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动物聊斋 » 猎人和驼子

猎人和驼子

    那年冬天,这人带着另外三个猎人,一人牵着一只猎犬,准备到坐仓沟去掏仓子。

    驼子很凶,被人从冬眠中吵醒更加厉害,去掏仓的猎人,一般要约至少两个以上的猎人一起去,防止射第一箭的人失手后,其他人还可以补射,或采取其它应急措施。

    到了坐仓沟,由于天气寒冷,呵气成霜,他很快发现一根粗大的枯憨大杨筒子,孤立在沟边,开口端积着一层厚厚的霜花,那是狗驼子呼出的热气形成的。

    单独的枯木筒子,掏仓时不易惊动旁边坐仓的驼子,四人便轻轻地走上去,决定掏这根憨大杨的仓。

    上去后,他们发现枯木筒子外面,布满了狗驼子上下爬时的抓痕,从最深的抓痕可以看出,这是一只不小的狗驼子。

    他拿出了斧头,其他三人则拿出了射杀大型猎物的重型弓箭,放出了猎犬,然后一齐用箭,对准了憨大杨的开口端。

    一切准备好之后,他才走上前去,拿着斧头敲打树干,这就是“叫仓”。

    几声空响之后,里面果然传来了狗驼子愤怒的咆哮声,接着又传来了爬树筒子的空响声。

    听到动静后,他立即走开了,手提着斧头,以提防意外。

    憨大杨的开口端,很快就出现了一只半大个的狗驼子,其中一人,对准前胸护心的白毛放了一箭,它便掉了下来。

    没有想到,还有驼子在里面。

    当第二只半大驼子,刚露出上半身,也被射中而掉了下来,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

    第三只狗驼子很大,四人都以为这就是那只带崽的母驼子,一箭射中后,母驼子却没有死,怒吼着用手拔掉了箭,还立即掉转身子,以树筒子作为掩护,用一对有力的前肢搂着树干,开始往下滑,准备向人反扑。

    一人跑到树干另一边,射中了它的后背,却不足以致命,四人很快意识到了危险,赶紧让四只猎犬冲上去,截住了母驼子,不让它伤人。

    其他三人,也转到了母驼子所在的那一边,他则手持利斧,其他三人也拈弓搭箭,随时准备下手。

    这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空筒子里面倏地又钻出一只硕大的母驼子,这才是带崽的母驼子。

    原来,母驼子有一个习惯,就是将上一窝听话的母驼子留下来,以姐姐的身份,帮忙照顾下一窝的弟弟或妹妹,跟着学习如何带幼崽。

    先前那只母驼子,便是上一窝的,体型明显地比前两只大很多。

    四人开始慌了,要同时对付两只大驼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趁猎犬与驼子周旋时,赶紧开始逃命。

    但他们太贪了,见地上已死了两只小驼子,再杀死两只大驼子的话,就大告功成了,以后还可以在其他猎人面前吹牛。

    前面的母驼子,刚一落地便遭到了猎犬的围攻,但有两只猎犬被拍断了脊背,瘫在地上哀嚎。

    趁两只猎犬与驼子周旋时,他拿着斧头,带着三个猎人,一起来对付最大的母驼子。

    可是,这只母驼子很狡猾,下到雪地上以后,立即像人一样站了起来,并用左前肢挡住了前胸的护心毛,根本不给猎人射箭的机会,然后才向他们扑上来。

    他是组织者,在这种情况下,只好硬着头皮,率先手持利斧,向大驼子劈了上去。谁知笨重的大驼子,反应速度一点也不慢,立即用左前肢挡住了利斧。

    利斧在驼子的前臂上,砍出了一条很深的伤口,鲜血一下子就喷了出来,溅了他一脸都是。

    母驼子发出了“嗷嗷”的怒吼声,趁血迷糊了人的视线时,立即伸出带钩的右掌,将他拍翻在地。

    见人倒在地上,它立即放下一对前肢,伸出粗糙的长舌头,在半边脸上一舔,他立即发出了撕心裂肺的惨叫声。

    幸好,另外两个猎人及时射出了两只箭,另一边的猎人和两只猎犬收拾了前面那只母驼子,也赶过来助阵,才救回了他的一条命。

    混战之中,趁两只猎犬拼命咬住母驼子的时候,其中一人从地上捡起利斧,狠狠地砍在它的头上,母驼子受了重伤,才倒在了地上。

    不过,在倒地之前,它又将两只猎犬拍残,犬再也爬不起来了。

    另外三个猎人,两个已被抓伤,见地上的母骆子,仍然没有翻掌,再也顾不上什么熊掌、熊胆和猎犬了,赶紧架着他回来了。

    ——摘自我的作品《成吉思汗的动物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