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父辈的信仰 » 第一卷 第二章 033 坎坷1

第一卷 第二章 033 坎坷1

    《孟子》有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人生太短,磨砺太长,历经磨难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挫折与磨难总是千姿百态,有的很容易就克服了,而有的却只能望而却步,讪讪绕行。

    1981年的夏天,母亲已经怀胎5个月了,肚子已凸现出来了。这天从坑头村回来的邻居告诉母亲,外婆病了,想让母亲过去稍住几日,这让父亲有点为难了,坑头村距离村里不远,翻过一座山就到了,可山路崎岖,父亲恰巧接到通知要到公社去开会,又不放心母亲一个人挺着大肚子,带着刚刚蹒跚学步的孩子走山路。奶奶知道后主动提出帮忙照顾孩子,让母亲放心过去。

    得知母亲要去坑头村,马骝松主动提出把母亲送到山脚下,母亲出门前抚摸着孩子的头,轻声细语地跟孩子说“好好听奶奶的话,妈妈明天就回来。”强忍着孩子的哭闹声,母亲挺着大肚子,坐上自行车尾座。妈妈把孩子带到供销社,爷爷去公社的供销社办事了,两个姑姑已经出嫁了,三叔在公社中学上学,小叔也在上小学。奶奶一边看着店铺,一边逗孩子玩耍,倒是可以让她解解闷。

    下午,母亲在外婆家吃过饭后一直神不守舍的,总感觉心里落空空的。外婆以为她挂念着孩子,就让她早点回去吧,太晚了太阳都下山了。母亲怎么也没想到,当她回到供销社时,得到的信息是孩子已经没了。出门的时候孩子还是活蹦乱跳的,怎么说没就没了?这让母亲顿时晕死过去了;睁着眼迷茫、闭上眼彷徨、前行时懊悔、停下来沮丧、写不出寂寞、说不出感伤!

    中午吃午饭时,孩子刚开始有点呕吐,吃什么都吐出来了,奶奶以为孩子的肠胃不好,也没太在意。午饭后,怎么哄孩子都不肯睡,而且还有点发烧,这才把奶奶吓到了。而当时家里就只有她和孩子在,大队部的人都回去吃饭了,手忙脚乱的奶奶很是无助。于是奶奶就跑到马路边大声呼叫“救命!救命!”,这才把周边的村民惊动了,有个村民才用家里的拖拉机把孩子送到公社卫生站。然而,卫生站医疗条件有限,再把孩子送到县城医院,可等到了县城,孩子已经去世了,无奈之下奶奶只能把遗体留在医院。(按以前山村的风俗,孩童夭折了,遗体是不能带回家的,也不能进行埋葬的)。

    父亲回到大队部,听到这个消息时,立马骑上自行车往医院赶。到了医院太平间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在太平间的门卫带领下,父亲见到了孩子的遗体。那天晚上,父亲第一次如此放声大哭,那么的无助,那么的凄凉,愁云惨雾,悲痛欲绝。

    这是真事,后来父亲说,如果我这个大哥还在世,估计后面就不会把我生下来了。当然这是后话了。

    丧子之痛,无法言表。父亲走晚上的县城街道上,此时周围的喧闹与繁华皆与他无关,整个世界突然变暗了,视线模糊了,心脏也变得异常的沉了,脑子里一片迷蒙,身体开始失重,似乎要飞起来;一种掉入黑洞般的感觉变成泪水从眼眶中夺眶而出。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心无旁骛地坐着,闭上眼睛,用心感受呼吸,缓慢吸气,再缓慢呼气。父亲努力的调整自己的情绪,可孩子那一笑一颦,一举一动,仿佛就在眼前,伸出双手呼叫“爸爸、爸爸”要抱抱。

    当允许自己充分感受伤痛时,也就开始放下关于自责和内疚的消极思维模式了。那天晚上,父亲骑着自行车是边摔边走才回到山村。没有责怪,没有怨气,很平静的,一身泥泞的出现在母亲面前,也没有跟爷爷奶奶说一句话,扶起母亲,“我们回家”。

    半路上遇到了马骝松和邓林拿着手电筒,他俩原本是准备睡了,听刚从林场回到村里的邓强说他经过大队时听说孩子没了,父亲去县城医院了,母亲还在爷爷那里,就担心母亲身怀六甲的,会出什么问题,这才摸黑去爷爷那里看看能不能帮上忙。他们接过父亲的自行车和挎包,默默的在背后给父亲照明,一句话也没问。

    痛过之后就不会觉得痛了,有的只会是一颗冷漠的心。当尘埃落定,孩子你也只是我生命中的过客,过去的既然已经定格,那就让它尘封。第二天,父亲偷偷爬到亲生奶奶的坟墓前,点了几柱香,把昨夜从孩子身上剪下来的头发用布包着,在奶奶的坟墓边上用手刨了个坑埋下去了。“妈,在下面找到您的孙子,好好照顾他”。“砰砰”父亲含着泪狠狠的磕了几下。

    如果说母亲有没有怨恨过奶奶,答案是当然有的。就算当时的各种环境都不如现代,但是要是有心去救一个人,是有很多种方法的。为什么不找大队里的土郎中给孩子看看?为什么不去叫大队主任?而且当时父亲就在公社开会,为什么孩子送到卫生站后不马上叫人去通知父亲呢?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至今父母亲都没有跟我们说过,以上的版本是奶奶以前跟我们说的。后来,有一次爷爷又跟我们说了另一个版本,跟奶奶说的相差不大,就是中间有一段差异。在发现孩子不对劲的时候,其实当时有一辆拉木材卡车经过,奶奶把他拦下来了,但是司机是以前追求过奶奶的,对爷爷有意见,就不肯让奶奶带着孩子坐他的车去公社卫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