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再跃龙门 » 第三十九章 说了就罚

第三十九章 说了就罚

    吴若水和郑春声本来到校外散步醒酒的,结果遇到一位老人被自行车撞倒,俩人送老人去医院,吴若水还垫上了五块钱。对此,吴若水想用这五块做个测验,看看做好事到底如何。俩人经过这一折腾,吴若水的酒全醒了。

    刚走进校园没几步,郑春声拉住吴若水:“先等等走,有情况。”

    吴若水看着郑春声:“老郑,你别一惊一诈的好不好,朗朗乾坤,能有啥情况。”

    “你看。”郑春声往左边一指,“看,咱班主任过来了。”

    吴若水一看,正是肖文忠往这边走,很悠闲的样子。

    “老师,忙呢?”肖老师走过,俩人赶紧向老师打招呼。

    “噢,你俩啊,不忙,不忙,我去开会。”肖老师说。

    望着老师远去的背影,吴若水说:“星期天的晚上,学校给高三级部的老师开例会。不知这次例会又有啥新项目。”

    以往的例会就是例会,更确切的说,就是给高三的老师点个名,强制老师们到校给高三毕业班辅导功课。但是,今天的例会却有些新内容。

    副校长金若灿说:“嗯,为提高老师们的教学积极性,提升学校的高考升学率,从这一届开始,学校将对高考成绩比较好的班级任课老师进行重奖。”

    老师们一听,立马来了精神:“怎么个重奖法?多给十块钱还是给买俩床单子?”毕竟,去年学校给考上清华北大班级的老师奖励一条床单子,班主任外加一把暖水瓶。今年开始发钱了,但是比起一中、六中等学样,奖金额可以说少得可怜。老师家里的余粮也不多,对学校的抠门,很是不满。

    “直接多发钱,人家一中、五中、六中早就发钱了。”

    “对,发钱,发钱最实惠。”

    ……

    老师们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但是杨晓华似乎有些君子不爱财,没多大兴趣。

    “嗯,行了,行了,别吵吵。”金副校长说,“嗯,具体奖励多少,还没有具体敲定,肯定要比今年多。但是,这一届高考,奖金肯定出乎大家的预料。具体每个班定多少个本科名额,多少个专科中专,根据年终欺末考试成绩来划定。完成学校下达的高考指标,一个奖励标准,超过指标,有超额奖,超的多,奖励的多,希望各位老师从现在开始,把全部精力用在本班的考学辅导上,争取明年拿个大奖……”

    金副校长的话,一下子点燃各位老师的激情,老师们在相互讨论,开始分析班级的升学情况,也有老师提出,复习班不能和应届班一个标准,朱城临老师更是提议,六班要单独一个标准。

    看着老师们的热情,金若灿感觉自己这个提议太英明了,明年的高考成绩肯定会上一个大的台阶。只要有成绩,把自己校长前面的“副”字去掉,也为期不远矣。

    老师们在开例会,所以高三的自习课很自由。同学们也会自由发挥。

    “一瓢,咱们订的那本数学通讯多少钱来着?”贾木尚悄悄地摸到吴若水身边。

    “干嘛?我早忘了。你想给我报销?”

    “是一块五吧?”

    “现在这些复习资料是小猫洗脸,马马虎虎,你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又不印定价。”因为是数学课代表,吴若水不想多说一些。

    “好,我那本转让给赵正国。一块五,没错吧?”贾木尚说。

    “你办的事,肯定没错。错事你能办?”吴若水心里暗乐。

    这位贾木尚同学刚来复习几天,自己觉得考大学的戏不大,就想回家做买卖。无奈老师们热情地给订上那么多复习参考书,自己带回家也无用,便削价处理。贾木尚声明:只要本班同学购买,价格从优,八折到五折不等,视参考书的新旧,价值的大小而估。他不肯轻易送人,用他的话说,“这是钱买的,怎能白送给人家?”在本校推销不掉的破旧书本,他便利用星期天去外校摆摊卖,倒也多少卖出几本。毕竟,新华书店里没有这些“三无”(无定价、无编者、无出版社)产品。

    “老贾真可笑,动辄几折几折的。那天还问我要不要一本破书,‘卢迪霞,要吗?八折?要不七折?’我说,‘谁要。这本破书,白送给我也不要。’听说他已卖好几十块钱了。”卢迪霞对吴若水说,对贾木尚的商业行为有些不齿。这样的复习参考书,就是送给同学,一旦谁考上了,还能忘记当年同学的情义?

    “是嘛,这是皮笊篱的节奏。这么多复习资料,老师给咱买来,好多咱还没交钱呢。这样的复习资料他也卖?”吴若水觉得满有趣的,与卢迪霞讨论这复习资料的事。

    一本复习资料,少则几毛钱,多则几块钱,老师们还是比较热衷于购买这样的复习资料的,一则可以免去油印习题的辛劳,二则还可以得点手续费。虽然比不上胡俊山寻找枪手的好处,相比老师的工资,这几十块的手续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所以,老师们很热衷这个行当,而教英语的杨晓华热情最高,教化学的满文治购买复习资料为零。

    “咱的英语资料最多吧?”卢迪霞问吴若水。

    “英语资料多与少,和你关系不大吧?订英语报,你说没钱,我订了,每期都是你先看,上面的习题也是你用铅笔先做。你做完了,再把铅笔擦去给我用。”吴若水说,“你可真不像鲁提辖,把铅笔字擦干净也行,生怕多浪费你那点橡皮。我真服了你。对了,咱那本高考数学试题集,你还欠着钱呢。老师叫我负责收钱。”

    “有钱就交,有钱就交,哪能让你受难为呢。”只要不收卢迪霞的钱,这家伙的态度还真不错。

    同学们在教室里自由讨论,老师们在办公室讨论奖励分配数额、标准等问题,也是好不热闹。

    高三毕业班老师例会一开完,肖文忠带着激动的心情来到教室,但是在学生面前还得忍着内心的兴奋,也不能向学生透露奖励的事。毕竟这奖励的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而同学们一听开会就烦。但是,也得忍着。

    肖文忠笑着搔搔头皮:“最新精神不过夜,及时告诉大家也让你们高兴一下。别说,这次还真不孬,这回运动会咱不含糊,十个班级愣是弄了个第六名,不错,不错,真的。咱先声明,咱体育搞不上去,不拿当盘菜,咱必须得用文化课找补回来。别忘了咱重新回来是干啥的。”

    “那是!那是!牢记使命,不能忘本。”有几个同学笑着回答。

    “咱们班不是也有第一名第二名吗?怎么还说体育没搞上去?”唐大通作为体育委员,当然要问一下。

    今天晚上肖文忠心情大好,一摸下巴又笑着说:“在刚刚开的例会上,校长们又对咱八班进行了特别表扬,说咱班获得了运动会特别奖,咱们一定要发扬这种克服困难的精神,把学习搞上去。这次,咱们能得一个特别奖,团支部书记功不可没,能想到借运动服的好点子,并且保密工作做得也不错。下面,咱们鼓掌表示鼓励一下。”

    说着,班主任肖文忠带头鼓起掌来,算是对薛丽平借校服工作的肯定。但是,吴若水和吴新波听着却有些糊涂,如果说得特别奖,他们没意见,如果说借校服的点子是薛丽平出的,这可就有点睁着眼睛说瞎话。吴若水和吴新波相互对看几眼,心照不宣:下了课非问问团支书不可。

    听着班主任如此说,薛丽平也为那天在运动场上把功劳揽在自己身上的行为有些后悔,这些活都是吴新波和吴若水去做的,并且还是俩人亲自骑着自行车去借的,自己一点力也没出,现在老师表扬自己,薛丽平的脸不能不发烧。即便是宋姣也回过头来直看薛丽平,薛丽平吓得没也抬头。

    “还有那个事,咱得说说。开运动会前一个星期咱就说过,不许开运动会时偷跑。还是有三位同学不辞而别。你说这个事光说说算了吧,咱以后的工作难做。咱真要是把经济杠杆引进到学习中来,罚你五块钱,也真不是那么回事。来来来,你们跑了的三位同学,别用我点名了,自动地出来咱商量商量。”

    等同学们鼓完掌,肖文忠开始算旧账。说完之后,他到教室外边等候。侯一山、贾木尚、赵正国跟了出去。

    同学们一阵骚动,等着看热闹。

    “贾木尚挺有钱,这阵子卖复习资料挣钱不少,罚他一家伙完全可以。”

    “赵正国这小子不怎样,须整他一下。你看他整天像死了半截没埋似的,当初要跳楼的精神直接丢了。谁也不放在眼里,他不就物理强点?!他物理再强,原子弹也不是他造出来的吧。”

    “好像吊了丧没捞着赴席似的。”

    正说着,他们仨人进来,班主任笑面虎似的跟进来,“他们仨协商好了,侯一山和赵正国负责宿舍楼前的卫生工作,明天下午干。人家贾木尚不干活,给咱同学买块糖吃。这件事就算处理完了,光等着看后果。以后开会可不能再跑了,否则咱真罚。现在各行各业都实行这玩艺。挺灵。要是再有同学不自觉,下一次咱真试试。”

    肖文忠又在教室站了一会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自习下课铃一响,薛丽平就赶紧跑出教室,吴新波本想逮住他问问特别奖的事,也只好作罢。吴若水望着吴新波也是无奈地摇摇头:“跑了和尚跑不了庙,难道丽丽不回教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