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是蒋干 » 第三卷 第九十八章 高官厚禄 (中)

第三卷 第九十八章 高官厚禄 (中)

    补昨日一章,另外昨天真是糊涂了,应该是九十七章高官厚禄(上)才对

    ********

    曹操的一番自责之言,确是令在场之人惊讶,不过我转念一想却也略知其心意,他恐怕不知道我当初离去是因早知赤壁之败,为保命才走,多半是以为我进谏不为其所受,心灰意冷之下故才离去,所以今日有此语,想来应是为了收我之心,平我之怨,况且这次我归顺于他也并非出于本意,若是能解了心结,实心为其所用,岂不大好?

    当然曹操虽盘算得不错,若是换做旁人,以他如今身份能有此语,恐怕还真被其所动,但偏偏我最大的心患非是由于这个原因,倘若他能下令杀了司马懿,或许还有些希望。

    心里想归想,但表面工夫却要做足,因此感动、叹服等表情均恰倒好处的出现在我脸上。

    众人再次归坐,曹操看似随意的道:“子翼数年来皆在江南,听闻又与诸葛孔明、庞士元甚为交好,便于东吴周公瑾亦有活命之恩,其间多有相助,如今老夫与其两家陈兵于荆、扬二州,欲以征讨,以子翼对江南之熟,不知当如何进取?”

    “嘿!终究还是来了,不过那一句‘其间多有相助’乃是何意?再说讨伐孙权、刘备,难道你老大还未吃够亏?要知历史上即便在曹魏平了西凉、东吴亦无周瑜的情况下,却仍自从刘备得了益州后,于近二十年中处于守势,数次被诸葛亮打得起了迁都之心,这其中还夹杂着孙、刘两家自相攻伐,现如今周瑜、庞统活得有滋有味,马超、韩遂亦是坚守天水不败,侯选、程银等人又盘踞武威,表面归顺却实则暗地称王,此外还有辽东公孙恭、幽、并二州的鲜卑三部皆是隐患,如此形势下想要主动攻击孙、刘,岂不是自寻死路?”我心中想着,不由莫测的一笑,却不直接应对曹操之问,反而问道:“丞相莫非已有平定西凉、安抚辽东、鲜卑之计否?”

    曹操闻言眉头微簇,眼中精光一闪,淡淡的道:“若有如何?未有又如何?”

    “若有计,请丞相允干从职于邺城;若无计,则请丞相先斩此动议之人,再允干于冀州置一陋宅,薄田数亩,以安余生。”我面无表情的起身拱手道。

    此言一出,荀彧、荀攸、程昱三人皆是一愣,便连一向最为沉稳的贾诩都不禁眉头一动,而端然稳坐于上的曹操竟面色一沉,声音渐冷的道:“子翼何出此言?”

    奸雄便是奸雄,原本还算宽和的气氛瞬时显得沉重、压抑起来,在这隆冬季节,即便厅中有数个取暖铜鼎,却仍不免让人感到身上涌起丝丝寒意。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既然摸不清曹操为何要说我帮过孙、刘,那兄弟我便转移你们的注意力,其实在坐之人都是才智出众之辈,怎能不知多线作战的弊端,因此这讨伐江南一事,想必乃是曹操为试探我而找的话由而已,所以我说要杀那提议之人,岂不是要斩曹操?况且配合上我的表情,无形中又带了几分藐视和轻蔑,因此就算曹操再过大度,也难免微有不快,不过我就是要达到如此效果,不把谈话的主动权抓到手中,否则之后怎好过关?

    我仍旧站在那里,坦然的迎上曹操尖锐的目光,面如止水的道:“丞相若有定西凉、辽东、鲜卑之计而下江南,日后兵败恐需迁都于邺,既如此,干不妨先往一步,也好免受慌乱而走之苦;若是丞相无有十全之策却要征南,嘿嘿,干还是早些脱了俗事,做一寻常百姓为好,否则倘被诸葛、周瑜等人兵进中原所虏,虽不至失了性命,但总也是颜面无光的很。”

    “大胆!蒋子翼何敢出此妄言?如此危言耸听,可是欺我等无才否?”一旁程昱愤然而起,大声呵斥道,至于贾诩等则显得比方才更为震惊,不过曹操仍是沉着面孔,但却不发一言。

    这时荀彧忽然开口,语气平和的拱手道:“先生之言彧甚不解也,以朝廷如今之力,即便南下无所得,又怎会如先生所言而失大势?”

    这便是知道历史和不知历史的差别了,现如今的诸葛孔明虽名声在外,但却仍未达到日后的高度,虽然无人敢轻视于他,但却没有一个真正知道这‘妖人’的厉害,要知从出初茅庐到如今,赤壁之战成就的是周瑜,火烧博望、智取江陵、计赚襄阳虽可见其谋,但却一因其后的新野大败,一因其前的赤壁大胜而被人不知不觉的看轻,再加上我的出现,抢了他的一些风头,于是恐怕就连曹操这样的牛人,亦未看出他可怕之处,而历史上真正让人们看到诸葛亮在军事、政治上卓绝之处的,恐怕大部分皆是在刘备死后,诸葛亮能以一州之力迫得曹魏十数年处于守势的事实,不过如今事未发生,自是少有人能觉,而我则正好拿这一点来为我所用。

    “文若先生以为,周公瑾与诸葛孔明、庞士元三人,何者为强?”我微微一笑问道。

    荀彧略微想荀彧了一下,道:“彧以为周瑜略强,诸葛、庞统次之。”

    我哈哈大笑道:“文若先生此言差矣,干虽不敢称识人甚明,然与此三者皆熟识也,诸葛此人之才,可称惊天伟地,前无古人,鲜有来者,无论军事、政事,皆当世之雄也,周瑜所长虽为军事,然尚要逊诸葛三分,于政治之事则不可同日而语也,至于庞士元,虽不如诸葛,然亦是全才,用兵可与周公瑾比肩,故当以诸葛为首,庞统次之,周郎为末。”

    这话若从别人口中说来,厅中几人或许只是一笑,但出自我这“天机”之口,却不能不令所有人满面惊愕,他们怎么也未想到,诸葛亮会厉害到如此地步。

    果然,曹操也一时忽略了心中不快,不敢相信的问:“以子翼之才,比诸葛孔明如何?”

    “靠!我和诸葛亮比,那还有的比么?”当然心中虽然这么想,嘴上却不能如此说,于是我苦笑道:“干虽有‘天机’之称,亦算略有薄才,然比诸葛,却是自愧不如也。”

    荀彧等人听了不由面面相觑,曹操则竟有些失神,喃喃自语道:“诸葛村夫竟厉害如斯否?”一时间,厅中显得格外寂静。

    片刻之后,荀攸打破了沉默,道:“即便如先生所言,然以我中原数州之力,岂是一人可抗之?”

    “一人之力?有时即便以一人之力,亦可令天下为之变色,诸位若要不信,干愿立军令状,数载之后,倘若诸葛孔明不领大军北来,攻城拔寨,震动九州,便可取在下项上人头,以平今日乱语之罪也!”我毫不犹豫的斩钉截铁道。

    见我如此肯定,在场之人也一时无语,稍后忽听贾诩那老狐狸开口缓缓道:“既如此,正当趁其初定益州之时,起大军讨伐之,子翼因何又有必败之言?”

    “呵呵,诩公怎忘了益州之险?何况尚有东吴在侧,倘若丞相大军南下,孙、刘岂会坐等丞相逐一而破?此时若是周边不平,敢问有多少兵马可用?又有多少粮草而以为继?有几分把握可胜关、张、赵、黄之勇,周瑜、诸葛、庞统之谋?此一战,当举全国之力,否则不过枉费军力、财力也,到时旦有一处溃败,则四方皆起,恐怕能保冀州已是万中之幸也。”我从容镇定,侃侃而谈道。

    “哼,先生此言未免太过轻视我中原之力也,纵是诸葛之辈才高智绝,大军难以全胜,亦不会如先生所言。”程昱在一旁冷言道。

    我淡然一笑,并不理睬,这家伙明显已有些底气不足了。

    “子翼既觉不应先发制人,难道便坐看孙、刘羽翼丰满否?”曹操忽然开口问道,虽然他依旧表情冷淡,但语气却已是和缓了不少。

    “丞相,干方才所言,确有夸张之处,还请丞相及众位大人海涵。”我冲众人躬身施了一礼,既然起到了效果,略微服软认错还是必要的,打一棒子给个甜枣的手段,我早已运用得如火纯青。

    果然,纵然是曹操这样的奸雄,也同样中招,他毕竟再牛也是人,先被呛了憋气,如今我自动服软又顺了气,心情自是不由自主的好了起来,何况他还想招揽于我,当然要显得大度一些,只见他摆了摆手,嘴角竟带了一丝笑意,道:“先生何必自责,先前所言并非无有道理。”

    我既然主动赔礼,曹操又发了话,荀彧几人也不好太过计较,于是也纷纷与我还礼,只不过我似乎感觉贾狐狸好象隐约诡异的笑了一下,但再装作随意的扫视过去,却发现他仍是那副雍容模样,不由暗道:“莫非我眼花了不成?”

    奇怪归奇怪,如今我却无有时间细想,只能压下心中的一丝不安,自信从容的道:“丞相,干先前之语,乃是欲明一理,便是如今天下三分之势已定,牵一发则动全身,天下绝非一时可平,欲速恐不达也,征伐之事决于兵将之勇、计谋之深否,亦更决于整体实力之强否,如今丞相只需平定凉州、辽东等地,便已占优势,自立于不败之地,又何必劳师远征?”

    曹操闻言似乎把握到了什么,又似乎并未明白,于是沉思不语,其他几人亦是如此,我看着心道:“嘿!你们若是立即便能想出其中原因才怪,若真是一点就知,那要不就是诸葛亮一般的‘妖人’,要不就是和我一样的‘倒霉穿越鬼’!”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