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田园神医 » 第249章 灯笼

第249章 灯笼

    唐氏望了望自家的大灯笼,难道是她做得太丑了,觉得诚意不够。

    苏巧云道:“这么个难看的灯笼,指不定就是七妹觉得难看没诚意,你瞧村头那个,人家那灯笼多大,做得多漂亮,当晚挂上就赠银子了,还有钱给孩子买米面吃。”

    这一天后,村里的妇人变得诡异起来,全回家扎灯笼,做得不好就拆了再来,直至做成了漂亮的灯笼。

    张家的大嫂道:“月姑娘啊,我想供我家八岁儿子去上学,可家里交不起束脩,我也不要多了,二两银子就行,让我儿子去上学,他爹娘都不识字,没人瞧得起啊。”

    次晨,苏家三房的人还在床上,就听到有人大叫:“儿子,我家有银子了,月姑娘真送了二两银子过来,娘赶明儿就送你去上学,有银子了!”

    不多会儿又听到一个年轻少女的声音,“哈哈……我就想要五两银子当嫁妆,她还真送我五两银子啊,哈哈……爹、娘,你告诉胡表哥,说我家有五两银子当嫁妆了,你去他家订日子。”

    这样此起彼伏的声音里头,大小唐氏翻身起来,苏二郎已早一步起来查看,院子里转了一个圈儿,也没见有什么钱,别说银子,就是铜钱也没看到一枚。

    苏四郎愤怒道:“这破灯笼是谁做的,这么难看,谁瞧得出来是灯笼?”

    小唐氏低垂着头。

    昨儿苏巧云就说唐氏做的灯笼难看没诚意。

    苏八郎轻叹一声,摇了摇头,继续读书,他最想的就是能去县城读书,家里天天想着苏七能原谅他们,然后像对大房那样送一份体面家业,最后也得一个秘方什么的。

    可得了秘方,就他家这些人也做不来,他们最想要的就是银子。

    大房的人还有勤劳,可他的父母家人一个比一个懒。

    最初这事只在靠山庄,再后来附近村庄的人都学了去,附近村庄所有适龄婚嫁的贫寒姑娘,每个人亲手做了灯笼后,都得到月姑娘赠送的五两银子做嫁妆。

    家里有人生病没钱瞧的,能得银。

    姑娘嫁人缺嫁妆的,也能得到赠银。

    甚至孩子想上学,没钱的,还是能得到赠银。

    苏家三房的灯笼就是怪,先是唐氏做,再是小唐氏,最后苏巧云也做了挂上,可村里人都说做得丑,这漂亮灯笼就是做不出来。最后,苏耀祖咬咬牙,去镇里买黄灯笼。

    可卖灯笼的婆婆却说:“谁家的黄灯笼都能卖,就你家的不能卖。”

    苏耀祖道:“我是不给你钱了?”

    “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最近这些日子,林西镇得月姑娘赠送嫁妆的姑娘可不少,因家贫没钱娶妇的穷小子也得了五两银子聘礼,老娘要卖给你,开罪了月姑娘,还不得被这些人给骂死。”

    镇上买不到,苏耀祖徒步去了县城,总算买了一只漂亮的黄灯笼回来,当天夜里就挂上,不到三寸香,就听到村里有人说:“这么丑的破灯笼还挂出来,月姑娘要瞧见了还不得呕死。”

    苏老秀才听到声儿,出来张望,发现屋上的黄灯笼什么时候被风给吹扁了不说,上头还破了几个洞,他仰头看了一阵,突地里头窜出一团火苗,把个灯笼都点燃,吓得他连声大叫:“着火了!着火了!”

    苏家父子吓得不轻,端水的、提桶的,费了好大的工夫才把灯笼给扑灭。

    邻里便说苏家三房的坏事干得太多,连天都不帮他们。

    苏八郎道:“就别再折腾灯笼了,好好过日子吧!”

    唐氏问:“你不准备读书了?”

    “家里没人耕作,我还读什么书,总不能饿死。”

    “不行,你必须读书!你不读书,我们三房就全毁了。”

    苏八郎轻叹了一声,“不读了,我还是侍弄庄嫁罢。”

    苏老秀才道:“你敢不读书,就不是我苏富贵的孙儿,你必须读书,要种地,让你爹和你二哥、四哥去。唐氏,你以前不是供娘家侄儿读书,就不能叫你娘家兄弟来帮忙干几日农活。”

    他迷糊了,已经忘记唐氏和娘家闹翻的事。

    唐氏已经没娘家可回了。

    四郎吐了口气,“让八弟读书吧,大不了我辛苦些,二哥不能考功名,爹也不成,如果我们还不振作,就真成笑话了,好歹父子几个把八弟供出来。”

    唐氏道:“明儿,我跟着四郎下地,八郎必须读书。”

    黄灯笼的故事在继续,一个月的时间就漫延到了整个林西镇,随后林东镇那边也有人学了去,挂了灯笼的人家,或多或少都能得到二两到五两不等的赠银。

    *

    燕大公子已经能坐起了,听楼七禀报了外头“黄灯笼”的事。

    他神色淡淡,“是她让你们去干的?”

    明月院的人是收集情报,什么时候还帮人送银子,送完了银子还得报账,哪家送了多少。

    楼七道:“月主说,这是抵诊资的一种法子。”

    “银子谁付的?”

    二至五两银子,虽不多,可经不住积少成多。

    “月主给的,她说她最多的就是银子,赚的太多,没处花,不如散出去,还说这附近的穷人多。”

    他哭笑不得,她还有这嗜好。

    银子多就散出去给穷人。

    “寒衣知道了?”

    “寒衣压根不知道最近外头闹黄灯笼的事正闹得厉害,现在都已经传到百里县了,属下担心,这需要送银的地方太多,到时候我们的人手不够用。”

    寒衣连冷月峰都走不出去,就第一次被他带走,她闹头痛,之后就不愿再尝试。

    燕大公子怒喝道:“是谁接的这生意?”

    散银子不说,要免费指使他的人,这干活不领工钱,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楼七瞄了一眼,“伍先生……”

    “他连这种生意也接?”

    一个幕僚、智囊,什么时候还帮主子接生意了。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真当他不回去,就学会自作主张了。

    “伍先生说这种做好事、善事的生意他最乐意做,反正花的又不是我们的银子。”

    燕大公子大声怒吼,“那是未来少夫人的银子,也是我的钱!怎么就不是我们的钱。”

    你说是就是,人家月主瞧不得上你还一回事呢。

    楼七道:“先是靠山庄,后来周围的挂黄灯笼的人家越来越多,没钱瞧病买药的、没钱送孩子上学的,没钱办嫁妆、没钱备聘礼的、没钱吃饭的,她全让给。办嫁妆、聘礼全是五两,其他都给二两银子。

    不过家境好过的,挂了也不理,或是太过懒散致贫的,也不能送,只送勤劳、善良真有困难的。这些日子一下来,伍先生拿到的名单簿子怕是比县令大人都还要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