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这个御史能处,有事他真喷 » 第十五章 我善养浩然之气

第十五章 我善养浩然之气

    见李青动笔,在场的新科进士全都放下手中美酒,齐齐看向那白纸。

    便是那今年科举仅有的两名不曾吃过宴席的寒门进士,也纷纷放下筷子,觉得桌案上摆放的珍馐美食丝毫不香,不及李青的诗词下酒。

    写下行路难三个字,李青抬头看向众人,道:“仅以此诗,激励天下读书人,莫要轻言放弃。歧路纷杂,道阻且长,但相信只要持之以恒,便能扶摇直上。”

    说罢,他开始挥毫洒墨。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第一个字落下,李青立马感觉不对劲。

    两句写完,灵台之上,文宫震荡。

    紧接着,青云阁正堂之内,异象横生。

    在众人惊诧的目光当中,凭空浮现出一幅画面,从虚化到实质,正在缓缓凝聚。

    “这……这是怎么回事?”

    “注意看,这幅画与他写的诗有关。”

    朱九渊正在抚须的手突然停顿,对眼前突如其来的异象感到难以置信。

    宫装女子瞪大美眸,“李青莫非是高品修士不成,否则怎能虚空生画?可高品修士如仙似佛,怎么会在此地显化?”

    天下修炼者众多,从高到低共分九品。

    三品到一品,是为高品修士。到了这个级别,可移山填海,手段神通近乎仙佛,属于传说中的人物。

    六品到四品,为中品修士。这个层次的修士,都是各大王朝的顶尖力量。

    宫装女子的师父芪山王,便是四品修士,也是大周帝国的第一强者。可想再往上进一步,却难如登天。

    宫装女子自身,和大周镇国公,都是六品修士。

    九品到七品,则是低品修士。各大王朝当中,几乎都是这种修士。鲜有人能够突破至六品。

    宫装女子的师父芪山王,身为四品修士,都没有这种异象横生、虚空生画的本领。

    所以她本能的推断李青是高品修士。

    “不对,他丹田空空如也,根本就没有修炼过。”

    宫装女子皱眉,陷入了沉思。

    终于,异象画面彻底凝聚。

    画面当中,一个书生看着名贵美酒,价值千金的佳肴却无半点食欲。他遇到困境,心中十分茫然。愤然拔剑环顾四周,依旧找不到前路和方向。

    场上的新科进士们,甚至是朱九渊和那宫装女子,也全都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感受到了这个书生此时此刻茫然无措的情绪。

    科举不是起点,更不是终点。

    除却一甲三人,其余二甲进士、三甲进士想要入朝为官,还得经过一次考核。

    考核合格,能当个九品芝麻官。

    想往上爬,还得三年之后继续考核。

    再考再合格,也不过是个八品,了不起也才从七品。

    这些过程,无关家世。

    便是当朝宰相之孙司马博彦,也得按照这个流程来走。

    人生大好年华,却因未中一甲而空耗。新科进士们心中茫然无措。

    李青看着眼前异象横生的画面,知道这是他凝聚文宫之后,儒道力量的显化。

    他的诗词文章,从凝聚文宫开始,便不再是普通的文字。

    而是儒道力量的显化!

    若是作战诗,亦可对敌杀人。

    不走修行路,儒道大放异彩。

    李青边写边念:“欲渡泾江冰塞川,将登蹇岐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他的声音并不大,但吐字清晰且铿锵有力。

    虚空当中的异象,也再次发生变化。

    书生想要渡泾江,却天降大雪,把泾江冰冻了起来。

    书生想登蹇岐山,蹇岐山也被茫茫风雪封住。

    处处行,处处遇挫。

    书生感到无比绝望。

    他来到溪水旁,垂钓养性,等待机会。

    他做梦都想着时来运转,一朝得势扶摇直上。

    尚在茫然失措中的新科进士们,看到这一幕,不禁想到倘若考核次次不合格,三年又三年,直至白发苍苍依旧无法上任。

    仕途之路,令人绝望。

    只能等待机会,寄托有朝一日能够时来运转。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青的声音变得激昂起来。

    落笔生香,一气呵成写完最后两句。

    异象再次转变,书生不再茫然、不再绝望。

    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奋力前行。凿开冰川,劈波斩浪,高高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整首诗写完,一朵朵花蕾从白纸上浮现,而后绽放盛开。

    扑鼻的花香,充斥着整个青云阁。

    同时,空中的异象也慢慢消失。

    但在场众人,依旧没有回过神来。

    足足一盏茶的时间过后,传来了那宫装女子的声音。

    “虚空生画,落笔生香。李青,你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听到宫装女子的声音,朱九渊和一众新科进士才缓缓回过了神。

    他们闻着空中未曾散去的花香,双眼惊疑的看向李青。

    这种情况,他们见所未见!

    朱九渊长叹一声,感慨道:“老夫只在书上看到过落笔生香,还以为那是古人修辞,过于夸大。未曾想这是老夫见识浅薄。状元郎这首诗异象横生,落笔生香,实在令老夫开了眼界。状元郎可否告知,你是如何做到的?”

    其与众人,也全都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满脸期盼。

    李青道:“读书可静心,可养性,可修身,亦可养气。养气亦是修行。虚空生画,落笔生香。学生也是第一次见,学生认为与养气有关。”

    养气?

    众人沉默,无法理解。

    他们听过道家练气,却未听过养气。

    朱九渊继续问道:“何谓养气?”

    李青:“养浩然之气。”

    朱九渊:“何谓浩然之气?”

    李青:“浩然之气,至大至刚,充斥于天地之间。”

    朱九渊:“如何养浩然之气?”

    李青:“用仁义、道德去养,以道德要求自己,行仁义之事。浩然之气,不能通过偶然的仁义道德获取。是仁义、道德在内心长期积累而形成。所作所为有悖仁义道德,则浩然之气会衰竭。”

    一番对答下来,朱九渊等人明白了何谓浩然之气。

    有些人相信李青所言,有些人认为他在胡说八道糊弄大家。

    相信的人,则如孔德祥一样,对李青无比钦佩,钦佩他的才学和道德仁义。

    认为李青胡说八道之人,则心中不屑,觉得李青有秘密不肯说。

    但朱九渊却轻轻点头,甚至对李青作揖,感谢他解惑。

    “受教了。”

    李青坦然接受了朱九渊这一礼。

    “朱大人,我该去朝会了,告辞。”

    拜别众人,他转身往青云阁门外走去。

    李青一走,青云阁的气氛顿时沉寂了下来。

    不过很快,新科进士们又互相攀谈了起来。

    有人聚在一块,讨论浩然之气。

    有人饮酒作诗,畅谈古今。

    有人豪气干云,展望未来。

    朱九渊起身,和宫装女子来到了青云阁九楼之上。

    青云阁九楼,立于云端之上,宛若仙人居所。

    朱九渊向下方望去,青云阁下青云山,青云山下青云路,景色如画。

    此时,一位青衫少年骑着龙鳞马,沿着锦石铺就的青云路,正往盛京而去。

    “浩然之气?”看着少年的背影,朱九渊轻声呢喃。

    很快他又摇了摇头,收回视线,远眺万里江山,叹道:“如此大才,不能为我所用,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