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顺阳川 » 第二十九章 都挺好

第二十九章 都挺好

    如今的局面,两淮并未如他猜测的那般陷入连年苦战,而是在短暂惨烈的大战后进入到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双方各自守着战线,并未大规模的接触。

    至于下一次大战何时到来,则是未知之数。

    正所谓匪过如梳,兵过如篦,两淮苦战,最惨的自然是当地百姓和流落其间的北地流民。

    苏大郎自然希望两淮一线能长久平静下去,当地的百姓们好过一些,不过这些事情,又哪里是能以他的意志为转移的。

    这个世界有太多大人物,现在的他不过是个卑微的蝼蚁而已。

    东平王成功登基,冠军侯夏瑾接管军部,靠着夏家在此次大战中的功劳,夏大将军的威名更加显赫,清河夏家风光无限。苏大郎想起夏瑾,只希望夏瑾千万不要把那个故事当真。

    帝国军部地位和燕贼军部相当,超脱于六部之外,权柄极大,如今的夏瑾掌管军部,只需对皇帝一人负责,权力基本上没有制约。若是夏瑾把那个故事当真……万一造成生灵涂炭,他的罪过可就大了。

    数十里铁索横江,运河大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可能开放了。

    虽然过程和他之前推演的不同,不过结果恰好一样。

    运河一断,漕粮不再运往北方,帝国方面主动放弃了对于北地百姓的义务,不过南北双方的贸易往来,依然是刚需。

    没有什么能够抵挡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建康的士子仕女们离了并州云家商行的货物,只怕活不下去。

    而这正好是方山古道的机会,也是苏家的机会。

    方山古道并没有大运河那般强大的输送能力,不过毕竟是一条曾经繁华过无数年的重要商道,对于如今的南北两地而言,这条道路便有了极大的价值。

    至于苏家和谢家这边,则已经基本准备好了。

    ……

    苏伯仁如今还在建康,有书信回来说刚在建康买了一座宅子,苏家三个子弟的评语都已经送到了大中正府,不过由于战事的缘故,大中正府还没有来得及将评语昭告天下,暂时还没有入仕的机会。至于有资格征辟士子的各地大员府上也去拜访了不少,钱也大把的花出去了,只要走完大中正府的程序,苏政他们入仕都没有问题。再过一段时间,他便要走水路回来了。

    虽然苏伯仁不在家,所有事情都已经安排好了,苏大郎的几位族叔都是干练之人,事情办的一丝不差。

    这一个多月过去了,苏家和谢家的部曲打着顺阳太守苏良的旗号进了方山,已经完成了预定目标,把有威胁的盗匪剿灭大半,剩余的都赶得远远的。

    至于丹水边那些占据小型坞堡的盗匪,也是被清扫了个干干净净,不愿放下刀把子的都被消灭,剩余的则是成了苏家收拢的流民。

    穿过方山的古驰道,也在大量流民的努力下进行了初步的修缮。

    主要修缮的是古烽燧以南的部分,古烽燧以北只修缮了一小部分。毕竟那里已经不属于顺阳川的范围,且道路本就平缓一些,基础比方山南麓要好得多。方山北侧群山绵延极远,苏家也没有能力把北侧道路重新休整一遍。

    所有的事情,名义上都是在顺阳太守苏良的主持下进行的。有着大义的名份,事情就变得简单得多。

    顺阳城跟前,几条巨大的平底船已经建好,随时可以把货物摆渡到对岸去。

    南方的货物若是自丹水逆流而上,到达顺阳城直接到对岸码头卸载即可,倒是用不到这些摆渡船。而若是走的南北方向的驰道,到了这里便必须要借助渡船才能到对岸,才有可能通过方山往北方继续运输。

    顺阳城外,丹水两侧都有码头。如今在顺阳城边丹水对岸,挨着码头也已经建立起了大量的房舍,如果用城墙围起来,就是一座新的城市。

    以后的顺阳城,将会重新成为顺阳川的中心,恢复它原本该有的地位。

    按照苏大郎的想法,原本是想以苏家坞堡为中心发展,将苏家坞堡扩展到丹水对岸的,不过由于苏家和谢家联防的缘故,苏伯仁考虑谢家的利益,决定还是以顺阳城为中心。

    顺阳城刚好在两家之间,两家坞堡都是临着丹水,苏家在上游,谢家在下游,中心刚好是顺阳小城。以苏家的实力,暂时还没有强大到可以无视谢家利益的地步,所以暂时只能是如此了。

    不过苏家原本就有的船坞,自然是不会搬到顺阳城外。而谢家自家的兵器作坊,自然还是留在原地。

    所有的这些事情,苏大郎都未曾插手过。他只是站在得月楼上,看着丹水中船只来往渐多,看着坞堡外田地里流民越来越多,看着远处方山上偶尔有烟尘升起。

    他依旧是在苟着,这便是他最喜欢的生活状态。

    以前的他,活得实在是太累了。眼下的生活状态,最舒适不过。

    这一段时间以来,外来的商人并没有明显的增加。

    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因为淮水一线虽然商道封闭,小商人自然有办法穿过南北双方的战线;而大的商家现在还没有头绪,估计都在观望。顺阳川这边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没有大肆宣扬,除了本地人之外暂时还没有多少人知道。

    苏伯仁是个极为稳健的人,谢退之也是如此。在他们二人自建康回来之前,能做的也就是打打基础,至于其他的,比如宣传什么的,自然是要等到他们二人回来再说。

    两淮之战开始后,自然就有流民百姓向顺阳川方向逃难,由于道路遥远,所以这几天才刚刚有一些流民进入丹水下游。估计再过几天,流民的流入将会达到一个高峰。

    和以前那些翻越方山古道来到这里的北地流民一样,这些远道而来的流民都是极为壮健的。

    那些不够健壮的都倒在了路途上,哪里可能走这么远。

    这些流民都是财富,是苏家需要招揽的对象。

    前几年顺阳川匪患严重,丁口减了不少,很多村寨荒废,大片良田荒芜,在苏谢两家联防之后才好一些,不过还是有着很多田地抛荒。

    顺阳川号称三百里不断青,抓把土能攥出油来,这些田地荒废着极为可惜,正好可以用来安置流民。

    世事变幻中,往往孕育着机会,眼下便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