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嗨,中师生 » 第四回(第四节) 急煎煎高价欲赴高中府 兴冲冲信步落户小县城

第四回(第四节) 急煎煎高价欲赴高中府 兴冲冲信步落户小县城

    第四回(第四节)急煎煎高价欲赴高中府兴冲冲信步落户小县城

    “星期天我也没有别的事儿,我把教室油漆一下。这学期我担二(1)班的课,还是班主任。”小鼎看见毕老师左手拎一桶绿油漆,右手拎一把漆刷子,正笑呵呵地隔着窗户看着他说话。

    一股浓烈的油漆味,让小鼎直咳嗽。

    “啥也没考上,俺家长想让我读高中。”

    “上高中好哇!”毕老师放下油漆桶和漆刷子,打开门走出来。

    “小鼎,听牛老师说你改报中师后我心里就一直不舒服,你这么好的苗子,不考大学多亏呀!”毕老师一边搓着手上的油漆一边说。小鼎看到了他满脸的惋惜。

    “大学不包分配了,中师还是个铁饭碗。”小鼎嗫嚅着,心里又憋屈起来。

    “那叫胡扯!大学咋不分配?那叫双向选择!国家啥时候都需要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毕老师愤愤不平。

    “高中都开学了呀,你想去哪个高中?”毕老师问。

    小鼎便把前前后后的经历都说给了毕老师,说得自己哽咽了好几次。

    “中师也没啥稀罕的,你看我,还是师专毕业的呢,挣的钱不够养三口人。你就上高中吧,别说中师了,就是中专请你去上你也别去。你就考大学,你行,你清是行!张彩芸也行,栗大勇也行,贾小东、齐参你们几个也都行,将来都能考上大学!”

    毕老师的话如黄钟大吕,让小鼎冰窖一样的心腾起了一团大火。

    三天后,大哥从大舅那里带回来的话却是一盆兜头凉水:“要想去上重点高中,得交700元择校费,另外还得交230元书杂费。

    “咱村儿丁二哑巴娶个能说会道的媳妇才花了2100元,二娃儿上个学就得花1000?”一向不善说话的父亲突然惊叫起来。

    “把粮食卖了也得叫二娃儿去上学!”爷爷对着惊叫的父亲正色道。

    “光这千把块钱哩?还得买笔,买本儿,买饭吃,买票坐车进城去,少说一个月还得百二八十,上哪儿去整这些钱?”父亲冲着爷爷吼了一声。

    沉默,可怕的沉默,可怕可怕的沉默。

    “我拉棍儿要饭去!”爷爷抽出旱烟袋,掩上一烟袋锅碎烟末。

    爷爷是小鼎心目中的英雄,他逃过荒,要过饭,当过长工,做过货郎,扛过长枪,闯过关东,下过煤窑,斗过日本鬼子兵,上过朝鲜战场!

    车到山前必有路,最终,小鼎家的粮食被卖掉了一大半,300元钱来了;准备盖新房子的两万块儿蓝瓦被一并卖掉了,400元钱来了;猪圈里未成年的猪也被卖掉了,120元钱来了;母亲那副一直没舍得戴的银镯子也被卖掉了,晚上卧在枣树上的那十只鸡也被卖掉了,父亲还将他作木匠离不了的那四张大锯三张刨了一柄利斧两眼钢凿一并作价转给了本村的张木匠,又来了180元,1000元终于凑够了。

    这时候,小鼎的中师录取通知书也来了……

    接过邮递员送来的录取通知书,小鼎嚓嚓几下将它撕成碎片儿。

    “你这娃疯了?!这是挂号信,你还没给我签字呢!”

    小鼎签了回执,将碎通知书攥成一团。家里人都下田干活儿去了,他慢慢地走回屋,小心翼翼地展开那破碎的通知书。这是一张油印的通知书,后面附着一封油印的信。

    致王湛鼎家长的一封信

    贵家长:

    很抱歉!

    由于我校扩建,又逢雨季,工期延误,未能如期开学,望您谅解。

    请您接到通知书后携带通知书到当地派出所办理好王湛鼎的户口迁出证明,于1988年11月8日到顺城县文化路69号顺城师范学校报到。

    报到时需带三张近期免冠一寸照片,交费300元。行李及生活用品由学校统一配发,费用含在300元内,以后每学期只需交书本费30元。

    此致。

    顺城师范学校(盖章)

    1988年10月30日

    信写得平铺直叙,但个中故事却是千回百转、跌宕起伏,回味起来令小鼎百感交集。

    “300”“30”“700”“230”“百八十”,这一串数字在小鼎脑海里频闪,在他胸膛里乱撞。

    粘好的通知书摆在小鼎家正堂屋供神龛的条几上,父亲将大桌子摆在堂屋,母亲炒了一大盆子鸡蛋。爷爷面南而坐,身瘦如柴,面慈如佛。父亲拿出一张大团结,交给大哥去村代销点采购。不一会儿,大哥拎回来两瓶大曲,两盒红龙牌过滤咀香烟,还有给母亲暖胃用的一袋黑糖,给小鼎的一包五颜六色的糖豆。

    春回大地,破天荒,爷爷叫小鼎喝了酒;其乐融融,破天荒,父亲让大哥抽了烟。

    “咱家出了公家人了……”爷爷端过父亲倒满的一杯酒,一饮而尽。

    这正是:

    九曲回肠寸寸断,枯苗望雨姗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