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是蒋干 » 第三卷 第一百六十六章 交锋(中)

第三卷 第一百六十六章 交锋(中)

    (新的一年已经到来,虽然祝福的话说的有点晚,但兄弟我还是要在这里祝大家新年快乐,多赚钞票!

    在这里,我要感谢一直对我支持的朋友们,也要向你们道歉,作为一个网络小说的作者,我当然知道更新速度的重要,但从2007年后半年开始,《我是蒋干》的更新速度就开始变得很不稳定,而且字数较少,这其中虽然有多种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我自己的懒惰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对此我绝不掩饰。

    另外,这本书如今情节较为平淡,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现在也一直很苦恼,由于起初的人物设定及情节走势,使得我的发挥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我又不想不合情理的YY,所以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当然,兄弟我的布局及写作水平有限,也是原因之一。

    在2008年,我将会克服一切困难继续把这本书写下去,绝不会太监!并且争取改变情节平淡的问题,至于更新速度上,我也会尽可能的保证,但年初对一个财务人员来说,恐怕是最忙的了,尤其是一个还要做全集团预算、决算、季报工作的人来说,简直忙的不可想象,因此我除了争取外,再无他法,希望大家理解。

    题外话就说这么多吧,过千字要多收费的,呵呵。)

    *************************

    既然曹操诏令已下,无论谋士贾诩等人还是曹丕、曹植都不敢怠慢,片刻之后荀攸最先前来,他与我彼此见礼后,在对面坐下,笑道:“攸本在临近,想不到子翼来得更早”。

    荀攸虽是荀彧之侄,但实际年龄却尚长于其叔,而且同为曹操心腹,然其性情与荀彧多有不同,荀彧生得高大俊朗,仪表非凡,似乎远比面目寻常,甚至显得有些鲁钝的荀攸要善谈、开朗,可实际上荀彧为人端正,不喜言笑,其德之高,钟繇评其曰:颜子既没,能备九德,不贰其过,唯荀彧然,可见一般,相比之下,年龄更大的荀攸反到更健谈、随和一些,甚至亦不乏诙谐之时,因此像我也并不严肃的笑道:“干恰逢丞相召见,故才先至”。

    荀攸笑着点点头,抚须道:“子翼自来许昌,荀尚未有暇与子翼聚谈,现欲请子翼晚时至敝府把酒言欢,不知道可愿赏光否?”

    我先是微微一愣,随后心中暗喜,表面上神色如故的道:“既是公达先生相请,干便讨饶了”。

    想我初到许昌时,因曹操器重之意表露无疑,因此那段时间里宴请不断,但往往都是多人一同参加的小‘PARTY‘,像荀攸这样身为曹操心腹独自邀请则是少之又少,他们均是久厉宦海风浪之人,本身便谨慎思虑甚多,何况本就多有派系的曹营内部,如今曹丕、曹植之间又胜负未分,对于我这样一个明显非同一般的“新人”,适当的保持距离乃是常理。

    今日荀攸看似随意的邀请,我却知这其中至少表明两点,一是荀攸绝非站在我的对立面上;二是尚有拉近彼此关系的机会,对于我来说,既然司马懿布局欲对我群起而攻,那如荀攸这样元老重臣的支持便是极其重要的,况且他的态度,无形之中便会影响许多人,而我因种种原因正苦于不能跑门路、拉关系,此时面对这样的机会,怎能不加把握。

    当然,倘若今日发出邀请的是老狐狸贾诩,我恐怕就算答应了,也会心神不宁一番,若是荀彧,则估计有一半的可能予以拒绝,毕竟历史上荀彧很可能便在今年因公开反对曹操称公而死,我现在绝不能与他靠得太近,而荀攸虽也身故于今载,但却不同于其叔,他为人为官要比荀彧知大局、识实务,说白了便是圆滑,对于曹操称公称帝之意虽看的清楚,但无论心中如何作想,表面上却不曾流露,其身故乃是因病,而非因事,否则历史上曹操也不会他生病时,让曹丕如侍奉父亲一般拜于他的榻前。

    一个相邀,一各应请,既是彼此和气,谈话便也逐渐扩散开来,但仅不过十来句光景,曹植便翩然而来。

    今天的曹子建显得比往日更为俊雅,一身常服如故,但举手投足间却不经意的显露出心情甚佳,在向我与荀攸恭敬的施礼后,便站于一旁桌案之后。

    曹操对子女管教甚至严,尤其当儿子们面对他的心腹谋士时,更是授命侍以师礼,因此即便论官职曹丕、曹植皆在众人之上,但只要非是公开场合,他二人均列于下位,且不奉命不得入坐,所以我对曹植站在一旁到不奇怪,只是因我在众人之中职位最低,是故便是坐在下手末处,曹植这一站,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便站在了我这一侧,距我不过一臂之距。

    “先生近来操劳于鲜卑之事,植观似是略有清减,日后诸多之事尚需劳烦,还望多为保重才是。”曹植站在那里,诚恳而关切的微微拱手道。

    我闻之心中暗自叹息,曹植这话若是私下说来并不妥,但当着荀攸之面就未免有些不适,按说他们兄弟拉拢于我非是什么秘密,可有些事暗中做和公开做总还是有些区别的。

    我当然能够理解曹植的心情,他定是已得丁廙之报,知我于联营之事有意,故趁此顺势示好,再给自己加点印象分,可如此一来却显露出他在把握人心上的缺乏及政治上的不成熟,这绝对不能和聪明与否划等号。

    从这点上讲,生性较为轻佻的曹植历史上输给更为沉稳内敛的曹丕,也非偶然,但真正让我叹息的是,曹植这样的性格虽然有弱点,但却不全无用处,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曹操之所以宠爱他更甚于曹丕,除他才智出众、相貌不凡外,从性格上也更似年轻时的曹操,其实既便是如今被称为奸雄的曹操,骨子里那份轻佻不羁也时有显现,只是他历经军政沙场,锤炼之下已能将原本之性情隐藏起来,同时无比的权势也为他凭凭添了无比的威势。但试想哪个父亲从内心中不爱更像自己的那个孩子?因此若是曹植能利用这一点,把握好轻佻的火侯,恐怕历史早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吧?

    不过现实往往就是如此残酷,身在局中的曹植和他的心腹们显然没有意示到这一点,就算如今因为我的出现,曹植的命运轨迹发生了偏离,但曹植不是曹操,命运没有给他从头拼博的机会,只要曹丕不犯错误,若一切继续如此发展下去,他终究还是斗不过曹丕的,因为曹操真正首先需要的是一个继承者,一个能保住他辛苦一生打下来的大好基业的儿子,而不是一个有可能失去一切的儿子,就算这个儿子与年轻时的他再像,甚至更优秀也不行。

    “谢过公子,丞相器重,干自当尽心为报,况乎众位同僚皆勤于职所,干亦当如此。”我谢过曹植,平静的道。

    曹植笑了下,道了句:“先生谦逊,植敬服。”而后转对荀攸道:“荀公心悸气促之疾可曾安好?”

    荀攸摆了摆手,不介意的笑道:“公子有心了,荀之旧疾虽未见好,却也无恶向。”

    “原来荀攸果真身有疾患,听起来到像是心血管疾病。”我闻言心中默默想道。

    正在曹植与荀攸谈话之时,曹丕、贾诩、程昱三人前后到来,贾诩仍是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样,若是不知其人,定会被他那端正祥和的老帅哥外表所迷惑,而程昱比较起来便显得有些憔悴,不过已七十有三的他在病后能有如此的精神,也算是难能可贵了,至于曹丕,则依旧沉稳,即便在与其他人见礼时,脸上流露出的那一丝笑容也难掩他内敛的性情。

    众人既到,刘放便前去面禀曹操,不多时,曹操便在亲卫护卫下而来,各人见之纷纷起身行礼,曹操淡然笑着微微点头,后居中而坐,先是和颜悦色的问询了一下程昱的身体,之后略为沉默了一下,才道:“老夫将众位召来,只因鲜卑步度根、轲比能与素利、弥加三部之事有变,需加商议才是。”他说到此处,停顿了一下,环视了众人一眼,而后接着道:“至于其中详情,子翼,既是你所辖之事,便由你来讲述吧。”

    众人闻言均向我望来,我则正色拱手道了声“是”,便将轲比能欲联合步度根吞并素利、弥加之事讲了出来,于是在场之人都不由或多或少的皱起眉头,显然深知其中关碍。

    曹操见了也不说话,一时间大厅之内格外安静,直过了一刻钟光景,,他才缓缓开口问道:“不知诸位作何而想,又有何应对之策?”

    曹操话音才落,便听程昱先是轻咳了两声,才显得有些中气不足的拱手道:“丞相,鲜卑三部此时若并为二,显于我不利,然此事事关重大,稍若处之不当,则有可能使边塞动荡,幽、并不宁,故不可轻率,昱有些许不解之处,尚需请蒋大人赐教。”

    曹操闻言不置可否,只是淡然的看了我一眼,而我自然无法拒绝,只得拱手道:“不知程公有何见教?”

    “敢问蒋大人,要知鲜卑三族正遣使者前来,幽、并之地也似乎并未得其等异动之报,这吞并之事大人是如何而知?消息又可否确实?”

    程老头虽说话中气不足,但语气中却带着几分质问的味道,在座的都是人中精英,便是“人精”,自然是听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要说这问题问的到不为过,只是态度上显然有那么点异常。“靠!你这老家伙不就是长得比蒋干帅点、个头高点、皮肤白点么?可要不是兄弟我倒霉,怎么也轮不上你在这里牛气啊!看人家贾老狐狸多有涵养?切!”我不程昱为啥一直似乎看我不顺眼,于是不免心中对他腹诽一番,同时还伸出了中指,不过是藏在衣袖里的,而后才装作平和,甚至还微带了些笑容的拱手道:“此事干得于徐庶徐大人,其在并州时,从一归属步度根之鲜卑小部落闲谈中的种种蛛丝马迹推断而来,干正因亦觉兹事体大,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故才报予丞相。”之后我又将徐庶的推断重述了一遍。

    其实我对于程昱所问并不担心,毕竟这时代又没有侦查卫星,军队调动哪里能够及时,再者曹操的侦查重心乃是孙、刘,就算在鲜卑也有些耳目,但这种高度机密想要弄到也是做梦,何况就算是对孙、刘,许多情报也大多是推测而来,要不历史上三国时期的各种谋略案例怎么会如此吃香,如此在一千多年中不断为人所津津乐道?就是因为不但军师需要设计谋策,更要能尽可能准确的从敌人的细微动作分析判断出对方的真实目的,这其中实是玄妙非常。就好比这次,轲比能、步度根的种种看似符合常理,实质却有不同的举动,徐庶正是通过细微的反常,同时在反复思考和尽可能的侦查之下,才得出的这个结论,而徐庶本人的才能,显然便是极有说服力的,因此就算是曹操本人,也未有太多怀疑,此外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也未尝不含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