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墟空之上有龙女 » 女帝II·一

女帝II·一

    女帝II·一

    自嘉懿凭实力拿下各方城池,盘收四方势力建立新朝姜国以来,天下百姓也在一日一日的安稳日子中,修身养性只为恢复农耕元气。打从青鸾元年春日里进行过一次大封之后,嘉懿就再也没有因为什么事对谁有过奖赏。这一日,嘉懿忽然宣布要召御田所的主簿进宫。

    作为姜国的开国之君,嘉懿每日必然是有许多政务要忙,御田所的两位主簿乘坐青牛车从皇宫的西侧门进了宫。嘉懿召见这两位主簿的地方在御花园中的清凉台,这儿是夏日里乘凉避暑的好去处,眼下虽然酷暑未至但暖春时候,来这清凉台赏花踏青也是一番好消遣的。

    丞相白若笙也在一旁作陪,两位主簿未到之前,白若笙一直在和嘉懿手谈。白若笙说:“陛下已经登基将近百日,微臣以为陛下也该听取一些太上皇与郑太后的建议,纳选皇夫早日为姜国延续皇嗣。”

    “今日早朝时诸多大臣也和朕提起过这件事,当时你怎么闷声不吭呢?朕还以为白丞相你是与众不同的,原来是在这里等着。昨儿个父皇母后单独召见过你是吧,他们和你都说了些什么了?”嘉懿手上棋子悉数都洒在了棋盘上,好好的一盘棋顿时就成了一局死棋。

    白若笙笑了笑,说道:“太上皇说陛下的年纪换在寻常人家,膝下都应该是儿女成双的年纪。郑太后说近些时日给陛下物色了几个世家公子,想问问微臣要找个什么样的理由,好让陛下亲自去见见。”

    “那不如就弄一个选秀吧,从前的那些男皇帝是怎么选妃的,朕也按照原先的规则来。不过朕先把选妃的条件跟你说清楚,长得磕碜的不要、家世不清白的不要、有婚约的不要、太矮的不要非自愿报名参加选秀的也不要!这件事朕就交给白想你来主持了,辛苦你了。”

    白若笙:“……”他总结了一下嘉懿的选夫条件,要长得好看家境清白人际关系简单,个子要高而且还得自愿报名。这些条件倒也不算是苛刻,只不过虽说眼下姜国建立女帝当政,然而时下百姓与大臣还是有不少人尚未能改变自己对男女地位的认知,这选夫兴许……

    有宫女上前:“回禀陛下,御田所的周主簿和宋主簿已经到了。”

    “宣。”嘉懿招了招手,示意一旁的宫人将石桌上的棋盘收走,白若笙正预备起身告退,也被嘉懿留了下来:“你留下一块儿听。”

    “陛下不是要和两位主簿商议改革农耕制度吗,微臣留下来听,是不是有些不太合适?”虽说一国丞相辖管诸事,但农耕制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城邦最重要的民生政策。这样的事白若笙从前无论是在哪一朝为官做宰,都没有直接参与过讨论,顶多是放权。

    嘉懿说:“朕允许你留下来听听,也想知道白相会给出什么样的建议,毕竟以你的阅历和经验,到底要比朕知道的多得多。何况你如今是我姜朝丞相,辅佐朕坐稳江山的必要条件,让天下百姓吃得饱穿得暖不也是你这身为丞相的人,应该出的力?”而后,又让宫女倒茶。

    周主簿与宋主簿两人跟在小太监的身后进了清凉台,两人年纪都已经很大岁数了,从前夏朝未亡的时候就在御田所了,现如今两人的官还保留着是因为嘉懿看中他们二人的才能。毕竟这两人是最支持嘉懿的田地改革,过去老百姓种田种地都是给别人做工,累死累活粮食还不是自己的每年还要缴纳那么多的税钱。

    现在嘉懿提议收集全国田地的亩数与尺寸,依照农村与城镇百姓户口的条件,施行田地实名登记入户,让种地种田的百姓能实际上拥有一块属于自家的田地。春耕秋种时节由朝廷的专业部门,根据各地方的土壤条件和作物成熟时间进行总结,到时候发放相应的粮种。

    “微臣参见女皇陛下!”“微臣参见女皇陛下!”

    “两位爱卿平身吧,赐座。来人,给两位主簿上茶,一路匆忙而来二位爱卿想来是疲惫了,先喝点茶水润润嗓子。”嘉懿吩咐完,旁边来个宫女上前端起茶壶在两个空茶碗里倒了茶,又很快就轻身退下。

    周主簿二人谢过恩典后,在石凳前坐下,“陛下,臣与宋主簿已按照陛下此前给的种子,种出了棉花,这是其中一株幼苗请陛下过目。”

    “还有番茄与土豆的嫁接品种,昨日已经在培育室里出了芽,相信再过一段日子抽芽会长得更大。微臣因为稀罕,抽芽的种子并不多所以就没有带进宫来,还请陛下恕罪。”宋主簿嘴上说着恕罪,心里其实一点儿都不害怕被嘉懿责罚,毕竟他可是成功让两种蔬菜嫁接成功的人,这辈子也不算虚度此生了。

    嘉懿不知道宋主簿的内心想法,就是知道了也顶多是笑上两声。她转头给一个宫女使了眼色,对方福福身之后退下清凉台,同时也叫走了清凉台上的其他宫人。白若笙正想问嘉懿为何清场,就听嘉懿说了句话:“朕有意派出海航使者前往各国做友好交流,同时也预备着开拓姜朝与其他国家的农业贸易。为我朝百姓引进更多异域蔬菜。”

    “陛下此举是为百姓的生计着想,此乃我辈臣民社稷之幸。”

    嘉懿看了眼说这话的周主簿,笑说:“朕还准备创办一个农作学堂,专门为百姓传授种植作物、养殖牲畜的知识,培育专业的农作物大夫和兽医。听说周主簿于兽医一道上很有见地,朕有意让你负责这一块,宋主簿就负责农作物医药这一块的,两位爱卿可以考虑看看。”

    “陛下的想法固然现在看来天真,但长久下去,百姓懂得更多养殖种植知识,粮食何愁不会增产牲畜病亡的几率也会减少。如此一来百姓既能保障自己吃饱又能上缴朝廷定量的粮食,一举两得的事,二位主簿何不应下来,做这农作学堂的第一批教书先生?”白若笙道。

    周主簿与宋主簿两人互相看了看对方,过了半晌才起身来,向嘉懿叩谢过应承下了这份差事。嘉懿随后又与二人谈了一些关于辣椒的知识,这里的人把辣椒称为番椒,因为是从外邦传来的,价格高昂一般的农家买不起种子,因而在东土的国家还没有普及辣椒为食物。

    就算是大户人家得了这样一件稀罕物,也都是当做盆景供养着,谁也想不到这东西还能端上餐桌当食物吃。嘉懿之前带兵抄傅欢的家的时候就发现了一盆辣椒,之后当然是让厨子给她烧了一盘许久不曾吃到的回锅肉,那香味至今还在回味,好在她现在有一个辣椒地。

    辣椒的种子不多,现在种出来的也刚刚足够她一个人吃的,处理辣椒后的辣椒籽都会被专门的人收集起来,再送去御田所交由专门的人负责下一批种植。嘉懿起身离开清凉台的时候,白若笙也跟着一起,君臣二人相伴走了一段路之后,在御花园外的承华门分开而行。

    嘉懿先去了慈宁宫看望生父生母,再去祥宁宫看望养父养母。回到自己的寝宫用了晚膳,又去书房处理奏折,有宫女心疼她如此劳心劳力会累着,期间端了两次养身汤来,嘉懿都没喝。忙到半夜可算是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把从前朝堆积下来的一些麻烦事都理清了。

    嘉懿瘫倒在胡床上,闭上眼谩骂着前朝大夏的皇帝们,宫女过来给她盖上被子,又将她的鞋袜脱了把腿抱上胡床上安置。最后宫女们熄了灯就悄然退下,书房中只留下了守夜的宫女歇在隔壁的小榻上。

    第二天辰时,早朝刚开始嘉懿就宣布了自己要选秀,丞相白若笙负责全权督办此事,让礼部尚书和礼部侍郎协助白若笙征选合适条件的男子进宫选秀。听到女皇陛下终于松口要挑选丈夫了,许多大臣都很明显的是松了口气,他们心想着陛下到底是女子,总是要成亲的。

    不论是男人做皇帝还是女人当皇帝,这皇帝若有婚姻有子嗣,才是一个王朝立足根本的关键。他们中还有不少人私底下议论纷纷,说嘉懿这个女皇帝当的不正统有违天道,有的人明面上支持嘉懿的每一个举措,实际上暗地里在结党营私,想要在暗地里经营自己的势力。

    姜国初立百废待兴,江山不稳社稷动荡,任何一点儿的风吹草动都可能让朝廷分崩离析。郑瑛娘她们的建议嘉懿很早就考虑过了,毕竟一国之君哪有能真正随心所欲的,她就算是不为自己考虑,为了自己手中的这个姜国和它的未来长久之计,也应该早些成家纳夫婿了。

    散朝后,户部侍郎谢黄云和另外几位女官被嘉懿叫留了。谢黄云月余前已经再嫁,所嫁之人只是一个普通的商户,对方也是结过一次婚的鳏夫,有一个女儿年岁不大,对谢黄云也十分恭敬孝顺。谢黄云做官后把自家人安置在嘉懿赐给她的官宅,自己与丈夫继女住一起。

    把谢黄云她们这几个女官留下来,也有嘉懿自己的目的,毕竟她打算成婚了总得问问她们这些有经验的人,是怎么和自己的夫婿相处的吸取一下婚后经验?这当中还有成婚二十多年的中年女官,她在家中都已经是做祖母的人了,所以嘉懿问起她是如何跟丈夫相处时——

    “陛下所问,臣倒是恰好有些许经验可以讲述出来。臣过去为人妻为人母时,克己守礼谨记自己的身份,替夫君排忧解难替儿女思虑未来,孝顺公婆尊敬夫婿教育子女,公婆病了冷了要关心,夫君渴了累了要上心。生儿育女是我们女人的天命,谁让这些男人没个能力。”

    听了她的话嘉懿当然是先纵声大笑了几声,随后收敛了笑声,说:“可是朕如今选夫婿是皇帝纳夫,又不是寻常百姓嫁女儿娶媳妇。你们刚才所说的这些,于朕来说完全都不用上,朕乃是皇帝,岂有让朕去侍奉公婆教育子女的道理。朕想听的是你们所谓的御夫之术。”

    当时众人脸上就呈现出了‘难以言说’的尴尬神情,谢黄云哽噎再三方开了口:“我这新婚丈夫不会说话,但臣看中的是他的品行德性。他很会做菜,每当臣下朝回去的时候,他已经将饭菜都烧好了。”

    “放在过去这就是我每天要做的事,我与夫君现在是同朝为官,从前臣在深闺时不曾参与朝政,夫君每每在书房处理公务,臣都会准备一碗羹汤给他。前朝时,有一年夫君作为钦差去外地巡察,臣思念他了便写了几封诗词寄给他,夫君也给臣写了回诗,聊表情意。”

    “俺男人……”这个说话大嗓门的女官一开口,就见其他人的目光都投向了自己,于是赶忙改了口:“微臣的夫君是个五大憨粗的武将,偏好被臣揪耳朵,他说要是哪一天臣不再揪他耳朵了,就是变了心不爱他了。每晚睡觉前臣总要去捏捏他的耳朵,他才能睡得着。”

    “……”她们众所纷纭,无一例外的都是在向嘉懿撒狗粮秀恩爱。

    魏王长孙祁和吴王长孙祎的府邸相距不远,中间只相隔了一条一丈宽的小巷,彼此是柴门对柴门的并列宅户。嘉懿这一声招呼不打,带着岐王陈林来到魏王府的时候,吴王长孙祎正在长孙祁这里蹭饭。

    此时恰是午膳时间,嘉懿是先去了岐王府把正在和厨子们讨论新菜式的陈林给叫了出来。她早就得到消息,自己这六哥的府上新来了两个蜀中的厨子,做得一手好吃又麻香的夔州鱼,她是特意来的。

    “陛下,岐王。”

    “魏王,吴王。”陈林三人互相见过礼,嘉懿已经先去桌椅旁坐下,拿起筷子开始吃鱼了,她老远就闻见了藤椒鱼肉的香味,连鱼皮都煎得外酥里嫩。

    嘉懿说:“六哥,你能让一个厨子给我嘛,这厨艺还挺好。”

    “小九若是喜欢,当然可以了。”嘉懿的称呼是喊他六哥,长孙祁也自是顺口而下,改称她为小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