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再跃龙门 » 第九十一章 出乎预料

第九十一章 出乎预料

    这次九中全体教职工大会注定要写进九中的校史,会议开完了,但是每一个教职工都还在议论,掏上几千块钱就能住上新房子,这是真的吗?要知道现在想住楼房,必须论资排辈等着分房子,并且还是旧楼房。作为农村高中,也就两栋旧楼房,里面住着的不是老领导,就是退休的老教师,有些老领导进城了,会退出一套两套的房子,有些退休教师故去也才能退出房子,所以想住学校的楼房,比高考还难。多数结婚成家的教师,资格老的住在小平房里,年轻的则住教职工宿舍,生活十分不便。现在有了住新楼房的机会,不能不让老师们激动,高三的老师们更是激情高涨。但是,对于高三六班的老师们来说,则是另一番景象,目前六班的成绩摆在这里,怎么与其他班相比?班主任朱城临在考虑,魏老师等其他任课老师也没闲着,事关切身利益,不能不争取。

    建房的决定一公布,绝大多数老师在高兴地议论,姜校长也在高兴地哼着《我的未来不是梦》,计划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中。而办公室主任周小寒送来的一份江北市政府文件,让姜校长的心里有些五味杂陈。今年江北市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松绑、放权、搞活企业的试行规定》,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开展联合经营,实行厂长(矿长、经理)负责制、企业干部招聘制和企业自行招收合同工等政策,加大奖惩力度。为鼓励更多企业加大改革力度,对上年度做出突出贡献,在企业改革搞活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厂长(矿长、经理)进行表彰,奖金一万元。

    看着这份红头文件,姜校长一时没了主意。一万元,啥概念。一个普通老师的月工资也就一百多元,一年挣不到二千块钱,不吃不喝要干五年才攒一万元。杨晓华干印刷厂区区半年,一下子就成了万元户,这不能不让人心动。

    周小寒站在那里,也不知说啥好。这可是实实在在的一万元,杨晓华才是名利双收。周小寒的心里也说不出啥滋味。好事怎么都让这家伙赶上了呢。

    周小寒看着姜校长的脸,一开始深沉,过一会儿焦虑,最后出现坚定的神色。姜校长对周小寒说:“小寒主任,既然是市政府奖励的,就应该让杨晓华去领奖,不但要去领,回来之后我们还要开大会再次进行表彰。就由你负责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晓华厂长吧。”

    对于姜校长的安排出乎周小寒的意外,这一万元奖金虽说是奖励杨晓华的,但是没有校领导,没有办公室的协调,没有总务处的帮忙,他一个人能把印刷厂干起来。现在有了好处,都让他一个人独吞了?校长没说,周小寒也不好问,心情复杂地去找杨晓华。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有些时候好事的传播速度一点也输于坏事,周小寒前脚刚走出办公室,关于杨晓华被市政府重奖一万元的事就已经传到老师们的耳朵里去了。旗山县第九中学,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会体教职工大会上分房产生的好感,一下跑到九霄云外,凭什么又是杨晓华?凭什么他立马成为万元户?这印刷厂又不是他一个人,这学校的集体财产,众人拾柴火焰高,印刷厂是有成绩,是挣钱了,可他的拿的工资更高,现在又奖励他一万元,这钱绝对不能让他一个人拿到,最公平合理的做法就是拿出来平均分了,印刷厂是第九中学的印刷厂,不是杨晓华的印刷厂。如果校长不同意平分,也要把这个钱充公,当作办学经费。

    总务处主任吕丕水在发牢骚,建设印刷厂他出了多少力,跑了多少腿。教务处主任陶志尧也有些微辞,杨晓华可以奖励,但不能拿这么多,牛胜会更是建议,一万块钱平分,杨晓华得一个名誉已经不错了,钱是一分也不能再拿。郑德富与胡俊山喝着旗山他娘,也在羡慕杨晓华走了狗屎运,名利双收,这一万块钱都叫他拿到手,真的是没有天理。马明亮、陈大奎、郝元成这些高三的班主任心里也不能平静,一万块,可以买两套房子,这个奖金,顶多叫杨晓华拿五千,剩下的可以用来盖新楼。体育教研组组长沙可宁也是牢骚满腹,如果杨晓华敢把钱自己揣进腰包,他就让印刷厂干不成活,“豁上新楼房不住,也不能让这小子拿这一万块。”沙可宁狠狠地踢向一只篮球,篮球反弹回来,竟然把办公室的一块玻璃打碎了。

    老师们的议论在姜校长的预料之中,作为学校一把手,刚刚看到这个奖励通知,他都心动,更不用说一般老师,眼红是肯定的。至于杨晓华怎么想,怎么处理这一万块钱,姜校长也不急于过问,他在等待杨晓华。

    比较沉着的还是金若灿和卓越,这一对老同学正在副校长办公室闲聊。对于杨晓华的重奖俩人倒看得开,多劳多得,这是杨晓华努力的结果,这就跟高考一样,如果你努力了,考上北大清华是应该的,别人可以羡慕,可以眼馋,你总不能不让人家上北大清华吧。如果说印刷厂不是杨晓华一个人的事,那么学生考上北大清华不也还有老师们的功劳和同学的帮助吗?难道因为老师的教课和同学们的帮助就应该让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给老师们报酬吗?

    金若灿和卓越对杨晓华的奖金如何处理没有太多的关心,对校长公布的分房消息很是感兴趣,卓越更是算计高考成绩能占到多少比重,对于校领导提出的这个建议相当佩服,既能督促老师教好毕业班,又可以让老师得到实惠,实在是一举两得的好政策。

    老师们在忙着议论杨晓华,议论杨晓华的奖金,议论杨晓华印刷厂的盈利与建房关系。这一切并没有影响着毕业班的学生,高三的学生该干啥还是干啥。

    自从元宵节后返校,吴若水一直在犹豫,在思考陈玉洁的话,关于捅伤杜国华的凶手一事去不去派出所说一声。

    吃过晚饭之后,吴若水把范进忠拉到操场,问范进忠这事如何处理。“这件事我要是不知道也就罢了,关键是现在知道谁是凶手,我是等着派出所自己破案呢,还是向派出所说呢?范举,你给拿个主意。”吴若水的确有顾虑。

    “一瓢,这个事是有点难办。要是那个陈玉洁只和你说凶手的名字,咱毫不犹豫地向派出所汇报。可是你女同学说得也是实情,这个六子不是一般的角色,他要是知道你举报的,从监狱里出来真的会报复你呢。可是,知情不报,让凶手逍遥法外也不是咱的做法。”

    “真是脚后跟拴秤砣,进退两难。”吴若水说,“要不,叫老天决定吧。”

    范进忠没明白:“一瓢,老天决定?怎么定?”

    吴若水从兜里掏出一枚五分的硬币,说:“抛硬币,字面朝上就去派出所,字面朝下咱就不管了。”

    吴若水说着,把硬币往上一抛,用右手掌接住,定睛一看,字面朝下。

    范进忠说:“一瓢,算了吧,杜老师就是受点皮肉之苦,看来老天也原谅这个凶手了。”

    吴若水有点心不甘:“三局两胜,再抛两下看看。”

    说着,吴若水又接边抛了两次,结果是一次字面朝上,两次字面朝下。俩人无奈地长叹一口气,回到教室。

    坐在教室里,吴若水还是心事重重,虽说抛硬币决定是否报告派出所,毕竟还有一次字面朝上,说明也可以给派出所透露一点口风。第二天吃过早饭,吴若水拿着一个信封来到马庄派出所,派出所的民警还没有上班,吴若水把信放在传达室,信封上写“郑保安收”,只是向看传达的老头说,这是郑所长的一个同学给捎过来的,然后匆匆返回九中。

    这段时间郑所长的日子相当不好过,已经过了县公安局要求的破案时间,刑侦队的民警也没有办法,更多的压力留给马庄派出所,昨天公安局局长还打电话,如果再不再尽快破案,就是把郑保安调离马庄派出所。马庄派出所虽然是在乡镇,因为辖区有马庄铁矿这样的国营大单位,一般马庄派出所长都是县公安局副局长的人选,到马庄派出所任职,是多少公安民求之不得的美差。

    吃过早饭,郑所长骑着自行车刚进派出所,传达室的老头就把信交给所长。郑所长心情非常不好,连问也没问揣进兜里来到办公室,立马把刚子等民警喊来,再次商量对策。

    刚子的大名叫谢永刚,来马庄派出所快十年了,还是一名普通民警,他也想借这次伤人案立功求得升迁。郑所长训斥一番之后,他无精打彩地走出所长办公室,准备再次去街上走访,寻找线索。

    郑所长发一通火之后,点上一根烟,摸火柴的时候摸到那封信,才拿出信来,撕开信封,掉出一页纸,纸上只有四句话:六里寒风横半边,子午出没侮时迁。行踪不定集市间,凶顽何拘保平安。

    郑所长盯着看了一会,没明白四句话是什么意思,没头没尾的,这是谁在跟派出所长开玩笑。郑所长生气地把纸扔在桌子上,大口大口地抽烟。当郑所长的眼睛落在第四句“凶顽何拘保平安”时,心里一动,再次把纸拿起来端详,高兴地把烟一扔:“我怎么这么笨,这不是告诉我谁是捅伤人的凶手吗,一首藏头诗,‘六子行凶’,是六子干的,好你这个六子,这回你死定了。”

    郑所长高兴起来,立刻喊来谢永刚,把街上的六子喊来,严加询问,春节前的行凶案与他有啥关联。

    六子是马庄街上的一霸,掏个包,白拿商贩的一盒烟,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派出所的人都清楚,刚子也几次找到六子,问他是否知道伤人的情况,但六子总是指天发誓,跺脚保证,他一点也不知道这事,并且还有人作证那一天他正与人赌钱。由于没有证据,刚子等人也没有办法,现在所长又叫找六子,刚子很快就把六子带到派出所。这次六子来到派出所可不像前几次,郑所长二话不说,直接用手铐把六子铐在审讯室窗户的钢筋上,站,站不直身子,蹲,又蹲不下,只有弓着身子站着。这是郑所长审人的惯用手段。

    六子当然又是叫又是嚷,一个劲地问为何铐他,郑所长也不答理他,点上烟走到院子里玩去了,只剩下六子弓着身子站着,任由他叫喊。

    看到郑所长的神色,刚子知道所长握有六子的充足证据,于是对六子说:“六子,你小子想少受罪就赶紧说,否则有你好受的。”

    不到半天工夫,六子就招了,当时他和眼镜偷钱包被杜老师抓住,由于杜老师抓的紧不松手,他随手就捅了杜老师一刀。因为杜老师没有生命危险他也没放在心上,当时眼镜曾经劝他出去躲躲,但六子认为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没想到最后还是被捉。

    郑所长抓到凶手,立即向局长汇报,随后他和谢永刚带着六子前往旗山县公安局。

    郑保安破案有功,被提拔为县公安局副局长,由郑保安提议,谢永刚升任马庄派出所副所长。郑保安对谢永刚说:“刚子,我那个朋友的兄弟,你认识的,在九中复习的吴若水,要格外关照一下,别让受到什么委屈。”

    谢永刚虽然有点纳闷,但还是高兴地答应,毕竟他与吴若水也很熟了。至于那封提供线索的信,郑保安将那页纸放在电灯下仔细观察印迹,有清晰的数学习题字迹,可猜出是用作业本的纸写的,再向传达室的老头打听送信的人,便知道是吴若水送来的信。至于吴若水是如何知道六子所为已经不重要,也怕六子过后报复吴若水,郑保安没有向任何人说起这件事,也没有去九中找吴若水道别。

    杜老师被捅伤的案子破获,九中也得到消息,金副校长向姜校长提议,要对春节参与救助杜老师的六个学生进行大会表扬。对于这样见义勇为的学生,姜校长更是赞赏,正好杨晓华从江北市接受表彰归来,姜校长也有意大张旗鼓地表彰,虽然是勤工俭学,毕竟也是市政府的奖励,整下旗山县受到表彰的厂仅仅三人。

    下午,九中全体师生表彰大会在操场举行,吴新波吴若水范进忠郑春声和六班的胡广生朱力东受到大会表扬,杜老师因为身体原因未能参加大会。大会上姜校长对杜老师与歪风邪气作斗争的精神进行肯定,号召全体师生要向杜老师学习,全体学生要向吴新波等六名同学学习,展示出九中良好的精神面貌。

    在师生们的热烈鼓掌中,姜校长又对印刷厂厂长杨晓华受到市政府重奖的事进行表彰,这是江北市政府对九中工作的肯定,希望全体老师以此为动力,抓好各项工作,希望印刷厂以此为契机,加油鼓劲,开拓业务,实现经济效益的突飞猛进,为学校的各项提供良好的经济支持。

    姜校长的一番表扬,台下鼓掌的却不多,老师们更是直接露出复杂的表情,没有一个人鼓掌。与刚才六名学生受到表扬时的热烈相比,现在的气氛让姜校长相当尴尬。

    正当大家以为金副校长要宣布散会时,受到重奖的杨晓华走上主席台说:“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们,借这个机会我说几句。首先对刚才受到表扬的六名同学表示祝贺。”

    台下响起并不太响亮的掌声,似乎对杨老师的讲话有些看法。

    “同时我要感谢校领导,感谢各位老师对我们印刷厂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大家也都知道市奖励我一万块钱,我决定,这一万块钱我一分也不要,全部拿出,作为今年高考的奖金,对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考生进行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