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邂逅那一抹父爱 » 出生(二)

出生(二)

    三儿去买奶粉时,小卖部的老板打趣道:“哟,三儿这是哪家媳妇儿给你下崽啦买奶粉”,“二叔,别拿我打趣了,我着急买奶粉回家呢”,说罢话给完钱拿上奶粉就走

    孩子喝着一块五毛钱一袋的奶粉逐渐长大,但总是生病

    某天中午,前脚还在炕上扑腾着玩耍的孩子,突然就应声栽倒在了炕上,三儿和老娘手忙脚乱冲过去扶起孩子,只见孩子小脸通红

    “哎呀,三儿,不好,孩子准是得天麻了”

    “赶紧把厚被子铺开,给娃蒙一场汗就好了”

    其实孩子只是普通感冒,但是那个时候经济落后,农民认知有限,一旦发现情况不对只会采取最原始的办法进行救治,最后直到情况越来越严重时才会去十几里地以外找大夫

    老奶奶用大厚被将孩子整个包裹了一个严实,只露了两个鼻孔在外边,三儿着急的来回在地下跺脚,他虽然是个光棍,可也读过书,而且是初中学历,在当时那个年代,算是名副其实的“高材生”,他隐约觉得这样不妥

    看着孩子微弱的样子,“娘,不行我请一趟吕大夫吧,他是娃的救命恩人,怎么说他也算是自己人”,说罢他便急匆匆出了门

    路上紧赶慢赶也用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才赶到吕大夫家里,“不好了吕大夫,娃生大病了,您赶紧过去给瞧瞧吧,没有您,我怕娃撑不住”

    吕大夫也是可怜三儿,听闻这种情况,当即就跟着他来到家里,进门一看孩子被包裹的像个粽子似的,“你们这种是传统思想,孩子只是感冒,被你们这一捂,真给孩子捂出个好歹来到时候哭都没地方哭”

    “是是,吕大夫,您说的对,我和我娘也不懂,以后得多学习呀,”

    经过吕大夫的治疗后,娃已经恢复到以前活泼可爱的样子

    三儿那黝黑干瘦的脸上露出两排整齐的牙齿,显得格外亮眼

    他大概都忘了这个孩子是从几十里地以外抱回来的了吧,此时此刻只觉得是他的心头肉

    后来三儿每天把所有的精力几乎都放在这个孩子身上,即使晚上都不敢睡的踏实,生怕孩子饿着,一次一次起来冲奶粉喂孩子

    因为贫穷,三儿和娘在村里是不受人待见的,愿意和他们说话的人也很少再加上腿瘸,三儿平日里不和外界人接触,也不怎么下地干活儿,所有的活儿都是他这个老娘在干

    自从有了这孩子,三儿像是活着有了奔头,踩着雨露出门踏着晚霞而归

    可好景不长,三儿有娃这个事儿逐渐让村里的村干部知道了,他们的理由是三儿并没有结婚证,私自领养孩子是违法行为,应当把孩子还回去,否则就罚款

    这天,家里来了几个穿着讲究的人,“喂,家里有没有人哪”,三儿和娘听到声音便从门口出来,“哎呀,书记,是您呐,赶紧屋里坐吧,我给您倒口水喝”,老太太弯腰殷勤的说道

    “水不喝了,你们家这孩子怎么回事”,其中一位村干部喘着粗气说到,“哎呀,这不是俺家三小子眼看成不了个家,俺想着给她抚养个女儿,等老了能有个依靠,俺老了,还能陪他多久呢”老奶奶叹了口气说道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你们家三儿没有结婚证便不能私自抚养小孩儿,而且事先不和我们领导说明情况,这孩子将来身份怎么弄”

    眼看着村领导不依不饶,一定要罚款,如果不上交就将孩子抱走,老奶奶和三儿怎么舍得让抱走孩子呢,于是不断求情,要说罚款,当时家里穷的叮当响,根本没啥钱

    三儿觉得太欺负人,气不过,他也不会说话,情商那叫一个低,上去就对着村干部们破口大骂,可怜的三儿被村干部们相继拳打脚踢,不一会儿嘴角便都是血,老太太趴在地上痛哭着

    眼看事情闹到这个地步,村干部们也觉得“自讨没趣”

    僵持了一阵后,他们便把家里唯一一辆木伦车拉走了,另外还拉走一袋粮食作为罚款

    当时一袋粮食能抵现在半年的生活费了基本上

    那种疾苦因为连年干旱颗粒无收的环境下,家家户户都不富裕,一袋粮食够吃好久好久,有些家庭甚至都会吃树皮来充饥

    三儿和娘虽心里委屈,却也踏实了

    因为这代表着以后娃就是合法的孩子,没有人再会说三道四,也不用整日提心吊胆害怕村干部来查

    用这些换娃正常成长,在他们看来很值得

    从此之后,老奶奶和三儿便一心抚养孩子,同时精心照料农田,只盼望老天能开开眼,多下几滴雨,收成好一些,卖了粮食好换钱,给娃买一些营养品

    时光似流水,一眨眼三年时间过去了,当初的小娃娃已经长大了很多,廉价奶粉使得营养跟不上,孩子很是瘦弱,还有因为三儿和娘经常下地干活儿,把孩子独自一人留在家里,总拿一根红绳拴着,于是孩子看上去总是有点呆板,失去了同龄小孩子的活泼

    村里有些已经稍微大一点的孩子,趁着三儿和老太太不在的时候,总会拿上小石子去捉弄呗独自留在家里的娃

    他们从门缝里向在炕上拴着的娃不断碰着小石子和土蛋儿,可怜的孩子号啕大哭,张着的嘴里还都是黄土,这些孩子们听到有脚步声响起后便会迅速撤离,等三儿和娘回到家中一看孩子变成这副模样,心里五味杂陈,说不上来的心酸和委屈

    孩子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行为,多半是被大人们“蛊惑”,大人们瞧不起这娘俩,他们便也会学着大人的模样对这个家庭进行撒泼,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用在此处却也合适

    尽管条件差,孩子却也一天天成长起来

    有一天中午,三儿和娘正忙着家务,坐在炕头上的孩子突然冲着孩子一个劲喊着爹,起初三儿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目瞪口呆的傻站着

    “娃这是认识你啦三儿,快给孩子答应啊”娘激动的说道

    “爹”

    “哎”,三儿顿时泪流满面,他抱起炕上的孩子,他知道,他与这个孩子将会是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看着孩子稚嫩的眼神,他发誓,即使自己再没本事,也要将这个孩子培养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