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曹将张飞 » 第五十节 何进身亡 董卓进京

第五十节 何进身亡 董卓进京

    五月,洛阳。

    虽然何太后做了一个月的皇太后,但是她并不高兴。

    因为,朝廷封刘协为陈留王,并且,封董重为骠骑将军。

    刘协的存在,一直是他们的心病。不仅何太后担忧,何进和表弟何苗也很担心这个意外。

    而且,张让以先帝规矩为由,让董太后封刘协为陈留王,并且垂帘听政。

    这个董太后也不是什么好鸟。

    汉桓帝初年,京都洛阳流传的童谣中曾经有:“车班班,入河间。河间姹女工数钱,以钱为室金为堂,石上慊慊舂黄粱。梁下有悬鼓,我欲击之丞卿怒。”

    这首童谣被认为是预言董太后的谶语。

    “车班班,入河间”指去河间迎灵帝入继大统,“河间姹女工数钱,以钱为室金为堂”形容董太后的贪婪;

    “石上慊慊舂黄粱”说的是董太后吝啬,她虽然聚敛钱财,却总嫌不够,以致让人舂黄粱当饭吃;

    “梁下有悬鼓,我欲击之丞卿怒”则谓灵帝在董太后言传身教之下也十分贪财,卖官鬻爵,天下正直之士击鼓控诉。

    但当权的“丞卿”们害怕损害既得利益,不许人们发声。(百度)

    董太后不是好人,何太后却也是一丘之貉。

    二人的争斗,更多的是为了控制朝政,以免权利的蛋糕被他人瓜分了去。

    朝中大臣自然分成两派,一派以何进为主,一派以张让为主。

    不过,显然张让是被他人推出来的临时首领,根本没有实权。

    同样,何进也是。

    这场争斗,背后的两只大手,分别是士族和宦官势力。

    后宫深处。

    一道人影,悄悄进入了太后寝宫。

    “弟弟,你怎么来了?”何太后大惊失色。

    “姐姐,我怎么不能来?”来人露出笑容,一口白牙。

    “你……来做什么?”何太后突然问道。

    何苗是她的弟弟,却不是亲生的。关键是,何苗和她的后母舞阳君有关系。

    给我往高速上开,就是那个关系。我问你可怕不可怕?

    古人还有一个委婉的说法,就是私通。虽然舞阳君是何太后父亲何真的后妻,年纪没那么大,可也比何苗大五六岁了。

    这真的是太可怕了。

    “姐姐,我这次来,就是为姐姐出谋划策的。”何苗道。

    为我出谋划策?你不来害我就是好事了。何太后有些无奈。

    “姐姐,我听说,董太后指使前中常侍夏恽、永乐太仆封谞等与州、郡官府相互勾结,垄断各地的珍宝财货,全部送进永乐宫。”

    “按照过去的惯例,藩国的王后不能留住在京城,可以把她迁回河间国。”何苗的办法不错。

    “你有证据吗?”何太后问。

    其实,何太后真的不想弄死董太后。因为,这位董太后可是太皇太后,也是灵帝刘宏的生母。

    传出去名声不好。

    但是,要怪就怪董重非得挡自己路了。何太后深知宫斗的危险,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没有选择。

    为了活下去,为了权利,只能要她的命。

    ……

    第二日。朝会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拜服在刘辩面前,此时,他已经没了第一次上朝的兴奋,反而是面有怒色。

    昨天,正是这帮所谓的“肱骨之臣”,逼他下诏封董重为骠骑将军。

    他不懂,但是何太后给他解释了一下后,他懂了。

    这帮人打算架空自己。

    怎么办?何太后给出了办法。

    那就是给董重定罪。

    “骠骑将军,你可知罪?”刘辩突然厉声喝问。

    “臣何罪之有?”董重见刘辩突然敢对自己如此硬气,却是有些意外。但是,他依旧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丝毫不慌。

    “你指使前中常侍夏恽、永乐太仆封谞等人垄断各地的珍宝财货后,全部送进永乐宫,意图玷污祖母清誉,该当何罪?”刘辩的声音中气十足,让董重一愣。

    随后,董重意识到,刘辩变化很大,很明显他打算搞事。

    那就很明显了,有人唆使他这么做了。

    到底会是谁呢?何太后?还是何进?还是其他人?

    董重不惧,因为他不怕背后有人搞事。

    就算你要搞事情,我接下就是了。董重冷静反问:“陛下,末将忠心耿耿,陛下不知听信何处小人造谣,想要让某如此?”

    “忠心耿耿?这就是你的忠心耿耿?”刘辩拿出了证据。

    没错,这就是董太后的证据。

    你董重不背这个锅,那就是太皇太后背负骂名。

    你选一个吧。

    董重傻眼了,这不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吗?你以为,董太后出事了,你就没事了吗?

    不,相反,你也完了。

    这个可是皇室的污点,说小了就是董太后贪污,说大了就是皇室贪污。

    你刘辩身为皇帝,负主责的。

    因此,董重摇了摇头:“我不知道此事,或许是诬告。”

    “来人!”刘辩突然就勃然大怒,开口道,“董重贪污金银,豢养死士,朕下令只诛董重,其余人等全是胁从,全部特赦。”

    随后,一队刀斧手涌入,不由分说直接斩杀了董重。

    董重临死前,都没有想到,刘辩竟然直接动手了。

    “陛下。”何太后突然起身,对她的儿子施礼,“虽说首恶是董重,但是董太后纵容他人,御下不严,应该回到封地,无诏不得再次进京。”

    “有理。”刘辩犹豫良久点了点头,“即刻将董太后送回封地,无诏令不得进京。”

    “是!”刀斧手齐喝。

    随后,一人对董太后道:“请吧,董太后。”

    “你……孽障!”董太后是被刘辩令人拖出去的。

    ……

    六月,何太后鸩杀董太后,张让势力重新依附何太后。

    七月,士族开始了对何进新一轮的忽悠。原因很简单,天下局势更加混乱,渤海袁绍、南阳袁术等势力蠢蠢欲动。

    仿佛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般,他们聚集在一起,打算从大汉这个庞然大物的身上咬下一块肉。

    因此,他们又不得不把除掉宦官的难度上升到不请外援不可能的地步。

    他们的意图很明显,请自己的势力作为外援,利用汉帝这一块金字招牌打天下。

    他们确信,这天下将变成类似东周的情况,春秋、战国,诸侯纷争,皇帝反而成了摆设。

    于是,袁绍等人立刻向何进进言,声称愿意带兵协助何进,诛杀宦官势力。

    他们的真实想法……嘿嘿嘿。

    何进是一个屠户,但不是杀猪,而是杀羊。

    不过,这好像没什么区别,总之,就是文化不高的样子。

    一听袁绍的话,何进就听出问题了。带兵进京,杀完宦官以后,你们还愿意听我何遂高的?

    “本初的想法不错,不过,我觉得西凉董刺史的实力更强。”何进犹豫半天,决定让董卓来。

    董卓是豺狼吗?是的,他确实名声不好。但是,相比世家这帮吸血鬼,董卓真的直率豪爽多了。

    “大将军不可!”卢植第一个跳了出来。

    他是真的为大汉朝考虑的。

    “董卓是边关将领。他如果进京,对大将军没有好处。”

    皇帝最害怕什么?当然是害怕自己眼皮子底下的人和边关将领私通,放敌人进来,或者里应外合。

    因此,没有任何人愿意结交边关将领。一旦被人发现,会被直接打为反贼,诛九族的。

    没有人愿意和边关将领扯上关系,以免后患无穷。

    “大将军,董卓狼子野心,不可以让他进京。”这次说话的是陈琳,他看向何进的目光带着一丝失望。

    “……”袁绍不愿意让人看到他的表情,低下头。

    召董卓进京,比起自己直接进京,还要好很多。

    首先,他可以利用讨伐董卓的名义,拿下冀州作为根据地。

    其次,朝廷上还有很多名士,让董卓处理他们,比自己下手好。

    尤其是有些名儒,名声太大,袁绍担心处理不慎,被人落了口实后,更加麻烦。

    因此,他更倾向于董卓进京。

    “我意已决,不必多说。”何进道。

    何进怎么可能不知道董卓进京的坏处?

    但是,他已经别无选择了。

    首先,士族势力过于强大,他何进认为自己已经压不住了。

    其次,士族剿灭宦官势力后,功劳他们分去,危险,可是要自己承担的。

    还有,董卓进京,可不只是为了讨伐宦官势力,还是为了抗衡士族的。为了权势,何进只能引来第三股势力,制衡士族和宦官势力。

    何进的想法就是这样。不仅如此,他还打算和宦官暂时和解。

    和宦官和解后,他就有时间积蓄自己的力量了。

    但是,有一个人提出了反对。

    “大将军,如果要治他宦官的罪,只需要将他们交给一个狱吏就行了,何必召见外兵?”

    ……

    西凉。

    得到了何进调令的董卓,第一时间找到了李儒。

    李儒看完了何进的调令后,笑出了声:“主公,机会来了。”

    “现在?”董卓双目放光。

    “不,等我一会。”李儒摇了摇头,“主公,现在虽然有何进的调令,但是这不代表我们可以大摇大摆过去。”

    “我们不如向朝廷表明态度,然后再进京,这样不容易引起朝廷的反感。”李儒捏了捏下巴。

    “好主意,你去写。”让董卓杀人可以,让他写文……打扰了。

    很快,李儒就写好了。

    “窃闻天下所以乱逆不者,皆由黄门常侍张让等侮慢天常之故。”

    “臣闻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

    “臣敢鸣钟鼓入洛阳,清除让等。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尤其是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这两句话成了历史名句,虽然董卓比张让势力更像是毒瘤。

    写好了文书,自有手下送书。可是调谁进京呢?

    李傕、郭汜不用想,肯定会跟他一起的。张济、樊稠也要去。

    谁守西凉?董卓犹豫良久,最后他想起一个人。

    他有两个女儿,因此,除了李儒,还有一个女婿,叫牛辅。

    此人能力顶多弱二流,但是忠诚度极高,而且在董卓军中地位可不低。

    因此,董卓决定让他守西凉。

    随后,董卓带着一万士兵,将领则有李傕、郭汜、张济、樊稠,还有上次发掘的徐荣,西凉猛将叶雄(三国演义误为华雄)等。

    何进的打算是,利用董卓威慑宦官,然后更方便他和宦官谈议和条件。

    因此,他特地让何苗阻止董卓再向前进,将他请到渑池停驻。

    这个地方虽然不近,但是极具威慑力,宦官更容易感到害怕。

    于是,他们决定,铤而走险。

    何进不知道,他打算和张让谈判。而且,他给出了他以为的诚意,那就是一人单独前去。

    结果,袁绍不嫌事大,带着士兵一起去,名为保护何进,实则恐吓张让,逼张让对何进动手。

    何进一看,这下坏了,士族带着士兵“保护”他,这不是送他上路吗?可是,他抱着一丝希望,认为张让会和他谈判,于是,还是一人进入皇宫。

    在士族和宦官夹缝中生存的他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只能寄希望于这群宦官肯给他说话的机会。

    可惜,他看到的只有刀斧手。

    袁绍等人听到宫内响声后,心中一喜,表面却是默不作声,对着宫外大喊了一句:“请大将军即刻上轿!”

    结果,宫内抛出了一个头。

    “何进谋反,已被诛杀。其余胁从,尽皆赦宥。”

    何进死了谁最开心?当然是袁绍董卓袁术等人。

    当然,还有张让势力。

    袁绍内心开心得不得了,表面上却不得不装出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他大声喝骂道:“宦官杀了大将军!将士们!为大将军报仇!”

    一声大喝,袁绍手下颜良提刀冲杀,直接杀向皇宫。

    同时,韩猛率军攻打内城,准备强行诛杀宦官。

    同时,袁术令手下大将纪灵不断寻找敌方将士,专杀没有胡子的男人,声称对方是宦官。

    结果,许多读书人为了活命,竟然直接甩狙自证。

    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画面。荒唐而又平常。

    内院。

    “不好了!不好了!”一个太监一脸慌张的跑了进来。

    却见张让正在收拾细软,一副准备跑路的样子。

    多年的宫中生活,让张让早早有了危机感。

    此时,他正好收拾完毕,看向那个太监:“即刻换上我的衣服,记得要快!”

    “这……”小太监正要反对,张让发出一声鼻音:“嗯?”

    小太监不敢反对,只得穿上张让的衣服。

    随后,张让趁着他穿自己衣服的同时,穿上了文士袍,从小门逃跑了。

    “张主上?”小太监发现不对时,张让已经没了影子。

    一想到即将杀来的官军,小太监果断逃跑,向城外逃窜。

    同时,一个黑衣人的身影,一闪而逝。

    ……

    何太后知道了何进的死讯后,极其悲伤。

    二人关系如何?至少没有好到何太后公开哭祭的地步。

    何进,是何太后布置天下的,明面上的棋子。

    这颗棋子,很难找到替代品。

    然而,不等何太后悲伤,突然间,她的房门被撞开了。

    “什么人?”何太后大惊,同时,手中握着一把短剑。

    为了避免被绑架时手足无措,皇室成员是戴着佩剑的。

    “太后,别挣扎了,乖乖跟咱家走,还免得受皮肉之苦。”来人正是十常侍中的郭胜,他知道自己唯一的活路就是,绑架太后。

    “你!你别过来!”何太后紧紧握着短剑,指着郭胜。

    “敬酒不吃,吃罚酒!”郭胜大怒,“给我绑了!”

    随后,十几个郭胜豢养的死士走进来,随手一击,击飞了何太后手中短剑。

    “你不要过来啊!”何太后被吓得花容失色,转身就要跑,结果被死士用力一敲,晕了过去。

    随后,郭胜直接将何太后绑了起来,随后,转身逃跑。

    再不走,那么袁绍的手下可能就过来了。

    同时,皇帝寝室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情。

    ……

    “报!张让、段珪逃跑,赵忠和郭胜要挟太后,从北门出城。”

    “什么?”听到了消息后,袁绍不禁大怒,“给我追!”

    绝对要让董卓势力轻松得到汉少帝!否则,朝堂上这些世家,袁绍处理起来,很麻烦。

    至于袁隗,那是袁术一脉的族长,对袁绍没那么好。

    因此,袁绍不仅是不怕袁隗被董卓杀,还有些期待。这样,他袁绍对付董卓就真的名正言顺了。

    而且,受损更大的是袁术,袁绍自认袁术必然会和他有一战。

    因此,袁绍立刻暗中派人送信通知董卓,同时率兵出城,寻找汉少帝。

    ……

    渑池,董卓军营。

    董卓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在他的军营里转圈了。

    经历了多年的等待后,梦想即将实现的时候,让他手足无措,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

    一旁的李儒同样心情激动,他永远也忘不了,那刻骨铭心的恨。

    “文优,放心,等我平定了洛阳,一定会替你复仇。”董卓拍了拍李儒的背,说道。

    “这……多谢主公。”李儒正说完,突然,他收到了一张字条,随后他的眼睛一亮

    李儒将字条递给董卓道:“时机成熟,请主公立刻进兵,否则被他人抢了先,那就麻烦了。”

    “这是……好!好!好!”董卓看了一眼字条,连说三个好字,随后道,“文优,速速调兵,我们去救驾。”

    正是袁绍的字条,不过,董卓怎么可能知道这是谁写的字?为了隐藏身份,袁绍特地用左手写字。

    将字条收了起来后,董卓立刻出发,直指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