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父辈的信仰 » 第一卷 第一章 006 青春的记忆3

第一卷 第一章 006 青春的记忆3

    1977年激越而清脆的铃声在沉寂了多年之后的高考考场重新响起,曾经一度秋风萧瑟的大学之门,终于以考试录取的方式,向翘首以盼的莘莘学子打开。

    希望本无所谓无、无所谓有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相信鲁迅先生的话,这不仅仅是学习所致,重要的是在实践和奋斗中切身体验。父亲说“高考年年有,岁岁人不同,青年一代坚定走高考之路,是人生之首选,因为高考而奋斗,甚至一生坚守“掘金”与文化结缘,念天地之悠悠,由发奋至感念,由感念生敬畏,高考的伟大自在其中了。”那一年,也是无数的青年人迸发热情与希望的一年。很多知识青年从田间地头,带着裤腿上的泥走进考场,从此改变了生活的轨迹,更多青年人进入大学深造,成为国家栋梁。

    那一年,父亲刚好是应届毕业生,完全符合报考条件,用父亲的话说就是兴奋的好几天。县城下乡的几个知青哥哥终于可以脱产回家备考,再也不能向他们讨教课本不懂的问题了,不能跟他们一起上山捕猎,下河抓鱼、摸螺了。大伯比父亲大3岁,在父亲上高中的那年就参军去了,完全错过了这次机会。

    十月深秋的早晨。山村像往常一样安静。秋收后山坡上的田地又变成一片土黄色。阴沉的天空,灰濛濛的云雾,夜间下过一阵细雨,凉飕飕的风吹来深秋的寒意。父亲趁着周末,爬到后山那片苗竹林,挑了几棵年老的,砍了用石头敲裂浸泡几天,然后晒干就可以做竹柴了。竹柴比较耐燃,是我们村里当时常用的夜间照明设备。为了备考,父亲白天上课,晚上挑灯夜读。当然那会条件有限,不可能点蜡烛或煤油灯的,父亲点着“竹柴”,在宿舍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要么三三两两跑到学校操场上,要么跑到宿舍外大树旁,忍受着蚊子、山虫的滋扰。后面天气渐冷了,大伙拾来柴枝,在操场空旷地方点燃柴堆,大伙围坐一起,各自复习,互不干扰。学校的老师偶尔还会送点开水过来,而罗老师偶尔会偷偷的冲一茶盅麦乳精或者塞鸡蛋给父亲补充营养。

    距离高考时间越来越近了,而天气也越来越冷了。夜晚已无法在外面夜读了,学校更不允许在宿舍内点明火,条件较好的同学裹着被子,拿着电筒复习。父亲也曾跟爷爷要求带一根手电筒去学校复习,最终得到奶奶的否定。本身视力就不好,还只能借着周边同学的手电筒的余光看书,时常眼睛干涩、流泪。高考过后父亲才知道,当初罗老师塞给他的那根手电筒是他们家仅有的一根。

    短短半个多月日子里,父亲基本每晚是宿舍里最后睡的,而手电筒电池也是用的最多的,别人都是用了三两节电池,而父亲足足用了8节,电池有的是罗老师给的,有的是父亲寄养那户叔叔、婶婶给的。

    1977年12月11日,相信参加恢复高考考试的人们永远忘不了这天,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在冬天高考的日子。

    高考终于开始了,全县考生都在这一天提前汇集在考场外等候。而父亲是提前一天跟同公社的伙伴们攀山越岭走了一天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