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父辈的信仰 » 第一卷 第二章 022 新生1

第一卷 第二章 022 新生1

    命运就是这样蹊跷,无法言说,不是来得太早,就是来得太迟。当思绪与回忆交融的那一刻,就有种凝重感觉的生出,似乎悠悠然然的就延伸到坪山的茅草坡上,赤裸裸地直面那个时候所发生的许多事情……梦也就应然而生。一颗成熟的心灵,是需要磨砺的;人生有很多承载,是躲不掉的。

    此时已是深夜11点了,夜幕星河,明月悬挂,大地如霜,如丝如纱,夜风徐徐,秋虫呢喃。父亲在屋外团团转,有如热锅上的蚂蚁,时间似乎也故意跟他作对,走的极奇慢。与麦容的买卖已步入正轨,父亲不再事事亲为,等林场砍伐满一车木材就安排大伯去装车,然后一起送往莞城,回来时再带点日用百货杂货放在爷爷那里卖。用现代的说法就是带货的,而爷爷那供销社店铺就是卖货平台。

    早上出门前,母亲说感觉胎儿有点动静,应该快要生了,让父亲别出远门。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不送往医院呢?”前文一直在说,通往外面的路是一条泥巴路,很狭窄,且坑坑洼洼的,能送出去估计对胎儿会造成非常大的伤害。前些年还出过一则新闻,那年夏天连轴大雨暴雨,洪水泛滥,村里通往外界的各条路都被淹了,刚巧村里有个孕妇的准备生育,又无法送到镇上医院,还好现代科技通讯发达,整个生产队都齐心合力,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用挖掘机、铲车等机械设备以接力的方式把孕妇送出去,同时镇上医院也做好接生准备,在进入产房的那一刻,孩儿已经自己出来了,最后才确保母子无恙。

    父亲骑着爷爷的“大罗马”28寸自行车到大队部安排好工作,请了假,一整天在家里忙里忙外的,村里专业接生婆是个50岁开外的老婆子,在道路不通的山村里格外受人尊敬,锅里的热水已经反复烧开,剪刀、铜盆、新毛巾等一应俱全,有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奶奶也收起平日的嘴脸,一半兴奋一半焦虑的等待。

    岁在而立,稚子初生,初为人父,欢愉之耳。“哇”一声婴儿哭声破空雷鸣,打破了寂静的山村夜晚,也激起了父亲内心的涟漪,卸下了紧绷一天的神经。“恭喜恭喜!母子平安!”接生婆一脸疲惫推开房门,利索的踏出房门,给正在等待的众人道喜。奶奶激动的握着接生婆的手,顺着一封红包塞入对方口袋里“辛苦您了,辛苦了。”

    智者远虑在前,忧患余生,唯恐天之苍苍,地不覆载,往往忘却做人的根本,于清高厌世中离亲叛众,人情疏远而孤苦零丁,大智不足而大愚过之,纵有生命的辉煌亦迟早被人潮所遗弃。都说“天道酬勤”,只要付出了,上天就会给予回报,孩子的降生可谓是上天给予最理想,最满意的答案了。

    山村里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传统风俗习惯叫作“点灯”,每年按村里男丁出生时间排序,最早出生的叫“灯头公”,其他的叫“灯仔”。每年农历正月会有一系列活动,类似于祭祀,敬告先祖,后继有人了,请先祖保佑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就是在农历正月初九接灯(“灯头公”家统筹,事先在外面订做灯笼,正月初九那天由“灯头公”家里人去挑回来,然后其他“灯仔”家轮流挑,一直接回祠堂,悬挂高出地面(灯笼不能碰到地面)。正月十三那天各家新生儿会宴请亲朋好友,下午开始吊起来,叫(上灯)。“上灯”前,各家各户还要在灯笼中间的油碟里添点食用油(现在为了安全,很少用油灯了,每年都筹钱买灯泡),叫“添灯”,寓意添丁。然后晚上8、9点先由村里的妇女们在祠堂中央摆上几桌酒菜,10、11点到男人们,这就叫“喝灯酒”。从正月初九到十三,那几天可以说是山村里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期间,每天早晚要去祠堂烧香祭拜,有个词叫“早出晚归”,寓意着把先祖们晚上“请”回来,早上“请”出去。所有的习俗都体现了“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如果生了女孩,就仅仅是草草了事,最多就是在满月当天宴请一下亲朋好友。

    一声啼哭昭告天下,二人转变成三人行。四体要勤五体要伏,人仰马翻也要带笑。孩子降生是父亲这些年最大的幸福。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看着一个携带着自己基因的生命诞生,同时也是你的生命的延续。家,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