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兴唐世宗 » 第九章 使团入京

第九章 使团入京

    长安城内一处不知名的小土窑,之前被李规踢晕过去的一名千牛卫军士悠悠转醒,只见他双手撑着地面,看着周遭一切。待到意识完全恢复,军士忍着剧痛,跑进土窑之中。

    一片狼藉的情景映入眼帘,千牛卫袍泽横七竖八的躺了一地,最重要的是看押之人不翼而飞,这可是掉脑袋的重罪。

    军士有些不知所措,他不知道如此隐蔽的看押地点,为什么会被逆党侦知,也不知道逆党救人时为什么不一刀将自己杀了,自己死了一了百了,还不会牵连到家人。

    看到趴伏在墙角的上峰,军士三步并作两步凑了上去,用手探了探上峰的鼻子。感受到鼻孔呼出的微弱气息,军士先是将其身体扶正,然后双手搭在昏迷的千牛备身双肩,用力摇晃,同时嘴中不停的呼唤晕死过去的千牛备身。

    “备身,醒醒。”

    “醒醒,醒醒。”

    “备身,快醒醒,出大事了。”

    呼喊间,陷入昏迷的军士陆续苏醒,看了一眼周遭情况,回想起昏迷前的一些情形后,加入到了唤醒千牛备身的队伍当中。

    “备身。”

    “醒醒。”

    ......

    急促的声音在土窑中响起,呼喊良久,仍不见千牛备身张纪有苏醒过来的迹象,一个千牛卫军士道:“弟兄们,现在这么个情况,我们该怎么办?”

    “要不大家跑吧?”

    “跑?你跑的了,你的家人跑的了吗?”

    “那你说怎么办,在这等死吗。”

    “先将备身唤醒吧,他可是勋贵子弟。”

    这时一道威严的声音制止了众人的谈论:“都别吵了,刘金失踪,这么大的罪责谁都担待不起,备身他也不行,他又不姓武。”

    说话的正是最先醒来的军士,只听他接着说道:“跑是跑不了的,弟兄们的家都安在长安城内。”

    “王头,那你说怎么办?”

    “为今之计,有两条路摆在面前供我们选择。第一,大家当作不知道这件事,平日里该怎么做,以后就怎么做,等虎将军回来后再做定夺。”

    “还有一条路呢?”

    “第二嘛,大家一死了之,说不定还能为家小博到一笔不小的抚恤。”说到这,军士露出狠厉的眼神,说话也重了许多:“刘金的重要性不肖我说,弟兄们也应该清除,弄丢刘金,这么大的罪责没人抗的起。

    不如一死了之,然后放把火烧了土窑,这样你我弟兄虽死,却可保家人无恙。”

    将自己的两个法子说出,最开始醒来的军士看向众人,问道:“弟兄们,你们是愿意等虎将军回来,还是选第二条路。”

    “我选第二条,就算虎将军回来,我等估计也难逃一死,到时候说不定还会连累家人,不如现在就死,大家也算是搏斗劫囚凶徒,力竭而亡。”

    “对,我也选第二个。”

    很快除了还在昏迷的千牛备身,剩下的众人已经做出了选择,大家一致决定以自己的死换取家人无恙。

    不多时,土窑内升起冲天火光。

    而这时,干完活的虎敬晖紧赶慢赶来到长安城土窑,看到的却是一片废墟。

    “阿兰,土窑失火,刘金不知去向。”

    “什么!怎么会这样,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

    “应该是在我离开的那几天,没想到除了阿兰你,还有人在打刘金的主意。”

    “阿兰,计划怎么说?”

    “事情到了这一步,不管有没有刘金,都只能按原定计划正常进行下去。”女子顿了顿,望着眼前的心上人,深情地道:“阿晖,你会一直帮我的吧?”

    “我不会让任何人伤害到你,除非我死了。”

    女子娇笑一声,一把扑进男子怀中。

    第二天,突厥使团跋涉数千里,耗时数月,终于抵达长安。

    宏伟壮丽的长安城一片欢腾:号角连天,鼓声动地,礼炮阵阵;城南门旌幡蔽日,彩旗飘飘,人潮汹涌。

    通往皇宫的朱雀大街上净水泼街,黄土垫道,左右卫府兵盔明甲亮,旗帜鲜明,拱卫在宽阔的大街两侧。

    喜欢看热闹的长安居民,自发地拥到大街两侧观看这盛大的欢迎仪式,众人议论纷纷:

    “打了十几年,总算是盼到这天了!”

    “是呀,再也不用充兵到边关去了。真是苍天有眼呀!”

    “哎,我两个弟弟都死在边塞。这仗要是再打,我的两个儿子也保不住了!”

    “听说这次突厥使团进京,就是为了要和朝廷重修旧好,永绝战患。特使就是突厥可汗的兄弟!”

    “看,来了!”

    鼓乐之声大作,仪仗卫队远远而来。前列飞虎、飞熊、飞彪、飞豹四色军旗,七十二名壮硕魁梧的“将军”开道,后随五百名左右金吾卫府兵。

    仪仗之后,是悬着大周的赤旗和突厥国的狼头旗的大纛。再之后,十二卫府兵衣甲鲜明,各依序列徐徐开来。突厥使团在礼部官员和左右骁卫的簇拥之下,缓缓经过朱雀大街,朝着大明宫方向行进。

    庄严肃穆的太极殿外,羽林军拱卫在宫门和大殿两侧,长长的通道上空无一人。

    殿内,大周皇帝武瞾头戴通天冠,身着衮龙袍,雄踞于宝座之上;丹陛下分列文武元宿、王公重臣。

    武瞾的目光扫视了一遍殿中群臣,轻轻咳嗽了一声,露出一丝微笑:“想不到,众卿的腿竟然如此坚固顽强!”

    所有的朝臣面面相觑,不知此话是何含义。

    武瞾笑道:“自五鼓入朝到现在,已有两个多时辰,众卿竟还能如此直立,真是令朕自叹不如呀!”

    众臣这才释然,发出一阵会心的低笑。

    “气分清浊,清浊相抵其气方能顺畅。这殿里的气氛太浊了!”

    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张柬之越班奏道:“陛下,不知这个‘浊’字指的是什么?”

    张柬之乃当朝重臣,永昌元年以贤良方正科入仕,提拔为监察御史,后出任台州、蜀州刺史,现为大周宰相。

    武周和李唐均采用“群相制”,凤阁和鸾台最高长官为天然宰相,五品以上的职事官再加“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衔后,即步入宰相行列。

    一如此时的张柬之,本官为凤阁侍郎,因加“同平章事”而拜相。

    武瞾笑了笑:“两国罢战言和,固然是我天朝之幸,然更是突厥之幸。因此,众卿不必过于凝重,放松些才好。一会儿,突厥使者到来,要让他们看到一团和气,而不是一团凝气。和气自然一切顺畅;而凝气则会令我泱泱大国自暴其弱,令夷狄小看。”

    张柬之恍然,说道:“陛下明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