结合当前计算机技术情况写成了一篇《计算机的发明史》。

    写好了他又开始写计算机程序软件的发展史,计算机处理器发明和发展历史等篇章。

    赵建和鲁远征他俩则负责写电视、电话、X光机、电报机、雷达等科技产品的发明科普文。

    这些深刻改变和影响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工业产品被他们三人用或长篇,或短篇的文章做了科普。

    写产品的发明怎能不仔细介绍发明者呢,因此余知远又一鱼两吃,把如计算机的发明者冯诺依曼,电视机的发明者贝尔德,电话的贝尔,晶体管的约翰巴丁和肖克利等一众发明家生平故事,发明经历和一些恩怨八卦也写了个遍。

    在他们三人猛干之下各类科普文写了有近三十篇之多。

    这些初稿写好后又用了几天仔细修改润色,最后终于文章全部大功告成。

    在余知远的安排下,三人将写好的文章归类,准备以小白、老白和萌新这三个笔名分别投稿给《中国少年报》《奥秘》《少年科学画报》等一众或收文杂的大刊,或对青少年科技启蒙的刊社。

    投给这些刊物的三人首先是希望能够多启发、引导一些学生走上热爱科学,志向科研的道路,其次才是赚稿费。

    将文稿都封装好,余知远将这一大叠的信件交给赵建“拿去寄了吧,全部发表不太可能,但总有能发表的,到时就看能赚多少了”

    “那我去了啊”赵建兴奋的拿着这一大堆的信件去校内邮政点投寄。

    半小时左右赵建返回宿舍告诉余知远一个消息,学校收发室又有两份汇款单等着他去领。

    “又有汇款的,什么情况?”带着这样的疑问,余知远去到收发室将两份汇款单领了出来。

    汇款给他的一份是沪市那边的报社,另一份是一家大杂志社,报社给他汇了460多元,杂志社则给他汇了500元整。

    两家的说明信都表示他们联系过茶花杂志社,然后将他的那两篇反诈骗宣传文进行了转载。

    当时他们也取得了余知远这个作者的联系信息,现在把转载的稿费按标准给他汇过来了。

    想不到还有这等好事,知道原因后余知远对这两笔钱是欣然笑纳。

    回到宿舍将这情况一说,赵建和鲁远征两人也都开始畅想着他们投的那些科普文都能发表,同时也能被转载。

    三人谈笑间同班的刘辉找了来,告诉余知远,李老师叫他现在去一趟办公室。

    到了李老师的办公室,余知远对办公中的李老师说“老师,您找我?”

    “来了,你在那先坐一下,我这马上好,要喝水你自己倒。”李老师指着一旁的椅子说。

    “好的”余知远在旁边凳子坐下安静等待。

    过了一会,将工作处理好的李老师对余知远说“我看到你向学校登记了回家乡工作,我也查了下你老家可接收单位,没发现有配对你专业的单位”

    “现在找你来是想问你要不要重新再考虑一下,不回老家工作,等毕业后由学校分配怎样?”

    “你专业知识掌握和运用那么好,我觉得市无线电厂挺适合你工作的,也向他们单位推荐了……”

    “我建议你再考虑一下,要是想去的话毕业前他们单位就会来调你的人事档案,等毕业了你就可以去报到上班”

    “那个岗位正好跟你的专业匹配,去了既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也能为单位和国家作出贡献啊”

    听李老师这样说,余知远现在才知道原来的他去无线电厂上班是李老师极力推荐的原因啊。

    这时候的专科学生虽然都是国家包分配,但分配去的单位却是有待遇好的也有待遇一般的情况呢。

    他去的无线电厂就是一个待遇好,福利好的单位,后来上马彩电生产更是非常红火了好多年。

    曾经他一直以为分配到无线电厂是自己的幸运,原来实际情况是得到了李老师的引荐帮助呢。

    只可惜他辜负了老师的这份看重,进去工作既没有为单位做出什么贡献,还因为家庭原因没做几年就辞职孤身南下粤省打工去了。

    现在的余知远已有了自己的发展计划,他决定无论如何都不会再去了。

    没做犹豫,余知远对李老师说到“老师,对不起,我还是决定回老家工作”

    “我已经给自己做了些未来的发展规划,同时也想和父母他们离得近一些能方便不时看望他们”

    “市无线电厂我不想去,辜负了您的看重,还请老师您见谅”

    李老师沉默了一下对他说“你现在就有了自己的发展规划那更好啊”

    “还有你这么年轻就注重家庭和亲人这点老师更是欣慰……”

    李老师没有再说建议他去无线电厂工作的事,同时表示他会留意余知远家乡可分配的单位情况,让学校安排好的单位分配。

    如果余知远想去家乡的哪个单位工作也可以跟他说,由他建议学校尽量帮助调动。

    “主要是工作单位能近些,单位没有什么多的要求,差一些都没关系的呢,谢谢老师”余知远说。

    李老师微笑道“怎么会呢?你就算想进差的国家也不会允许这样浪费人才呀。”

    他接着说道“我希望你能不管在哪个岗位都能努力工作,为国家多做一些贡献”

    “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需要你们这些年轻人的奋斗啊。”

    余知远郑重点头“我会的,老师您放心”

    李老师默默点头后让余知远先回去,有确定分配的事时再叫他来。

    “好的,那我走了,老师再见”余知远向李老师鞠躬后离开他的办公室。

    出来行走在走廊边看着周围的景象,余知远既感慨这时候老师们对学生的注重与厚爱,也感慨马上就要毕业回去大展拳脚,同时也永远结束了作为学生时的这段人生中美好时光。

    回到宿舍,鲁远征问“是关于你回老家工作的事吧?”

    “是啊”

    余知远将刚刚的事说了下,他接着说“后天星期天我们一起去百货大楼玩吧,我要顺便买部相机”

    “马上就要毕业了,以后再来都不一定有时间,我要在学校多照一些相片留念,以后不时可以拿出来翻翻看,怀念这段青春岁月”

    “可以啊”鲁远征和赵健两人点头到。

    两天后的早上,穿戴整齐的三人一起出发去市中心。

    坐着公交到达广场,余知远先带着他们两人直奔服务大楼后巷的黑市,在那里淘了几张工业券和一些粮票、副食品票后才直奔百货大楼。

    在卖轻工业品的柜台处,余知远指着售货员身后货架上的一排照相机问“同志,那些相机哪一款好一些?”

    “你要好用价格也不贵的,还是要好用质量也好,价格稍微贵一些的?”售货员问。

    “价格贵些的吧。”余知远说。

    售货员转身从货架拿下一部放在柜台,然后打开相机皮套将里面的相机取出来说道“买这款吧,江光厂今年刚开始试生产出来销售的凤凰301型,这相机取景快,对焦容易,照片成像效果很好,质量也很好。”

    “这部要多少钱?”

    “230块钱。”售货员回到。

    余知远对照相机只能说略懂一些,他将相机拿手上查看测试了番后放下,让售货员又拿来几部其他款式相机进行测试和询问价格。

    在相比较下,几部相机里海鸥DF单反专业性最强也质量最好,但同时也价格最贵,要600多块钱。

    双镜头的老式120相机虽然价格便宜,但样子不好看还取景功能单一,余知远感觉他玩不来。

    在他比较测试的同时,边上的鲁远征建议买只要82元的天鹅35相机,赵建则不做声,对着刚刚那六百多块的海鸥单反盯着看。

    余知远想买最贵的海鸥单反,但想到只是日常拍照,用这么好的专业相机颇为大材小用,另外就是自己现在钱也不多,完全可以等以后赚到钱了再买不迟。

    而便宜的款式则发现成像质量不怎么好,一番综合比较考虑后余知远递出工业卷和23张大团结买了售货员推荐的,也是他老家市里凤凰光学生产的那款凤凰JG301。

    有相机还拍不了照片,因为这时候相机拍照是要用胶片做底片才能冲洗出相片,要照相就要配套买胶卷,三人随之又移步到旁边柜台选购。

    玻璃柜台内销售的国产的黑白胶卷倒不怎么贵,灯塔、上海、梅花、保定等牌子的价格也都在4~5块。

    让余知远意外的是看到柜台还有卖老美的柯达,小日子的富士这两个品牌的彩色胶卷,不过因为这时候彩色胶卷只有美日德能制造的出来,国产的乐凯还没出现的原因,他们的产品价格现在是贵的离谱,都要20元一卷。

    以当前普遍三四十元左右的月工资水平,他猜没几个人舍得用半个多月、近半个月的工资买这种胶卷来拍照。

    在买了十卷黑白胶卷后,余知远决定干脆再买两三卷彩色胶卷拍照好了,花大价钱买了三卷柯达彩色胶卷使用。

    买好相机和胶卷三人在大楼内简单逛了下便直奔卖食品的专柜区域,在那用副食票买了一堆瓜子花生、桃酥饼干和香烟啤酒后这才满意的离开。

    回到学校宿舍,他们三人边吃零食边抽烟喝酒,同时也轮流拿着相机对照操作手册摆弄,训练他们的拍照技巧。

    等到张辰回来看到相机,会拍照技巧的他更是爱不释手的同时也教了三人一些拍摄知识。

    在都初步懂得了拍摄基础后,他们便开始拿着相机在校内各处合照留影,拍了很多照片,将这时的景物和人留在或黑白、或彩色的相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