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樱花树下的剑 » 1、关于生产力的问题

1、关于生产力的问题

    这本书看的人极少,难得有人评论,所以就这个问题,详细说说。

    有读者说没有生产力革个屁的命,这句话我是不认同的。

    现在的网文,关于改变旧社会的思路,无非是将现代的一些科技产品然后转到古代,无论是重生也好,穿越也好,金手指到底是什么仓库,手机,还是系统,基本都是拿现代的东西去改变古代的思维逻辑,靠这种碰撞来写出爽点。

    这种书看的多了,人就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要改变旧社会一定要先发展生产力,发展技术,然后倒推社会制度的变革。

    所以最理所当然的逻辑,主角要出生在一个商贾之家,或者不受重视的世家庶子,然后通过发展商业,制造肥皂也好,改良农业,改良织布机也好,然后变成了一个巨富,然后勾结朝中大员,然后有人要夺取你的财富,然后你装逼打脸也好,但是最终只有被逼反一条路,然后你杀皇帝,然后你组建军队……对,这就是赘婿的思路。

    但是你翻翻历史,这种想法我认为是不对的。

    首先在旧有的制度之下,生产力有多强,死的就有多快。比如改良织布机这一点来说,你自动化产量快了,压低了价格,然后去抢既得利益者的蛋糕,若无背景,死的很快。比如你可以改造河道,兴修水利的技术,但是每年朝廷赈灾的款项都可以被许多官员分蛋糕,你一来,不发生洪涝灾害了,我分不到钱了,你不死谁死?

    在旧制度之下,百姓没那么重要,朝廷要的是稳定,世家吃饱了,也就没人闹事了。

    你说不对,我有金手指,我可以拉拢,我可以分化打压对手,反客为主。

    但是生产力发展的再快,改革了再多的技术,你再富,你终究是一个商人。

    你说你可以抄诗,然后可以为官。

    你翻翻封建古代历史,但凡巨富为官者,几乎没一个有好下场。前有吕不韦,后有胡雪岩,哪怕是和朝廷占点关系的沈万三,又如何?

    财为官杀,恒古不变。财为极者,权为极者,二者不可同时得到。两者都是夺了天地造化,命不够硬,权越多,财越多,死的越快。除非你是皇帝。

    所以为商,只有逼反一条路。

    与其后期反,为什么开始不直接反?

    翻翻民国史,为什么先进青年都要先唤醒民智?为什么鲁迅要弃医从文,为什么那时候的先进青年都说社会不缺一个商人,而缺改变国家的思想?

    这些人其实都在做一件事,造势。

    清朝的枪炮,清朝的舰队,其实按技术来说还略强于日本,为什么输了甲午海战,输了国运。为什么有的战争明明打赢了,清朝还会求和赔款?

    一个烂到骨子里的社会制度,发展个屁的生产力。

    所以此书换了一种思路,一开始就奔着造势去的。

    道家讲顺势而为,其实并不是说自己要顺势而为,也可以是对手。

    让对手顺你的势,若不顺,敢逆天下大势,那就会被势碾碎。

    当然主角也不会不发展生产力,这些都是军费,教育费等,但不会当做主要内容来写,侧重点不同。可能其他书里一个肥皂能写十几章,我就一句话就带过去了。

    如果真要较真,说白了,我不想写,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