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凤凰宝藏 » 第191章 微服私访黔中郡

第191章 微服私访黔中郡

    此时赵星语就像一个狗头军师,摇头晃脑,得意非凡,只是少了一撮山羊胡须,她假意摸摸光秃秃的下巴,轻咳一声,“这样做,第一可以汇聚民心、振奋民心,让那些流失的百姓重返故里;第二可以借祈福之际把众官员都集中到一起,太子再寻到机会逐个审问。至于审问的地点和方法,嘿嘿,只需如此这般……”她靠近孙宇浩,附耳低语,听得他频频点头,一扫脸上的阴郁之色,紧蹰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可是有人不乐意了,吴越凯脸色变暗,高呼一声:“星语!”

    赵星语反应过来,虽然她只是和孙宇浩商量事情,但是这样的行为在旁人看来过于亲近,这不,吴越凯就马上吃醋了。她缩回脑袋,吐吐舌头,不好意思地走回吴越凯旁边,亲昵地摇摇他的胳膊,露出一个讨好的表情。

    吴越凯叹口气,目光转向别处,在外人面前不好过于指责她。况且他心里也明白,赵星语从来就是这种大而化之的性格,不懂男女之防,和男人们也能称兄道弟,犹记得第一次两人见面时,他还被赵星语盯得浑身不自在。

    孙宇浩但觉风起香卷,赵星语已经站到另一个男人身边,他变了变脸色,强压下心中的不快,“我打算傍晚微服私访探探黔中郡的情况,这里的百姓都不敢出门走动,其中必有隐情。”

    赵星语听得兴起,嚷道:“我也去。”

    孙宇浩莞尔一笑,“那我们就装成普通百姓来黔中郡探亲。”

    吴越凯想到自己正好趁这个机会暂时离开行宫,把消息传递出去,便插言道:“太子还是不要这样做,这几日江南道的官员都见过太子,他们一定也派人偷偷监视这边的情况。若是太子出门必被人认出来,而且太子一身贵气,看着也不像普通百姓,不如由草民去私访百姓情况,再回来呈报太子。”

    “你?”孙宇浩狐疑地看着他,想不明白他怎么突然好心帮忙起来。

    “我跟星语本就是普通百姓,更能使人相信,”吴越凯故意激将道,“难道太子怕我跟星语趁机逃走?”

    孙宇浩轻哼一声,冷冷笑道:“吴老板和星语都是我的贵客,何来逃走一说?只是蜀国一直在派人抓捕星语,为防不测,我才让侍卫保护两位。”

    赵星语听他们斗嘴听得头昏脑胀,不耐烦地说:“别争了,咱们一起去,伪装成三兄妹,吴越凯是大哥,太子是二哥,我是小妹,行不行?要走就速度准备,要不一会更晚了。”

    两个男人停下争辩,不服气地对看一眼。

    吴越凯阴测测地喊:“二弟、小妹。”

    孙宇浩皮笑肉不笑地回道:“大哥!”

    红日西沉,暮云四合。三人换上粗布便装,一番化装,就急匆匆从景焕宫的后门溜出去。

    街道上如坟场一般荒冷,半晌不见一个人影走动。要不是那一溜房栊的槛窗闪出一点点烛光,旁人还以为这些民宅几乎都是空宅。

    赵星语看了半日,没见有动静,兴味索然。同样是郡城,可是云中郡和黔中郡的百姓生活气息天壤之别。

    孙宇浩喟叹一声:“若是没有这场水患,寻常人家此刻上灯时候正是一片最繁忙热闹的景象。”

    赵星语腿都站酸了,看到一家亮烛火的民宅,上前便“咚咚”擂鼓一般敲起门来。

    吴越凯赶紧摇手,示意她小声些。

    赵星语讪讪笑了一笑,继续敲门,声音比刚才也低不了多少。

    等了许久,宅院里才一声答应,有人拔了门闩,闪出一盏烛火来。一个衣着朴素,老实忠厚的中年男人紧盯着众人,忐忑不安地问:“几位官人有何事?”

    赵星语满脸堆笑,放柔声音,“大叔,我们不是官人,我们是来黔中郡探亲的兄妹,可是来这里却寻不着亲戚了,客栈也关闭了,想借贵府歇一晚。”

    “这里发生水灾,人都跑了。”中年男人摇摇头,“我家中也快揭不开锅,你们却别处吧。”

    吴越凯立刻递上一锭银子,“大叔,麻烦你行个方便,我和我二弟还无所谓,可是小妹一个女子……”

    中年男人瞧瞧银锭,犹豫了一下,探头往门外看了看,侧开身子,催促道:“快进来,别让人看见。”

    三人进得内屋坐定,吴越凯把银锭递过去,中年男人沧桑的脸上泛起一丝笑容,连忙端上三碗清澈见底的米粥和一小碟腌菜,窘迫道:“家里只有这些,你们多多包涵。”

    吴越凯装作不经意地问:“邻里百姓之间都有个走动,为何我兄妹三人借宿还不能被人看见。”

    中年男人叹了口气,“几位有所不知,听说太子亲临黔中郡,太守老爷命百姓不得随意在城里走动,免得滋扰了太子的圣体。”

    三人不动声色地交换了个眼神,赵星语脆生生地问:“我听说太子是为百姓而来,并未下这条禁令啊?”

    “谁知道呢,反正上面怎么说,我们老百姓就怎么做,若是不听命令就被抓去修河堤,那洪水把堤坝都冲垮了,去了的人有几个回得来哟。”中年男人脸上写满了无奈。

    孙宇浩忍不住怒道:“朝廷每年都拨款召集民工修缮河堤,怎么还抓无辜的百姓去修河堤?”

    他这一开口就露了馅,中年男人脸色一变,惊道:“你们究竟是什么人?”

    赵星语恨恨地瞪了孙宇浩一眼,转过头安抚中年男人,“大叔你别紧张,实不相瞒,这位就是太子殿下,他特意微服私访探查百姓的情况,你如果有什么冤屈尽管告诉我们。”

    中年男人“扑通”跪下,头重重磕在地上,身体和声音一起颤抖着,“太子饶命,小人不知是太子驾临,太子饶命……”

    孙宇浩亲自上前扶起他,温和地说道:“你且起来回话,把黔中郡发生水灾的情况和官员是如何救助你们百姓的事情讲于本太子听。”

    中年男子跪拜叩头再三,才战战兢兢地爬起来,只拿眼神不住地瞟视几人,想看又不敢看的模样。

    赵星语微笑劝道:“大叔你别害怕,太子是来帮助你们的,你若现在不说,以后可能就没机会了。”

    中年男子应诺着,犹豫片刻,终于鼓起勇气把黔中郡发生水灾的情况讲了出来。

    原来黔中郡并不是水患特别严重的地方,曾经有无数灾民逃到这里避难,可正是因为这样,致使粮价暴涨,几乎要比以前贵上数倍甚至数十倍,百姓叫苦连天。无奈官商早已沆瀣一气,冯太守并不抑制粮价,反而鼓励粮商提价,他用赈银高价收购粮食分发给灾民。可是用几十文钱去买一文钱的东西,再多的银两都不够,没几日黔中郡衙便宣告赈银告罄,百姓自己想办法解决生活。因为米价太贵,不少人家只得食粥度日。粮商们却因此发了大财,无不欢天喜地。直至一个粮商喝多了酒才无意说出真相,他们虽是高价卖粮其实只取了粮价的十分之一,十分之九还是偷偷返还给冯太守了,但这高价之下的十分之一利润也非常可观了。

    此消息传开后,马上在黔中郡激起千层巨浪,民怨沸腾,骂声不绝。起初还有些人去郡衙评理,可是有去无回,后来托人打听方知被抓去修河堤了。于是百姓们走投无路只好逃离黔中郡,粮商们赚够大钱也偷偷开溜,至于其他店铺早关门歇业。如今留在城里的人大部分都是家有孤寡不利于行,例如中年男人家里就还有一个老母亲躺在床上靠米汤残活。

    赈银竟然是这样被用光的,三人只觉匪夷所思,他们再也想不出一句话来打破这令人窒息的静寂。赵星语原本以为回扣是近代的产物,原来古代官员早就无师自通,并且做得更狠、更绝。她楞了半天,愤愤道:“难怪冯太守不准百姓出来,是怕有人把这些事情告诉太子。”

    孙宇浩脸色阴沉,未置可否,一言不发地站起来转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