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争雄天下 » 第二十三章 翼州前夕

第二十三章 翼州前夕

    翌日清晨,本来对顾项不怎么看好的韩当,态度恭敬了许多。

    关羽张飞亦是如此,虽对自家公子没有怀疑过,甚至佩服之至,可那多数是因为被其击败。

    但以此次带兵打战来看,虽然看似年幼,还有些稚嫩,却行事冷静沉稳,一战足以充分的证明了其实力与能力。

    再加上孟县的时候,好似早就料想到会天下大乱,提前布局。

    这每一件事都在提醒韩当、张飞、关羽等人.....

    自己的这位公子不是池中物,将来前途必定不可限量,又有自己等人辅佐只要能立功,封侯拜相不在话下。

    又何必舍近求远,去中原到处奔波,这不就是最佳的归宿吗?

    幽州渠帅一死,剩余残兵败将混乱不堪、人人自危。

    在渔阳郡修整几日后,安抚好百姓,解决掉隐患,随后便发文召回逃离的官吏,便准备发兵广阳郡。

    大败敌军后军中士气暴涨,渔阳郡想跟随讨贼的百姓义士越来越多。

    到最后军队不少反增,扩大到了一万,将近五百人自带马匹,不由感慨幽州虽苦寒,但骑兵的优势,是真的大。

    可顾项没有将所以人带上战场,而是留下渔阳郡招来的两千兵马,用来守城,保护百姓。

    得知是为了渔阳郡考虑,新招的士兵没有不满反而觉得顾项仁义。

    当带兵临行前,百姓们又到城门口送别,一个个犹如生死离别般泣不成声,随着一声“恭送将军”,顾项在百姓的目光下渐渐远去。

    几日后,行军到广阳郡城外时,只见城内乱成一片,城墙上哪还有贼军的身影。

    顾项可不认为黄巾贼会用空城计,只派了少部分军队进城帮忙制止内乱。

    将那些烧杀抢掠之辈全部处死,不管其是黄巾贼还是百姓,作恶者皆成刀下魂。

    再下令其余军队安营扎寨到南城门,待平定内乱,安抚好百姓,南下直取涿郡。

    又是几日过后,招募了部分兵马留守广阳郡,在百姓的拥护下,送别顾项领军离去。

    当再次来到涿县,依旧没什么改变,顾项微微惊讶,但回想了一会,得知前方卢植率军再与张角大战,贼军根本管不过来幽州。

    于是如此前一般,一部分进城治安,一部分去南城门安营扎寨。

    这一路走来算算日子也大半个月了,期间虽然没有收下百姓分耗,但那些豪强富商的钱粮顾项那是一点都没手软。

    加上哪一战在渔阳郡、广阳郡、涿郡,等地得来的战利品,虽然少部分还是留在各郡府库,以防万一,就算这样,顾项军中也已千人带甲。

    本来屯了一年多的军粮,够行军十个月左右,犒赏了三军后,耗费不少,只剩七个月所需。

    但各地豪强富商的贡献,可以说,顾项大军将近两个月的军饷,大部分都由他们补上。

    有了这些钱粮和兵器,顾项信心再次暴涨,将俘虏来的贼军安置在城内。

    这些人一路上提心吊胆,在听说能分地安家,个个感恩戴德,再加上军队的威慑再想作乱基本上不可能,毕竟起义本就是为了活着。

    之前只安排了少部分俘虏在渔阳郡、广阳郡,毕竟都是新兵,安置太多先不说管不管的过来,资源也是有限。

    顾项也不可能拿军饷安置,那可不是自己的地盘,这么干虽然有好名声,但百姓又不会跟自己走,那不是为以后的敌人养兵源。

    主要还是怕再起叛乱,苦了百姓,所以大部分还是带来了涿郡。

    除了开辟新田,还将那些被杀光的部分豪族田地,分配给百姓,能耕种的先种起来,以免错过了时节,赶不上秋收。

    目前的粮食还是以五谷为主,蔬菜更是少的可怜,如果能有小麦、玉米等...高产量粮食,也就不至于百姓生活如此艰难。

    黄巾起义根源,本就是灵帝贪图享乐,宦官都是其次。

    毕竟这天下的主人是灵帝自己,他若是明君,便不会听信谗言,导致百姓被一级一级压榨、剥削,从而反叛。

    十日过后涿县在顾项的治理下安定许多,再休整一日便准备发兵翼州,加上最新情报传来,卢植已经带兵过河进入翼州,接连数战大败张角,斩杀贼人过万。

    翼州的黄巾军已现败象,正在不断往后退。

    这也跟顾项记忆中的剧情,基本吻合,除了自己这个异类的出现。

    知道张角很快就会退回广宗,但因为监军左丰的出现,卢植不愿贿赂,被左丰诬陷,免职并押往洛阳。

    下一个调往翼州的将领,便是东汉终结者,导致群雄分割的最大“功臣”董卓。

    而此时的董卓因灵帝未死,尚未露出爪牙。

    之前的他还是一位能征善战的武将,成长于凉州,好结交羌人。

    汉桓帝末年,董卓被授为羽林郎,跟随护匈奴中郎将张奂讨伐汉阳羌人,粗猛有谋,力建战功,拜郎中。

    历任广武县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因事免职。

    得到司徒袁隗征辟,出任并州刺史,有这样的战绩,让他接替卢植也是情理之中。

    在顾项心中,董卓就是披着羊皮的狼,只是还没遇到,为之需要显出原形的时候。

    不过从另一面想,如果没有董卓,便没了废立天子这件事发生。

    顾项按当时的三国走向去思考,天子还在,估计除了袁术这个称过帝的比,没人会愿意,做这个开启乱世的钥匙,毕竟开启的代价是必死。

    除非你一人,有对抗一国之力,但如果有,历史便不会发生群雄分割。

    可要是说一个幼帝,在乱世已现的情况下,还能坐稳、并稳固帝位,那顾项更不相信。

    如果有这个能力,也就不会发生董卓废立这一事件,所以董卓的价值,也是无法估计的。

    他要是早死,天下依旧难平,而且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出现第二个董卓,但他没死,却给了天下,一个迎接新生的机会。

    虽然代价很大,但那次太平,不需要付出代价。

    在顾项看来汉朝就像夕阳西下的老者,何必为了让老者多活几天,牺牲数以万计的百姓,最后还是逃不过,改朝换代的命运。

    而不是在乱世,挑选下一个朝代的继承人,避免让更多的百姓受尽苦难,顾项很直接的想到自己。

    最起码在历史上看来,百姓更愿意战死,也不愿被饿死。

    虽然这也是没得选的原因,但从军有饭吃,所以长痛不如短痛,短暂的牺牲会迎来一个盛世,与长时间的安稳。

    想明白的顾项,再加上,有心争雄天下,并且此时,董卓还是朝廷命官,于情于理,都不想去做,费力不讨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