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农夫的娘子 » 方春

方春

    天蒙蒙亮的时候菊香就起来了,捅开炉子烤了十几个带肉的饼子,又灌了几个热罐子的汤。

    “姑父好了没有?”多发带着几个小兄弟过来询问。

    “好了好了,”孙俊山套着牛车走出来。

    “坐牛车冷,都喝一口热汤暖暖,”菊香走出来对着几个孩子招手。

    “姑我们都吃过了,”多发高声的回到。

    “多地过来吃一碗,他们不吃你吃了,菊香说了不由分的把一碗肉汤塞给了多地,又给他拿了两个烤饼子。”

    “嗯……姑,饼子还有吗?我要吃饼子,”多吉听见酥脆的饼子声,又闻到了一股椒香葱味忍不住馋了。

    “就知道你嘴馋,”思迁笑骂端了一碗热饼子出来。

    几个人一人拿了一块饼子吃,“我在喝一碗汤去,”多发饼子吃完看见汤又馋了。

    “你刚不是说吃过了吗?”多地看着多发笑话他。

    “早上出门是吃过了,谁知姑给你的汤里放了我最喜欢的酥肉!”多发笑说完拿着碗给自己舀了满满一碗汤。

    “这几个孩子,不是刚吃完吗?咋又在你姑这吃起来了?”红梅扶着公婆过来看看,她们等路口半天看不见人出来。

    “都是稀的一趟牛车就没了,”菊香端了饼子给红梅尝尝。

    “怪不得又端碗吃!这饼子又香又脆的还有肉,”红梅无语的笑起来,又拿了两块给公婆尝尝。

    “还是她姑会吃!”

    “她姑一直都会吃,”登福娘闻言慈祥的看着孙子们笑。

    吃过饭几个孩子一窝风的上了牛车。

    菊香又给每个孩子一人一个铁罐子,“半路冷了打开盖子就能吃,上面是饼子下面是热汤。”

    “姑这是啥时候做的?怎么从来没见用过?”多地看着铁罐子好奇的问到。

    “就去年你姑父到镇上给你们做的饭盒,一直都没机会用,还有这是你的衣服,倒春寒还怪冷的,你就带了薄衣服怎么行?冻坏了又得耽误多少功课?”菊香说着吃力的举起一个大包裹。

    思迁一把捞起包裹放在牛车上。

    “里面有四五套厚冬衣,我看你们几个身量都差不多,冷了不够穿就互相借着穿。”

    “不够穿让我爹送,姑不用担心了,我娘做衣服快,”多庆大手一挥随意的说完。

    “你倒是会给我找活干,你姑做衣服不会绣花就不喜欢他姑做的衣服了,”红梅笑骂起小儿子。

    “我姑的绣活是不咋好,我这衣服上的花草我同窗还问我谁选的?怎么不选竹子?还让我去成衣坊找人家退钱,好料子被绣的花拉了一半品味!”多地伸出一截手绣给他爷奶看。

    “人一头人一头,人只能拥有一头,你姑就是绣不好花强逼都不行,我看着花草还成穿着也好看,”韩大年伸手给三孙子拉拉衣服。

    “俊山你们别耽误了走吧!早点到镇上让他们好歇着,过几日我们也就去了。”

    牛车赶出来,路口等着的登福梁小燕梁父还有两个小的。

    “姥爷外面冷你们快回去,我们现在就走了,”多地笑吟吟的跟梁父说到。

    “马上就进去了,天冷去了穿厚一点,衣服不够捎信回来让你爹给你送,”梁父不放心的叮嘱了一遍。

    “知道了姥爷,”多地对着他弟弟们笑了笑。

    牛车渐渐的消失在了众人面前,韩大年跟梁父进了大儿子家聊天去了。

    菊香回到家把屋里收拾妥当,出来锁好门径直去了登丰家。

    “二嫂,娘在家吗?”

    “在的,娘,妹妹来了找你。”

    登福娘从屋里走出来,身上沾的还有棉絮丝,显然在屋里忙着做棉线。

    “妮儿啥事?”

    “方家那边你跟爹决定啥时候下娉?”

    “怎么你有什么想法了?”

    “我想去镇上前看看方家姑娘,仲夏不就要定亲了吗?”

    红梅看了一眼菊香,“娘要不就这几天上门提亲下娉?”

    “多地是他姑的心尖子,去镇上前不见一面她姑也不放心的,又不是定亲郑重的事需要孩子到场的。”

    “我去扒扒日子看,”登福娘转身急忙忙的进屋算日子了。

    菊香跟着她二嫂去了锅屋聊天。

    “我猜你这几天也是要看人的,”红梅对菊香做了一个笑脸。

    “不看到人我不放心,他娘回来我心里更着急了,二嫂你不知道,她是打算带着外生子回来拖累多地的……”

    “不是说只回来要钱的吗?”红梅声音高了一下又跑到门口看没人,转头回来看着菊香。

    “她回来我心里就知道不简单,要不是我去的快,多地这一会早就被牵扯进去了,她怎么就不能放过孩子……?”菊香声音哽住。

    红梅蹲下来拍拍菊香安慰她,“两个孩子还有你这个姑疼爱,现在她不是走了吗?”

    “在熬一年多地小两口去了府城别给消息就好了,爹不疼娘不爱的搬走了也舒心了,总比在眼前咬牙忍日子好,言语打骂有可能会发泄出来,就怕你钝刀子割心疼的无处可躲,长此下去孩子不得疯了吗……?”

    听到脚步声菊香赶忙擦擦眼泪,坐到灶洞边帮忙烧火。

    红梅起身迎了出去,“娘查到合适的日子了?”

    “后天就是好日子,你回头跟妮儿准备一下东西,后天我们上门去看看。”

    “我们马上就准备,娘赶紧染了红线,一会儿不得捆东西吗,大鱼是现在就捞还是后天早上现捞?”

    “一会就得捞出来养着,”登福娘掰着手指头算东西。

    “我现在就去通知媒人,顺便在通知他大伯捞鱼去,”红梅说着就要解下围裙。

    “你们姑嫂忙着我去通知,顺便再跟你爹仔细算算还给什么,”登福娘转身跑了出去。

    “看见了吗?人老心不老,老两口心里明灯一样,多地的事心里也急着呢!”

    “当父母的心都是一样的,总是盼着这个好那个好操碎了心,”菊香起身平复好了情绪,跟着红梅开始准备东西了。

    登福接了老娘的要求,去塘里捞了两条大鱼回来,又忙着通知了媒人上门下聘。

    梁小燕蒸了馒头染上红颜色,又炸了五色的果子包好,拿出两块鲜艳的布给登福娘看,征求了婆婆的意见给什么样的见面礼。

    两天着急忙慌的准备好东西,第三天带了两筐点了喜红的馒头,两块坎了喜字的肉,五色面果子每一样各两包,刚好十全十美,两条活蹦乱跳的大鱼红纸包着。

    一路浩浩荡荡的去了两牛车的人。

    方家人迎在门口,看着未来亲家给的这么隆重,眉梢眼角笑的都带喜意。

    “亲家见谅俺家多地今天没能来,孩子学馆开课了,夫子催着去镇上念书。”

    “俺们想着下娉的好日子就在眼前,索性就不等他休息了,”韩大年下了牛车歉意的跟方家人说明了情况。

    “老兄弟这说的是啥话?孩子念书最重要的,下娉的事又不是非要他陪着才行,我们当父母的还能薄待了他们不成?”同样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对韩大年说到。

    “不管怎么说都得老亲家担待了,”韩大年笑呵呵的走去握住他的双手。

    “老大老二把东西送进屋里去。”

    登丰不知道从哪里拿出一个扁担,上面贴了一个红红的喜字,挑着两筐白面馒头送了进去。

    登福跟在后面提着肉鱼,梁小燕拿着布和面果子跟在后面。

    “老姐姐多有怠慢了,”一个年轻的小姑娘扶着老太太满面笑容走过来。

    “都是实在的亲家们了什么怠慢的,咱们老姐妹谁跟谁呀!还那么客气干什么?”登福娘热情的走过来牵住那老太太的手。

    “妮子过来认认,这是你婶儿,这个春儿,”登福娘回头对着闺女招手。

    “婶子,我今天上门给您老拜年还迟不迟了?”菊香一脸喜笑的说着俏皮话。

    “这就是多地他姑?”方家老太太不敢置信的看着菊香。

    “可不就是嘛!我跟前就这一个姑娘。”

    “迟什么呀!不迟,老姐姐好福气呀!这闺女一身福相长的又标致又好看!”

    “不兴夸她,我外孙女都嫁人了,外孙就比三孙子小了一两岁,这么夸她在小辈们面前多不好,”登福娘谦虚矜持的笑言。

    方家老太太眼里更是诧异,看着就跟二十三四的模样。

    “韩婶子咱们进屋里唠,外面还是有点凉风的。”

    方里正的妻子热情的让人进屋,还亲昵的挽着红梅的手臂,“你这小姑子着实惊了我们全家人!”

    “年轻不显老就能惊了你?”红梅玩笑的看着她。

    孙俊山跟菊香对看一眼,相视一笑分别跟了进去。

    方家人也确实热情,进屋分别落坐好了又是拿瓜子又是拿糖端茶倒水的。

    “春儿,这是你姑和姑父,那边上手是你爷,挨着的是你大伯顺着下来的是你二叔,”红梅起身拉着方春介绍了起来。

    方春红着脸小声挨个喊了下来,喊到菊香的时候;

    菊香伸手拉着她看,葱白的手细细的,摸着手指腹还有茧,掌心的纹路也有些粗糙,娇羞的小脸庞都是紧张,看来方家虽然宠闺女该教的事都教了,不像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

    菊香状似无意拉着方春的手打量,屋里的人几乎都心不在焉的屏住呼吸余光看向她们。

    特别是方氏夫妻,他们今天被菊香这一身气派震住。

    “方婶子这孙女教的真是好!”菊香温柔的对着方春笑到,伸手从发髻里拔下一只步瑶戴进方春的头发里。

    “姑……”

    “戴着玩吧!姑第一次见你也来不及准备什么,这只步瑶还是多地过年送给我的,我看就适合你这个年纪戴。”

    “你姑给的就戴着,也是长辈对你的疼爱和喜欢,”红梅对着方春笑劝起来。

    方春看向她娘,见她娘微不可见的点头,她小声说到:“谢谢姑!”

    “你姑的给过了,来看看你婆婆给你准备的衣料你喜不喜欢,”登福娘慈爱的对着方春招手。

    一块大红的,一块绣花的妃色,两块布料都是上好的。

    “谢谢婶子,”方春拘束不自在的对梁小燕道谢起来。

    “去锅屋给你嫂子帮帮忙做饭,也让你爷奶尝尝你的手艺,我这丫头最小养的娇了一些,以后有什么做的不好的,亲家母只管教她。”

    “女儿家做姑娘的时候有几个不娇的?到了咱家保管都当闺女疼,让他们的日子顺顺当当的过好,”登福娘拍着方老太太玩笑的说完。

    屋里氛围顿时热闹了起来,韩大年坐在上手看女儿都点头了,他笑的更开怀了,老人对老人自然都是有说不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