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农夫的娘子 » 定居

定居

    “妮儿,你二哥盖房子我趁便给魏郎中也盖两间?”

    “地基是里正没要钱划给他的,你问问他同不同意?他不能总是住你们那里呀!”

    “我让俊山问问情况吧!人家是走乡的郎中,说不定都儿孙满堂了,这么大年纪出来也可能是因为祖传的医术放不下。”

    “那你们问清楚了,早点给信我也好早点准备盖,”韩大年说完又去了自家盖房子的地基处看着。

    菊香他们救回来的郎中叫“魏庆春”。

    四十多岁的年纪,家里好几代人都是走乡的铃医,这次之所以被人打的扔城墙根下,就是那户人家看他是游医才耍赖不给诊费的。

    晚上吃饭的时候,菊香着魏郎中问到:“魏大夫,你身体养好了是回家,还是继续走医呀?”

    魏郎中低头看着碗半天,“继续走吧!”

    “还要走呀!离过年也没几个月了呀?不如回家养着过完年再走也不迟,”孙俊山热心的规劝到。

    魏郎中苦笑起来,“我家妻小都等着我吃饭呢!不走她们吃什么呀?”

    “走郎中赚不到钱吗?”菊香放下碗好奇的问起来。

    “勉强解决温饱,我们出来走医就是期望能碰到难医的病,有幸有本事医好了,主人家慷慨的话能给不少药钱,这样我们回去也能买个安稳的居所。”

    菊香听的好无语,这个有点赌的概率在里面。

    “爹娘没留下房子吗?不管房子大小至少有个住的地方,也比你居无定所的来的强呀!要是下次再遇见临阳城那样的事,你家里人可就等不到你回去了!”

    魏郎中笑容里充满了苦涩,眼里的无奈都布满了,想说点什么话,就怕开口破防了。

    “你要是愿意就留在俺们村,俺们小林庄也都是搬迁过来的新村子,原先跟上村的小东庄都是一个村的。”

    “因为村里林姓人,跟东庄的大户卢姓人打架,姓林的被赶来这边住了。”

    这才有了俺们“小林庄”。

    “你如果同意了,我明早通知我岳父给你要两间基地,再给你盖两间房子,你过年了正好也能接妻小过来团聚,”孙俊山看着魏郎中伸出援助的爱心来。

    “我想倒是想,可是眼下我拿不出钱来买地基,也盖不起房子,我一身的家当都被府城那家人搜去了,”魏郎中一脸羞愤的说完。

    “嗨!我当是什么事呢!俺们村这些年陆陆续续来的,加上原有的人家,差不多也有一百好几十户人家了。”

    “村东和村西没有一个郎中,平时村里谁家有个惊风啥的,都要跑老远请大夫,你要是愿意留下了,俺们村里正免费给你划地基。”

    “房子,我娘子二哥自己也盖房子,趁便也给你盖了。”

    “这……!”

    “你不用觉得难为情,村里每年都因为请不起郎中丢了不少孩子,以后有你了,那些孩子也能活下来了,”孙俊山说完给他倒了一碗米酒。

    “魏大夫,你家几口人?”

    “就我娘子和一个八岁的儿子,原本有两个儿子,大的夜里抽了惊风没的,我当时在外乡走医过年回去的时候才知道的。”

    孙俊山放下手里的碗,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安慰他。

    “我去告诉爹,明天约地基紧着魏大夫的房子先盖,”菊香起身笑容满面的走了。

    魏郎中留下不走了,他也从菊香家搬出来去了自家地基边搭了棚子住。

    村里闻风有郎中了,每天去他棚子跟前看病的人有不少。

    有钱的就给钱,没钱的就给拿吃的他也收不见怪,没人看病的时候,他就顺着田埂周围挖草药回来晒制。

    短短一个月他因为医术好,附近看不好病的人都涌了过来找他看,棚子跟前每天都是热闹不已。

    孙俊山每天都在瓜地帮登丰砌地筒子。

    两家十响子地,加上登丰请人整理出来的五响子地,都插上了竹棍盖上了大草棚子。

    另外五响子地再怎么赶也挖不出来了,只能放弃慢慢挖,冬季赶不上夏季总能用得上吧?

    登丰把棚里的寒瓜秧学夏季的甜瓜秧弄,都用两三个竹棍绑着护在瓜秧周边,坠大的瓜直溜溜的挂在竹棍藤上,怕冬天冷瓜落地冻伤了不划算。

    地头边堆着高高的三个大柴方,冬季为了菜可以敞开了烧都没问题。

    七八响子的菜看过去清幽幽的,棚子的中空挂满了带漏眼的葫芦,早晚洒水保湿综合棚里的温度,新鲜的蔬菜简直一天一个样的。

    地头外边种上冬天不怕冰雪的,菠菜香菜芹菜。

    宽阔的石头路砸平合严实了,一直延伸到棚里,棚子的边边角角也垫满了石块,就是为了脚上不带泥巴进去踩踏烂菜。

    菊香背着手来到菜地,看着两间石头砌的房子敞开着门。

    她进去转了一圈又朝着大草棚里走去。

    孙俊山忙活着清理筒里的木炭,这边清理完那边顺手就把木柴塞了进去放好,封好泥巴只留一个口早晚好方便点火焖严实了。

    “俊山你焖木头的时候,也帮二哥顺带烧瓦块子,二三十个地筒子十来天就能焖完,省的家里还单独开炉子烧了。”

    “不用你操心了,瓦块子和青砖我都烧出来了,都堆在爹那边屋里呢!就连魏大夫的我都烧齐了,回头我去挑点泥巴过来,给他们烧点家里需要使用的东西。”

    “我们烧的魏大夫能看上吗?”

    “他怎么看不上?他地基房子都弄不起,我烧的锅碗瓢盆,陈大夫他们还都抢着要的,他比陈大夫能耐大呀?”

    孙俊山烧东西的本事日以厉害,一听人家不要就叨叨起来了。

    “我就随便说说你怎么还急上了?”菊香闻言笑了起来。

    “谁急了,我这是好手艺活,眼下也就是我高兴了才烧,要不他求我我都不烧。”

    登丰走进来听见笑开了,“我喜欢你的手艺,俊山你多给我烧几个大炉子小炉子,还有你家小屋里那些大大小小的缸,看着都很实用。”

    “看见没?他不识货有人识货,二哥你放心我给烧了,就是大缸烧不了,筒子低矮最大限度只能烧大炉子。”

    “烧不了就算了,等我空闲了去镇上买,也花不了几个钱。”

    “二哥去镇上的时候说一声,帮我带几坛子酒去送人情,都是我去年特地放到今年的陈酿,今年的爪子酒和米酒都是俊山做的迟了,到现在都还没沉淀下来送不了人。”

    “那没问题,棚子里有的菜都是正吃的时候,我摘了刚好给那两家也要送人情的。”

    “俊山,我们就早去早回来不耽误,菜地让爹看半天就行。”

    “你这棚子用完,年外能块拆的就块拆,保护好堆进塘边屋里。”

    “今年搭棚子绑竹棍花去了你大半的时间,有了上一年的旧东西,来年冬天你修修补补加盖能省了你好大的事!”

    “你不提醒我都没想到,刚入秋的时候我跟爹两个人白天黑夜的绑棚子,这样是不能糟蹋了,新竹棍保护的好能用两三年没问题,”登丰一拍大腿反应过来了。

    地炉的木炭和木柴互换完小半天结束了,好在一天换一次也没多大问题。

    菊香回去拎了一兜菜,转弯送去登福家。

    桂枝一边逗孩子,一边煮蜂蜡挑荷花香膏,屋里朗朗的嗷嗷声传的很亲切。

    “看来多田快要会说话了,”菊香拎菜走进来笑到。

    “他想说话呢!一天到晚嘴巴嗷嗷个不停的,他二叔又给菜了?现在蔬菜多金贵的呀!”

    “在金贵只要咱多田喜欢吃都不贵,”菊香坐下来逗的多田嘿嘿的笑。

    “大嫂怎么现在还有荷花香膏?”

    “我留的,天热的时候我泡好了花汁没做,就卖些不值钱的野花膏还有头油。”

    “荷花膏留着天冷胭脂铺量大的时候卖,还真让我估计对了,你大哥前两天带了十九瓶过去,多卖了三两银子呢!”

    “荷花味好闻,又是冬天难得的好东西,她不给贵点你能卖给他?别家的茉莉香膏,木犀花香膏,都是专门养花的人做的,一瓶没有一两都买不来。”

    “这么贵?”桂枝听了惊呼出来。

    “她们养花成本大又都是好花,做的油还都是专挑茶油做,香膏跟香膏就不能比了,你这荷花膏就很好了又不用投入太大的成本。”

    “对,我就专心做好我的荷花膏。”

    “大哥卖饼子还没回来呀?”

    “你大哥陪魏大夫回他家接人去了,估摸四五天左右才能回来。”

    “他那房子不都好了嘛!院墙也就三四天的功夫结束,等你大哥回来我们就要去镇上卖饼子圆子了。”

    “是吗?怎么没听大哥说起过?”菊香讶异到。

    “我也是你大哥走的时候说的,铺子还都是刚租好的。”

    “药蛋子也送了好几车去镇上,家里没别的事,猪和鸡今年都没喂,敞开手索性在镇上卖这一冬饼子圆子也是好办法,”桂枝眉开眼笑了起来。

    “大哥考虑的也是,有手艺门路总比干看着好,赚一冬的钱比什么都强。”

    “俊山给你们烧了不少炉子锅,大哥回来的时候你让大哥去棚子里拿,这些都是你们紧要用的东西。”

    “等你大哥回家我让他去拿,”桂枝点点头答应了也没推辞。

    “我也要回去了,”菊香笨拙的起身回家。

    家里晒的用的,都被孙俊山一手包揽起来。

    菊香没什么事就烤着火盆做针线,拿出柔软的棉布做了不少块尿片,还有贴身的衣物,棉袄肚兜包被虎头鞋帽。

    孙俊山拉了一牛车木炭进来,看见菊香坐在火盆边说到:“你不总是说腰疼吗?孩子的衣服尿片都做了那么多还做?”

    “没事做做而已不做了,我来缝两个厚座垫,硬板凳坐久了人难受。”

    “你这每天一车木炭的,堆积久了不好吧?屋里也快堆不下了。”

    “洪管家带信了来了,这次他要十好几车的木炭走,我约么他是从我们这买的便宜,拉去远处往贵了卖。”

    “你管他呢!只要他还是十两一筐就行,我们只管出木炭不管问。”

    “我也是这么想的,”孙俊山搬完最后一筐炭笑的别提有多开心了。

    牛车安顿好,把家里牲口都喂好又出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