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怎么会这么强 » 第七十三章 长孙皇后

第七十三章 长孙皇后

    “好!”

    围观的将士见周瑾将鼎举过头顶,惊为天人,一脸激动的拍手叫好。

    周瑾双手举着鼎,手上青筋暴起。

    他虽然感觉有些吃力,但是并没有感觉到极限,想到前世看的电视里,霸王举鼎是单臂举的,周瑾犹豫了一下,松开了拖在鼎腹的左手。

    “啊!”

    众人看到周瑾松开一只手,发出一阵惊呼。

    “别出声!”程咬金担心周瑾受到影响,连忙喝道。

    众人连忙禁声,眼睛直勾勾的看着周瑾,大气都不敢喘。

    周瑾脸色涨红,他本以为双手不是特别吃力,单手也不会太难。

    但是当他送开手的那一刻,才明白一只手和两只手根本不是一回事。

    他感觉好似有一座山朝他压来,让他有种坚持不下去的感觉。

    但是他必须坚持,一旦他胸中那一口气散了,弄不好就会被鼎砸死。

    “啊!”

    周瑾大喝一声,猛的发力,本来被压的有些弯下来的胳膊,再次缓缓伸直。

    然而没多久,刚刚提起的那一点力气,再次用完了。

    “坚持住!”

    程咬金看到这一幕,知道周瑾要撑不住了,脸色大变,连忙冲过去想要帮忙。

    周瑾只感觉大鼎传来的重量越来越重,就在他想着要不要趁着还有点力气,将大鼎抛出去的时候,突然感到身体中涌出一股暖流,这股暖流从身体涌向双臂,不仅消除了他的疲倦,他感觉力气都大了一些。

    “啊!”

    周瑾大喝一声,将鼎稳稳的举了起来。

    程咬金已经冲到近前,看到这一幕愣住了,回过神来,连忙说道:“你还能将鼎放下来么?”

    周瑾闻言,慢慢的下蹲,当离地还有一米左右,猛然松手。

    “Duang~”

    大鼎落地发出一阵悠扬的声音,众人感到脚下的地都有些微微的震动。

    “你小子,真的是…真的是…”

    程咬金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了,他只是想让周瑾试试能不能举起来。

    事实上他也不确定周瑾能不能举起来,但是周瑾不仅举起来,后面更是用单臂支撑住了。

    要知道史书上并没有记载项羽举鼎是单手还是双手,但是按照史书对人物记载时喜欢夸大来看,如果项羽是单手举鼎的话,史书不可能不记载。

    所以程咬金猜测,项羽当初都没做到这一步。

    这不是让程咬金最惊讶的地方,毕竟总有一些天赋异禀的人,周瑾的力量虽然大,但也还在人的范畴。

    最让他惊讶,甚至震惊的是,周瑾之前明明都快坚持不下去了,最后却好像突然坚力气大增了一样。

    程咬金突然想到了一种可能,但是很快又要了摇头,觉得不太可能。

    所谓的武艺,其实并没有什么很玄乎的地方。

    无非就是打熬气力,训练反应能力,再加上实战。

    而打熬气力,需要特殊的方法,如果乱练,很可能练废。

    除此之外,还需要配上药浴,这样才能更好的打熬气力。

    之所以说穷文富武,就是这个原因。

    练武需要消耗大量体力,需要食用大量肉食,同时药浴的药材也非常贵。

    所以武将大多都是有传承的,程咬金记得家族传承下来关于打熬力气的方法里最后记载了一句这样的话。

    既极,新力自生!

    程咬金仔细研究过,一直未得头绪,隋末天下大乱的时候,他曾经碰到过有‘药王’之称的孙思邈,曾经请教过。

    孙思邈说,练武的人经过长时间药浴,身体里仍然有许多药力在。

    当锻炼到极致的时候,那些潜藏的药力就会被激发出来,不仅能消除疲惫,也会令力气大增。

    这种增加并不是临时的,而是永久的。

    周瑾刚刚的情况,怎么看都像是这些情况,但是周家并没有武艺传承,据他所知,周瑾从小也没有使用过药浴。

    “周小子,你确定你真的从未使用过药浴?”程咬金问道。

    周瑾并不知道程咬金的想法,还以为他觉得自己力气大,是使用药浴导致的,闻言摇了摇头说道:“师傅,我家什么情况你应该知道,哪有那个条件啊。”

    程咬金点了点头,说道:“以你的气力,罗士信的枪给你用,也是不算是辱没。走吧,跟我去二哥家。”

    ……

    程府发生的事情,程咬金并没有想过隐瞒,在程咬金他们去秦琼家的时候,周瑾举鼎的事情,李世民已经知道了。

    “这是真的?”李世民震惊道。

    “回陛下,确有其事,当时还有一火亲兵在场观看。”张阿难说道。

    李世民点了点头,让张阿难退了下去。

    如果周瑾之前给李世民的印象是才智过人,现在给李世民的印象就是能文能武。

    对于非常爱才的李世民来说,有这样的人才,自然非常欢喜。

    李世民也无心批阅奏折,去往了立政殿。

    长孙皇后正在逗弄刚刚两岁的李治,看到李世民过来,行了一礼,让奶娘将李治抱了下去。

    “陛下怎么会这个时候过来?可是遇到什么烦心事?”长孙皇后问道。

    李世民把关于周瑾的事情和长孙皇后说了一遍,只不过没有说近亲不能结婚的事情也和周瑾有关。

    “这么说来,周瑾倒是一个人才,陛下是想让臣妾做些什么么?”长孙皇后问道。

    长孙皇后能被称为千古贤后,可不单单是经常劝诫李世民,事实上,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能够成功,长孙皇后的功劳并不输于长孙无忌那些人。

    武德年间,李世民境遇困难,很多心腹被调离长安,长孙皇后经常照顾那些官员的夫人,并且经常进宫孝顺李渊和后宫嫔妃,修补李世民和他们的关系。

    玄武门之变前,长孙皇后更是亲自上阵鼓舞将士,令将士们士气大增。

    夫妻这么多年,两人早有默契,李世民一说,她就明白李世民是有什么事情让她做。

    “遂安的婚事你挑的怎么样了?”李世民问道。

    “臣妾初步选的是陈国公窦抗的孙子,还想再看看,就没有和陛下说。”长孙皇后说道。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陈国公的孙子倒是不错的人选。”

    陈国公窦抗是李世民的母亲窦太后的族兄,算起来也是外戚。

    从李渊起兵开始,窦抗就坚定的支持李渊,只不过在武德四年就去世了。

    世家以联姻建立起了复杂的关系网,李世民为了防止世家和勋爵联合,早就下了决定,所有公主都和勋爵联姻。

    窦家势利也不小,又是外戚,加上又是李渊的旧臣,和其联姻是必然的。

    李世民沉吟了一会说道:“朕记得窦抗的小儿子年级好像不大,还未婚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