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再跃龙门 » 第十八章 抓阄

第十八章 抓阄

    吴若水吴新波因为对胡俊山组织替考收取好处费的事气愤不过,正在想方设法整治一下胡俊山,刘武又说还有大事,吴新波表示不信。

    刘武一抱小肚子,头一扬:“你们光知道胡汉三挣了点替考费,你们可知道胡汉三还干了个大活?”

    “啥大活?你可别在这里瞎吆喝。”郑春声说。

    “还记得俺那半个老乡王跃进否?”刘武卖了个关子。

    “有印象,不是去九班了,考上专科没去上的那个。你不是说,他把专科名额给卖了吗?”对此,吴若水还是有些印象的。

    “你们光知道王跃进把名额卖了,可知道他卖给谁了?”刘武问。

    “反正没卖给我,三十八,快说,卖给谁了,这可不是小来玩?”吴新波问。

    “难不成卖给胡汉三了?”吴若水说。

    “我说一瓢,你怎么知道的?”刘武有点纳闷,他从来没跟吴若水提过。因为王跃进一再嘱咐,此事不能张扬,一旦走漏风声,让教育局查出来,可就鸡飞蛋打。

    “一瓢,你神了,你咋知道的?”郑春声也问。

    “我这是听见风就是雨,瞎猜的。你们不是说胡汉三给他儿办过这种事,他有经验,所以猜到有可能叫他买走了。并且再大胆猜一下,胡汉三估计从中间赚不少,你们想想,替考的事都能挣钱,这大学名额的事,他能赚少了?要是不信,三十八,你抽空打听打听。”吴若水说。

    “这是一举两得的事,不想上大学的挣点银子,像胡汉三家的小胡又能圆了大学梦,多好的事。否则,他那个名额也是瞎掉,太可惜。”吴新波说。

    “张飞刮胡子,硬茬子,绝对的硬茬子。好好打听打听,明年有没有这样的好事。”吴若水很是羡慕。毕竟,能用钱解决的问题绝对不是问题。

    “有理,绝对的有理。这事我得打听清楚。”吴新波说。

    “唉,这年月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不管怎么说,胡汉三都是个人才,你看看人家这钱挣的,不显山不露水的,多容易。皮子,上哪找个好事撑咱一下。”郑春声长叹一口气,只可惜这样的好事没落到自己头上。

    “算了吧,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要咱考上大学,就是发大财了。”吴若水大手一挥,气定神闲。

    第二天,刘武把吴若水拉到一边,有些气愤地说:“一瓢,还真让你说准了,王跃进果然是卖给了胡汉三,卖了一千二百块钱。”

    吴若水一听,有些吃惊:“操,这不是石灰烟囱,心里黑么。一个专科名额才给人家一千多块钱。胡汉三不愧是胡汉三,这个老师赚钱还真有一手,幸亏没有教咱。知道胡汉三卖了多少钱么?”

    “这个上哪里打听去,胡汉三能往外说吗?”刘武一抱小肚子,表示无奈。

    俩人正边走边聊,冷不防吴新波从背后撵来。

    “你俩又商量啥机密?”吴新波说

    “还不是胡汉三的事,这还算机密?皮子,最近牛老师有啥动静,你不是说他要高升吗?”吴若水问。

    “一瓢,你别说,还真有这个动静,那天去俺三大爷家,听了这么一句,最近几个学校要调整。牛老师跳跳跶跶的,估计会有些动静,这个老师可不是省油的灯。”吴新波说。

    吴新波说的一点也不错,最近教务处的牛胜会有些心神不定,一直传言的学校领导调整还没有下文,让他有些紧张,难不成前期工作成了无用功?

    不过,这几天牛胜会很忙,忙着给各个毕业班分发各种复习资料。进入高三,订阅各种复习资料自然难免,而且教务处也相当热衷于这个买卖。六中的两个学生前来九中挖人,学校还承诺给好处,这教务处订阅复习资料更是大有可为,油水大大的。前天送来了《物理标准化练习》,昨天订阅的《中学英语》和《英语月刊》也到了。牛胜会业务非常熟练,根据班级分发复习资料,比如《物理标准化练习》一个班级少十五本,而由杨晓华推荐的《中学英语》和《英语月刊》少得更多,《中学英语》平均一个班少十六本,《英语月刊》平抑一个班少十三本,文理科总共九个班,这样要少一百六十本和一百三十本。学生拿钱订阅了复习资料,无端地不够怎么向学生交待,牛胜会懒得解释,这似乎也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惯例。对于订阅复习资料,教务处按学生人数收钱,但是订阅资料的时候却有一个折扣,比如一百本《物理标准化练习》复习资料,单价一块六,一般教务处会交八十本至八十五本的钱,当作手续费,而出售复习资料的单位还会根据订阅数量给经办人留下百分之十五至二十的辛苦费,这样,一百本物理复习资料,教务处可得四十多块钱的好处,今年九中高三毕业班有七个理科班,三百多学生,仅此一本物理复习资料,教务处就能挣到一百二三十块钱。遇到杨晓华这样的英语老师,学生数量有限,辛苦费无法再增加,但他们会在订阅折扣上想办法。所以订阅复习资料缺斤短两反倒成了正常现象。而各个任课老师也心知肚明,只好硬着头皮替教务处背黑锅。

    三种复习资料被课代表搬到了教室里,物理老师直接懒得解释,反倒是杨晓华跟着来到教室。

    杨晓华走上讲台,声音宏亮地说:“咱们订的复习资料来得最快也最全,就是这个复习资料的运输老是不能叫人满意,咱按人头数订的,给送来的时候总是缺斤短两,少个百八十本的。这次的两本复习资料还是不大够,无法保证人手一册,请同学们详解。”

    对于这种现象,同学们倒也见怪不怪,但吴若水还是有点不满:“老师,咱这订复习资料找哪里运输的,怎么总是不够,是他们偷着给卖了还是就没有订够数?”

    吴新波说:“要是运输的人给偷着卖了,咱得报案才行。当然,要是没订够数,那可就不是小来玩了。”

    刘武也说:“这老是不够数,还不如不订。”

    杨晓华倒不急不火,说:“来都来了,复习费都拿上了,还在乎这点钱?再者说,要想考大学,你总得投点资吧。就要钓鱼还要搭上点鱼饵呢。”

    吴若水趴在桌子说:“真是孔夫子的砚台啊。”

    杨晓华赶紧制止:“别管孔夫子的砚台还是孟夫子的笔墨,班干部赶紧把复习资料分一下吧。”

    宋姣也有些不满:“这是啥行市,老师,缺这么多,怎么分?”

    杨晓华说:“你看你,原先怎么分的,现在就怎么分。”

    宋姣说:“去年的时候缺个十本八本的,一般是按交钱的先后顺序发,没有分到复习资料再调换一下,保证一桌必须有一本。今年缺的这么多,怎么分?”

    杨晓华倒有办法:“要是觉得按交钱的顺序分麻烦,这好说,全班抓阄,这样最公平了。大家同不同意。”

    没有人回答,吴若水只好对卢迪霞说:“唉,都是些吃剩饭长大的,尽出馊主意。提辖,就看咱俩的手气如何了。”

    杨晓华安排好,自行离开,宋姣、薛丽平等人开始忙着写阄。还不错,三本复习资料,吴若水抓到了物理和《中学英语》,卢迪霞只抓到一本《物理标准化练习》。

    “提辖,你这手气太差了,你再抓个《英语月刊》也行。”吴若水说,“你说咱俩谁去用《物理标准化练习》和别人换一本《英语月刊》?”

    卢迪霞非让吴若水去,吴若水就让卢迪霞去。

    “算了吧,老办法,打灯笼串亲戚,明着来。压指,谁输了谁去换复习资料。”吴若水提议。卢迪霞也只好同意,并且还要三局两胜。

    一听吴若水和卢迪霞要压指定胜负,刘武主动过来当裁判。

    刘武一抱小肚子,说:“一、二、三,开始。”

    吴若水和卢迪霞不断伸出手掌,很快决出胜负,由卢迪霞拿着《物理标准化练习》找同学调换《英语月刊》。

    对于这种事,同学们虽然不满意,但也没有办法。还是范进忠解释得好:“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复习资料是不够,肯定有人中间捣鬼,但事是这么个事,意思却不是这么个意思,有时候书非借不能读也,借来的复习资料,学得更扎实,是不是,一瓢?”

    吴若水懒得搭理,也的确没有什么办法,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学生们对于复习资料的缺少有意见,这在牛胜会的预料之中。此时牛胜会正沉浸在兴奋之中,他要整治一下胡俊山。胡俊山又搞了一出偷梁换柱,把一个学生的专科名额给卖了。这样的好事,一般瞒不过县招生办。牛胜会有位亲戚在县招生办,打听胡老师这趟买卖挣了多少钱。这让牛胜会很上火:这个胡俊山还真是胡汉三,有好处就是来个被窝子放屁,独吞。如果有了黑锅,则要牵连教务处。

    牛胜会越来越不对劲,直接来到胡俊山的办公室,把他拉到走廊里,装出很严肃的样子:“胡老师,昨天招生办打电话,问来咱学校复习的王跃进是怎么回事,说是有人找招生办,真正的王跃进没去上大学?竟有这样的事?”

    胡俊山心里一惊,看来是没有不透风的墙,不过对于牛胜会的套路胡俊山也并非不了解,这位牛老师也是雁过拔毛的主。胡俊山故作镇静,小声说:“哪有这样的事,这都是传言。这样吧,中午你叫上陶主任,咱一块去供销社饭店,我详细和你、陶主任汇报一下。”

    牛胜会会意地一笑,也猜得出自己这一招有成果,像乐呵呵地回教务处了。

    中午,牛胜会和陶主任早早来到供销社饭店,走进他们的专用房间。没多长时间胡俊山和杨晓华走了进来,四个人开始点菜,倒酒。

    当然,牛胜会没有再提王跃进的事,他们也清楚,这样的事不能让领导知道,一旦东窗事发,领导不知情便不担责,这一点牛胜会比较清楚。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胡俊山问:“陶主任,早就听说咱们学校的齐校长退休,金副校长扶正,陶主任出任主管教学的校长,怎么一直没有动静?”

    牛胜会赶紧给陶主任点一根石林烟,也问:“就是呢,该不会有变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