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宁昭传 » 第五十二章 雏凤啼试清音52

第五十二章 雏凤啼试清音52

    轰走谢婆子,大家又各司其职,造房子的专心砌墙,烧火的烧火,一大锅肉松,顾氏跟媳妇两个轮流翻炒,防止被人偷窥,这灶台上打了木架,烧火的这边是看不见对面在做什么的。

    听说宁家人自己做的澡豆,香的被人误以为是点心,王家兄弟就问宁坊主,那这澡豆愿不愿意拿出来卖,如果卖,是什么价格。

    宁老爹直接拒绝了,“这个不卖,自家做来自己用的。”

    做起来太麻烦了,光是药材就用了三十多种,调配方子的时候,宁老爹的老腰都累断了,打死也不愿意再做,毕竟这个东西除了自己买来的下人,其他人也信不过,不可能教其他人来做。

    而顾婆子跟顾家媳妇两个人,忙着厨下炒肉松,也累的直不起腰,再加一份活,可是会累死人的,他还不至于将人当驴子死命的使。

    王家兄弟也不勉强,“对了,我本家兄弟,也就是王五哥,他叫我顺路带个话,朝廷要收福丁钱了,叫你先跟安民坊的诸位百姓打个招呼,别忘了叫他们提前筹钱。”

    “这福丁钱是什么税。”

    “就是一种丁口税,自古以来,多子多孙多福气,这针对的家中丁口多的,福气最多的人家,专门征收的一笔银子。”

    “十二岁就算长大成人了,一家若有两个儿子,这大儿子出不起,最多被罚去劳役,小儿子交不起,就要被朝廷抓壮丁,发配到四处边境种地了。”

    “若是有四五个儿子的呢。”

    “孩子少,交的少,这么多人如果交不上,当然是自老二以下,全部被拉走咯,这种情况的还好,至少一家人去了外地,也人多能抱团,就当是换了一个地方种地吧。”

    “真是造孽。”

    又聊了几句,王家兄弟取了今日天珠楼的金丝饼离开,宁老爹将此事与家人说了,随后吩咐来帮工的百姓,稍后回去给邻居都带个信。

    至于谢家,宁老爹打算亲自去通知,敲开谢家的大门,只见院子里各处被挖的大洞小洞,宁老爹问谢伯娘,“这是在做什么,院子要开出来种菜吗?”

    “是宁坊主啊。”谢伯娘将人迎到屋中坐下,“也没什么好瞒的,公公跟我男人死的突然,家里的银子放在哪里都没交待一声,这是在翻地找银子呢。”

    “找着了吗?”

    “没有呢,若是找到就好了。”

    宁老爹对这个不感兴趣,将朝廷征收福丁钱的消息通知到,在一边盯着宁老爹的谢家长子开口,“我们是救火队的,不征劳役。”

    意思打算不交钱,还不去服劳役,想的什么美事,这口吻,宁老爹十分不喜欢。

    “谁跟你说救火队就能不征劳役了,这是以往几任坊主考虑到救火队在本坊干了劳役,所以远方的劳役就免于征发了而已。”

    “而且这次收的的丁口钱,按人头收钱,救火队的人也要交钱,你当能躲的开吗,这一次长子不交福丁钱,最多免于跟着流放边境种地,各处劳役是休想免去的。”

    “你都害死我爷爷,我爹,跟我叔伯了,还想逼死我们吗?”

    “这是朝廷要收的税银子,又不是本坊主在为难你们。”宁老爹站起来,甩了甩袖子,“还有一桩事情要通知你们。”

    “柳家的房子着火,是救火队失职,不日本坊要重新选拨救火队员,你们家那几个,经验丰富,也可以来参加选拨,我保证公平公正的挑选出,最合适救火队的成员。”

    还想把持救火队这个美差,宁老爹一直没狠心提出换人,他们反而蹬鼻子上脸了,果然如别人所说,宁家还是太仁慈了。

    看宁老爹离开,谢伯娘的儿子急了,“娘,怎么办。”

    “别急,我来想想办法,实在不行,就交钱算了。”

    谢伯娘的儿子不答应,“不能交,其他三家拿不出钱,我们却出了这个钱,他们就该知道,爷爷藏起来的银子被我们找到了。”

    “咱们可以对外说是借的。”

    “宁家跟我们水火不容,他们怎么会借钱,说出去没有人信的。”

    “谁说我们是借宁家的钱,这次,借的是我娘家的钱。”

    “可,可是没有先例啊,本坊百姓借钱,不是只能找坊主借吗?”

    “宁家几个新来的,懂什么规矩,亲戚间互相扶持,渡过难关,料他也找不到说嘴的地方。”

    “这事你别管,倒是那个什么救火队员的选拨,你必须选上,离开了安民坊,哪一处劳役不死人,你爹这个短命鬼没了,娘只能依靠你们三个了,你又是长子,可千万不能出事。”

    谢伯娘三个儿子,老大是谢家长子,交了税,又是救火队员,大概率依旧可免征外地劳役

    谁知道这次福丁钱比往年多加了三成,三个儿子要交的税金有三十两。

    三十两,那他们就拿不出来了,又疑心是宁坊主为难,多收他家的钱,跟坊中其他人一对,才知道什么今年多三成,其实是往年谢坊主在的时候,他们家可以少交三成。

    他们原来还不知道呢,现在后悔却来不及了,谢伯娘的小儿子才十七岁,尚未娶妻,啼哭道,“早知道当坊主可以为族人少交税金,就应该劝太公还了谢伯父的钱,将伯父逼走了,我们也没好日子过了。”

    听说了此事的坊中百姓,难免议论纷纷,“难怪说谢家人目光短浅,为了赖账,谢家逼走坊主,这是把自己也给逼上了绝路。”

    “以往姓谢的当坊主,他家多逍遥,大概是好日子过久了,忘本了,他们是靠着前坊主才过的大好日子,郑家来收债,他们有钱都不还,还躲出去,害了前坊主,也害了他们自己。”

    一次能拿出二十多两,这还是赔偿了柳家造新房子的钱之后,剩余在手里的,谁知道谢太公那些没被找到的钱有多少,说不定够前坊主几十年里欠郑家的那些呢。

    谢伯娘手里的钱,只够老大与老二的丁口钱,剩下一个老三,这是真的一分钱也淘不出来了。

    有人帮忙出主意,“谢家的,你娘家有钱,不如回去再借点。”

    顾婆子想起谢伯娘的媳妇曾经劝自己改嫁鳏夫,也出了个主意。

    “独子长子交的少,你干嘛不带着老三改嫁鳏夫,叫老三跟鳏夫一个姓,就是别家的长子长孙了,这钱不就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