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农夫的娘子 » 寻找机会

寻找机会

    “门道院子钥匙给我爹了吗?”

    “留了一把给爹,我还跟爹说了我们今天去镇上卖木炭,估计要下午才能回来,”孙俊山把肩膀上的草绳子使劲的拉了拉,背上的筐里装了小半篓子炭。

    菊香使劲的在地上跺了跺脚驱寒气,交通靠走的年代得天不亮就要赶路。

    “你可数了小屋里现在有多少筐上好的木炭了?”

    “不多不少正好二十筐,我每天三担木柴,然后爹也每天给我们送三担柴,一晚上焖两炉子,正好是一筐炭。”

    “今年我们是第一年焖木炭没什么经验,接下来过完年开春了,每天做一炉子持续到入冬,就能卖整个冬季的木炭不饥慌,”菊香哈着热气掰着手指盘算了半天。

    “菊香,木炭只能用柴做吗?”

    “还有一种东西也能焖出来,而且做出来的炭比二三十两的银骨炭都不差。”

    “什么东西?”孙俊山听了睁大眼睛好奇的问。

    “孙俊山,我们小富即安便可,”菊香停住脚步看着孙俊山认真且严肃的说着。

    “我……菊香对不起,是我多问了,”孙俊山垂下头不安的道歉。

    “我们就是庄户贫家夫妻,不能太有钱,也不能有太好的手艺,你明白吗?”

    “嗯!”孙俊山眼里闪过困惑,不过还是本能的答应了。

    “你不是问我那个东西是什么吗?”

    我告诉你是“毛竹”,每个阶段的竹子做出来竹炭都不一样,只有季节适中的毛竹焖出来的炭,才会带有一股竹子的清香味。

    “它们也是有钱人家的学子才能用的起,竹炭不好焖,出炭率低,只有人家世世代代家里传的手艺人才会做。”

    “你家就你一个,我差不多也跟你一样,如果你做出来挑去卖,我在家里怕是眼哭瞎都等不回来你。”

    “菊香,我们好好的,我都听你的,”孙俊山眼里闪过惊异,显然听明白了媳妇的话。

    一路上两个人说说笑笑,孙俊山发现一个问题,但凡是他不懂问的问题,菊香总能给他解答出来。

    到了镇上,街边上已经人来人往的,不少人穿着黑乎乎的补丁棉袄,拢着手缩着脖子蹲在地上卖点东西度日子,没钱的人还是占了大多数!

    菊香领着孙俊山直接来到杏林堂药铺子。

    “小二哥,陈大夫在吗?”菊香走进来看着不怎么忙碌的药童礼貌的问到。

    “是菊香小娘子呀!掌柜子在的,我这就去给你喊。”

    “谢谢小二哥,”菊香笑着道谢。

    小二转身进了铺子后面,没多久领了陈大夫走出来。

    “菊香丫头你可是有日子没来了,今天来是想抓点什么吗?”陈大夫看着菊香笑咪咪的问到。

    “今天来是跟上次一样的,送点东西给陈大夫掌掌眼的,”菊香笑着回答。

    “我看看是什么东西,”陈大夫一听顿时来了兴趣。

    菊香从孙俊山背上的筐里拿出一块木炭来。

    “陈大夫,这是夫君孙俊山,他家里以前是做焖木炭的,后来天灾我公公没挺过去,家里的手艺就被我夫君继承了,最近我们焖了炭出来,家里没个老人指导我们也拿不准好坏,今天就是特地拿木炭过来让您帮我们掌掌眼的。”

    “您是见多识广的,心肠又正直,来镇上前我爹特地交代我来麻烦您一下。”

    “哦!给我看看,陈大夫也没客气接过菊香手上的木炭,迎着太阳看了一圈,去拿个火盆过来。”

    “好的掌柜子,药童脆声答道,送来一个冒着小火苗的炭盆放地上。”

    “小二哥放在门口拐角吧!一铺子的药材沾上了烟气可不好,”菊香看药童放盆赶紧开口阻止了他。

    陈大夫看了一眼菊香见她神色如常。

    他走到门外的拐角边,把手上的木炭放进盆里,木炭很快燃了起来,泛着紫蓝的火苗不散,从燃到烧都没看到一丝烟气。

    “好好……!你这木炭焖的很好!没有一丝烟气!”

    孙俊山一听“好”顿时喜出望外。

    “不过……陈大夫为难了一下,这样的木炭在我们镇上,最多一筐只能卖十两银子,要是繁华一点的府城就能卖十几两银子,镇上能用的起好木炭的毕竟也不多。”

    菊香跟孙俊山对看了一眼,“我们就在镇上卖吧!毕竟都是熟悉的地方,要是去府城卖,遇到点啥事都没办法。”

    “嗯,听你的,”孙俊山点点头。

    陈大夫看了菊香夫妻一眼,眼里带点笑意,是一对安分的小夫妻!

    “你家里焖了多少木炭出来?”

    “有整二十筐,”孙俊山摸了一下头回答。

    “都是这个品质的?”

    “是的,全是我一个一个挑出来的。”

    “你们俩在这等我一下,再给我拿几块木炭,”陈大夫伸手要木炭。

    菊香赶紧拿了五六块木炭出来给他。

    陈大夫拿着炭转身进了后院。

    “菊香,他会要我们的木炭吗?”孙俊山用余光看向铺子里。

    “他不要有人会要,赚了两头顺水人情的好事哪里找?”菊香笑咪咪的小声安慰他。

    “比我们预估的多了二两呢!”孙俊山高兴的伸出两个手指来比划。

    约么等了两盏茶的功夫,陈大夫满面笑容的走出来。

    “有戏了,”菊香小声的说了一句。

    “菊香,你叫……?”

    “陈大夫我叫孙俊山。”

    “好!我就叫你俊山了,你明天这个时间点给送来十筐木炭来。”

    后天送十筐木炭去镇北街“沈举人府里,品质就要你今天带来的这样,能送到吗?”

    “没问题的陈大夫,明天一早我就给您送过来,”孙俊山眉开眼笑的保证着。

    “陈大夫我们现在就回去准备一下,这个给你,跟上次熬的药效差不多,”菊香从筐里拿出一包油纸包的东西递给陈大夫。

    “这是?”

    “陈大夫你没事的时候研究看看行不行,俊山我们走吧!”

    两人出了药铺子也不耽搁时间了,赶紧往家里赶。

    好在中午吃饭的时间到了村里。

    “俊山妮子,咋这么快就赶回来了?寻摸的咋样了?”登福娘站在门口刚好看见女儿女婿回来。

    “寻摸的还可以,娘,我爹在家吗?”

    “在家呢!在小屋里做鞋攀,你们赶紧进屋来。”

    菊香跟在后面进院子直奔小屋去,“爹,爹……”

    “啥事?”韩大年听见喊声放下手上的活起身出来问到。

    “爹,你能不能帮我们租到一辆牛车?”菊香走进来坐在火盆旁开口问。

    “啥时候用?找到买家要了?”韩大年问后进来的孙俊山。

    “找到了!我们背着木炭去找了陈大夫,他给介绍的买家,明天送一车,后一天在送一车呢!”菊香高兴的合不拢嘴。

    “好事情,陈大夫是个不错的人,他介绍的准没错,我这就去给你们问车去,”韩大年拿着烟锅子就出了门。

    登福娘端来两碗热腾腾的菜面,“你爹呢?”

    菊香起身接过碗,“我爹出门去帮我们找车了,明天帮药铺子送几筐木炭去。”

    “找到买家了就安心了!”登福娘递了一碗给孙俊山,才在旁边坐下来。

    “可不是,也不枉我爹日夜给我们帮补砍柴,能卖出去说明没有白辛苦,娘你吃了吗?”菊香问登福娘。

    “我跟你爹早吃过了,这是给你跟俊山留的,一直搁锅里温着,就怕你们回来现烧来不及。”

    “俊山烧出来的那炉子真好用!省炭火不说,留个小气孔一天最多也就用四块碎炭!”

    “娘要是觉得好用,等哪天下雨没事了,我在给你烧几个,”俊山闻言接话。

    “够用了,烧这个费炭的很,烧一次也不划算的,”登福娘闻言赶紧开口不要。

    一声推门声响起,韩大年出去一柱香的功夫回来了,“牛车给你们租好了,用两天要给三十个钱,晚上俊山跟我去牵牛车回去。”

    “就送个东西也不出力气干活,两天还要三十个钱?”登福娘一听这价钱有点贵了。

    “村里也没别家有牛了,三十个钱就三十个钱吧!俊山他们木炭能明天送到就行了,”韩大年也觉得贵,没办法只此一家别无选择的。

    登福娘接过女婿手里的碗也没说什么了,眼下把生意做了才是正经的。

    “爹,菊香我先回去了,天好我砍两挑柴回来,陈大夫一下子给木炭要完了,家里没有一点存的,要是再有散要的人家就不凑手了。”

    “我跟你一起去砍,多砍一点雨雪天就能不饥慌,”韩大年磕了磕烟锅头起身。

    “我自己砍就够了爹,外面干冷的很,你去了腿脚都是硬的。”

    “我还能干的动,砍柴又不是砸石头,”韩大年插好烟杆子,拿着斧头走了。

    菊香跟登福娘打了一声招呼回去了,晚上天黑孙俊山牵回牛车进院子,又抱了一大抱干稻草放在牛跟前,确认没什么问题了才睡觉。

    因为是一大笔生意,一晚上睡的都不踏实,总觉得不真实,隐隐约约听到鸡叫了头一遍孙俊山就起来了。

    轻手捏脚的出来收拾木炭筐。

    菊香醒来旁边早就没人了,她赶紧摸着衣服穿好走出来,院子里牛车上整齐的码紧了十个木筐,筐上盖着厚厚的稻草,厨房里昏暗的油灯闪烁着。

    “俊山东西都装好了吗?”

    “装好了,”孙俊山拿着一块热饼子递给菊香,他自己吃了一块,还剩下三块包起来放进车头的筐里,又灌了一罐子热水放进去,吹熄油灯。

    菊香趁着月光舀了一点温水,赶紧洗漱完。

    “我们走吧!”孙俊山拿出一块棉头巾给菊香包着头。

    “你靠着木筐坐,我给你垫了厚厚的稻草,木筐密实能挡不少风。”

    孙俊山赶车出了院子,转身下来锁门,借着月光洒下来的幽冷去了河边。

    牛伸头大口大口的喝着水,直到喝饱了,才慢腾腾的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