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齐天大圣笑传 » 第三十六章 玄奘寻母

第三十六章 玄奘寻母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不知不觉间,江流就已经长大成人,到了十八岁的年纪。法明长老觉得时机已然成熟,便叫江流削发为僧,出家修行。

    那江流从小生活在农家,见到的女人都是些歪瓜裂枣,更重要的是他生平也没什么主见,所以被法明长老一怂恿,甚至连考都没考虑一下就答应了剃光头的事情。

    见生米煮成熟饭,靓男成功转型为和尚后,法明长老便与江流摩顶受戒,并取法名为玄奘,让其坚心修道,不问红尘。

    这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浑噩日子过了好久好久……

    突然有一天,金山寺一众僧人见太阳高照,天气还不错,便在私下里约好了要搞一场同行之间的擂台赛,大家相互切磋切磋禅学,理辩是非。

    选址被定在一棵松树下,因为那里正好可以遮阴乘凉。

    擂台分为攻守两方,攻方代表为一群酒肉和尚,主张僧人可以吃肉喝酒把妹泡妞。而守方代表却只有玄奘一人,主张僧人只能打坐参惮喝西北风。

    那些个酒肉和尚理论来理论去,始终都理论不过玄奘一人,便老羞成怒,开始对其使用言语羞辱,骂道:“你这另类怪僧,连父母都没有,孤儿!孤儿!”

    玄奘被他们骂出这般不堪言语,差一点就哭了,于是跑入金山寺向师父法明长老诉苦,求问父母姓名。

    法明长老叹了口气,道:“玄奘啊!你若真要去寻父问母,那就先随我去看一样东西罢!”

    玄奘听罢,便跟随师父法明长老来屋内。只见法明长老墨墨迹迹地从房梁之上取下一个小匣儿,打开来看,又从中取出血书一张,汗衫一件,并亲手交与玄奘。

    玄奘将血书拆开细读一番,方才知晓父母姓甚名谁,以及平生恩怨情仇。

    玄奘读罢,不觉哭倒在地,道:“父母之仇不能报,何以为人乎?十八年了,若不是师父捞救抚养,弟子也没有今天,且容弟子先去寻见母亲,回头再报答师父之恩。”

    法明长老听罢,顿时就替玄奘想了个主意,道:“玄奘啊!你要去寻找母亲也不是不可以,但须得带上这份血书与汗衫一同前去,并假借化缘混温饱,方可进得江州私衙与你母亲相见。”

    玄奘觉得有道理,便听信了师父的言语,回禅房换了套化缘行装,方才别了师父径直前往江州。

    或许是老天故意垂怜,要教他们母子相会。玄奘一路化缘来到那江州私衙门口时,正逢刘洪外出办事,独留温娇一人守空房。

    那温娇正在思念丈夫、儿子,忽听得私衙前有和尚念经,连叫“肚子好饿”。

    于是,温娇好奇地出来问道:“你这和尚是从何处来的?”

    玄奘答道:“贫僧乃是金山寺法明长老的徒弟。”

    温娇道:“你既是金山寺长老的高徒,那就送你一碗白米饭吧!”

    说罢,温娇便让玄奘进得衙来,将斋饭剩与他吃个饱。

    正待玄奘用餐之际,温娇见他狼吞虎咽的模样像极了丈夫一般,便好奇地连拋五问:“你这小师父,是自幼出家的?还是中年出家的?姓甚名谁?可有父母否?为何这么能吃?”

    玄奘答道:“我不是自幼出家,也不是中年出家,说起这个话题来啊!那简直是冤比天大,仇比海深!我父亲被人害死推到水里,我母亲被贼人占了好多年,而我就更惨了,据说是被我师父法明长老在江流中捡到的野孩子,所以很能吃。”

    “呃……怎么跟我家的经历一样啊!”温娇道:“小师父,你老实说,你母姓什么?父亲姓什么?你又姓什么?”

    玄奘客气地回道:“我母姓殷,名唤温娇,我父姓陈,名光蕊,我小名叫做江流,法名取为玄奘。”

    “天呐撸!你不就是我的孩子吗?”温娇激动地说道:“孩子,温娇就是我呀!我是你妈呀!”

    “且慢!”玄奘道:“你有何凭据说是我母亲?拿出来我看看。”

    “晕死,凭据不是在你那里么。”温娇道,“当年我写了份血书装在汗衫里,还在你脚趾上留了一道牙印。儿若不信,可取血书汗衫为证!”

    “好像是有这么回事。”玄奘说罢,从兜里取出血书汗衫。只见他俩人逐字核对一番,果然是真迹,不得半点渗假。

    见铁证如山,那玄奘慌忙双膝跪下,哀哀大哭:“娘!孩儿来晚了。”

    温娇一听,老泪纵横,母子随即相抱而哭。突然,只听得那温娇大叫一声:“我儿快去!休得久留。”

    玄奘道:“十八年不识生身父母,今日才刚见母亲,母亲为何不舍得与孩儿弄些好吃的,却要教孩儿快些离去。这是何道理?”

    媪娇道:“儿呐!你好糊涂,此时不火速抽身离去!若等那刘贼回来,他必害你性命!”

    “嗯!逃命要紧。”玄奘道:“母亲保重,我先溜了。”

    温娇道:“孩儿且先回去,我明日假装生病,骗与那刘贼说只有到寺庙中祷告才能康复,到时,我有话与你说。”

    玄奘听了连连说好,并依言拜别,独自回得金山寺。

    温娇自从见到儿子之后,心内就一直是忧喜参半。假装各种茶不思,饭不想,整天卧病在床上。

    那刘洪归来,问其原故。

    温娇道:“我幼时曾许下一愿,要赠与出家人一百双僧鞋,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宿愿一直未能实现。”

    刘洪听罢道:“这还不简单,我现在就去衙门贴张告示,让一百个僧人排队来领。”

    温娇闻言急了,道:“不妥。不妥。那游方的僧人算不得真正的僧人,我自幼许愿,当去寺庙还愿才行,只是不知这江州可有什么好的寺庙。”

    刘洪道:“这江州有个金山寺、还有个焦山寺,两个都比较有名,不知夫人想去哪个寺里还愿。”

    “久闻金山寺中的僧人面善心净,是个品德兼优的寺院。”温娇道:“我此番还愿,就去往金山寺罢了。”

    “若去金山寺,须得坐船渡江方可。”刘洪道:“可惜我今日有公事在身,不能撑船陪夫人同去。”

    “无防,只要备好船只,我自去便可。”温娇道。

    说罢,那刘洪便唤王、李二位衙差弄了条船只,并让温娇带着丫鬟一同上了船,往金山寺行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