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思维之秘 » 第十八章 时间悖论

第十八章 时间悖论

    不一会,孙芸来到了秘密花园。

    孙芸还是那个一身黑的打扮,但气质显得更加冷傲,生人勿近,连门外的保安都认为孙芸比他俩更适合站在这里。

    孙芸径直来到了吴博士的修炼室,此刻张宏两人已经离开了。

    吴博士没有废话,直接向孙芸表明了他的猜想,认为这可能是这个世界另外一个“吴博士”向他进行的反向同步。

    孙芸也兴奋了起来,这对这两个求知欲异常旺盛的人来说,简直是冬日里见到了阳光。

    但从刚刚联系孙芸到现在,吴博士也没再出现过反向同步的症状了,这也让他们又陷入了困境。

    孙芸眉头微皱,眼神中带着点狐疑,“是不是因为,我们的这一刻,其实已经是‘他’的过去了,所以‘他’还没进行过向我们这边的同步,那为什么在我们的今天之前又没有发生过这样的现象呢?‘他’已经在今天同步了两次,那么在‘他’的未来,‘他’应该也会进行主动同步才对吧?”

    听到了孙芸的猜测,吴博士好像理清了思路,说道:“我在过去曾经向未来的‘他’同步过,那未来的‘他’也一定知道被我同步过,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他知不知道我俩的思维体系是相反的?对‘他’来讲,我的出生是他的终结,那我们就不能以我们的常理去理解他们的思维体系。”

    “还有,为什么‘他’在‘他’的未来,没有再向我同步了?是不是有人告诉他之后不要再进行同步了?”

    “我们是不是能够交换信息?他能不能理解我们的信息?”

    “假设是未来的我告诉了‘他’有关思维同步的信息,以及这段信息的理解方式,并告诉他在他的未来的今天之后不要再向我同步,那是不是就解释的通了。”

    “那这里是不是存在着一个时间悖论?”

    “假设‘他’接收到我向‘他’传递的信息之后,会在‘他’的未来向我回应。那他的回应却会在我传递信息之前,就到达我这里,假设我在接到了‘他’的回应之后,主观上不向‘他’发送信息呢?那‘他’的回应我还算接收到了吗?”

    孙芸想了想,反驳道:“老师,这并不算一个悖论。应当是,你没接到回应,那你一定就没有在未来发出过消息,这是一个既定事实,没有这种主观意识导致矛盾冲突的情况,当你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时,你就不会在此之前接收到‘他’的回应了。”

    “因为,在‘他’发出回应之前,‘他’的过去中已经接受到了你的消息,按照物质运动变化的逆向推导,你接到消息的那一刻,你的未来已经发送过消息了。”

    吴博士闭上眼睛,仔细思考了一番,点了点头,接受了这个观点。

    “另外一个问题,如果我要让他理解我传达的信息,我该如何去告诉‘他’这段信息的解译方式,要知道‘他’的思维体系和我们不一致,可能我眼里的‘1’和他眼里的‘1’理解的含义是不同的,或者说我们不能用人类的理解方式去理解那个思维体系的一切。”

    这个问题怎么看都是无解的,并且无论吴博士和孙芸做怎样的尝试,都是将信息放到了‘他’的过去,这就表示,如果未来他们完成了这套转译系统,那么此刻的‘他’是已经能理解他们传达的信息的,但从现在的状况看来,好像并没有这样的迹象。

    孙芸突然大叫一声,“啊,我知道了!假设‘他’已经知道了怎么转译信息,但是我们不知道,是不是说,‘他’已经对我们做出了回应!但是我们不知道怎么翻译‘他’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所以我们现在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

    吴博士和孙芸两人异口同声惊呼道,“发明这套转译系统!!!”

    吴博士感觉此生都没有这么激动过,这将是他人生当中最大的成就——与未来对话。

    两人立即就着手开始设计这套转译系统。

    起初,两人想到制作一台操作简易的机器控制输入和输出,让相反的两个吴博士分别理解输入和输出即可完成一次传讯,但刚提出来就被吴博士否决了,因为这违背了刚刚提出的设想,“他”的回应已经被吴博士接收到了,只是不知道怎么翻译它。而且回应的这段信息大概率就是今天吴博士的两次反常举动。

    吴博士又提出,设计一套函数模型,将今天做出两次举动的录像调取出来,用计算机通过这套函数模型将这两段视频转化成文字编码从而理解这两段来自未来的信息。

    孙芸又表示不可行,一方面,虽然他们可以将录像转化成文字,但是“他”怎么将“他”的回应准确的通过动作在视频中的形式表现出来呢?另一方面,难道要让吴博士逆向操作一遍这套系统,将信息传达给“他”吗?

    和未来对话的探索又陷入了止步不前的境地。

    这时两人又做出假设,“他”传达给吴博士的信息,可能不是宏观意义上的信息,而是在“他”进行同步的那一时刻,吴博士大脑中的信息。

    这样,他们再通过一套密码本,让吴博士和‘他’能同时够理解这套密码本的含义,即可将两者的思维进行转译,但这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我们所理解的“1”和“他”所理解的“1”本就不同,“他”和我们对事物的理解本就不同。

    过了一会,吴博士又做出了一个假设:不需要创造密码本,密码本已经存在了。

    因为“他”能理解吴博士告诉“他”的,在“他”的未来不要进行同步的含义,那么“他”一定有着高智慧,既然有着高智慧,“他”是不是也会有和我们沟通的想法?

    紧接着吴博士努力思考最近有什么发生在他身上的特殊的事情。

    有了,今天早上撞到的那个花盆!

    然后两人分头行动,以那个花盆为源头,在吴博士所有的行动轨迹中查找相关的线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