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要当太子! » 第4章 责任

第4章 责任

    岐州地处关内道西部,境内有渭水经过,是洪灾最为严重的地方。

    前往岐州的路上,唐俭只是对李愔保持着基本的礼仪,并没有多热情。

    李愔知道这位秦王府旧臣不会为己所用,除却必要的敬重外,他也没有刻意交好。

    因此,二人便很有默契地保持着这样泾渭分明的状态,一直行进到岐州境内。

    距离岐州治所雍县越来越近,路上的难民也渐渐多了起来。

    天色有些阴沉,一些难民们背着包袱,蓬头垢面地沿着官道,朝东方缓缓前进。

    李愔眉头微蹙,翻身下马,向难民们走去。

    杨道整和其余护卫见状,也迅速下马跟上,隐隐护住李愔。

    李愔拦住一年轻男子,行礼道:“敢问兄台,你们这是要去何处?”

    “不敢,不敢。”年轻男子见杨纪他们甲胄齐备,眼中闪过一丝恐惧。

    他扔下手中木棍,抬手朝李愔行礼,说道:“回公子的话,我等不得已,想去长安寻条活路。”

    李愔看出男子的顾虑,脸上露出笑容,对杨道整说道:“给他拿一块胡饼。”

    “喏。”杨纪拿出一块胡饼,递给男子。

    男子接过胡饼后,并没有舍得直接吃。

    他拿着饼,对李愔拱手感激道:“多谢公子赐饼。”

    “这饼你先收下,我有些事情想要问你。”李愔面带笑意。

    “公子尽管问,小人定会如实相告。”男子说着,小心地将胡饼放进包袱里。

    李愔见旁边都是行走的灾民,便指着一处竹亭,说道:“我们去那边。”

    说完,他先向竹亭走去。

    在李愔一行人后面,唐俭透过马车窗口,看着李愔刚才的所作所为,眼中不由闪过一抹异色。

    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

    这位蜀王殿下,倒是令他有些刮目相看。

    “家主,是等蜀王殿下回来再出发,还是继续向雍县前进?”车夫在外面问道。

    唐俭想了片刻,说道:“先行一步也无妨,继续走。”

    于是,两百余名左武卫士卒护卫着唐俭的车驾,向雍县方向缓缓行进。

    竹亭本来几个灾民正在歇息,见李愔等人朝竹亭走过来,立刻逃跑似地离开。

    李愔愣了片刻,才明白这些灾民为何如此惧怕。

    他本想让杨道整给他们发些胡饼,可转眼间,几个灾民就没了影,便只好作罢。

    “你是哪里人?”他看向年轻男子。

    “小人名叫赵四,是岐州陈仓县人。”男子抱着包袱,恭敬地答道。

    李愔点点头,又问道:“你们为何要去长安?难道是州府官吏赈灾不力,没有给你们发放赈灾粮食吗?”

    水灾发生后,岐州向朝廷告急,长安方面已经紧急调拨二十万石各类粮食运到陇、岐二州。

    按道理,这批粮食可解燃眉之急,这些灾民又为何要背井离乡呢?

    “公子误会了,刘刺史是一个好官。”赵四解释道:“只是这次灾情极为严重,官府手中的粮食有限,根本无力救济所有灾民。”

    “刘刺史为了让我等活命,这才打开沿途关卡,允许我等前往长安就粮,自寻活路。”

    李愔心下了然,为了减少运粮途中损耗,尽最大程度地救济灾民,移民就粮是大唐的一项重要救灾措施。

    岐州刺史刘程远下达这样的命令,倒也合乎朝廷法度,情有可原。

    不过,想来这位刘刺史在岐州是待不长了。

    因为移民就粮会导致当地的人口减少,使均田制和府兵制遭到极大的破坏,对地方官员的政绩影响很大。

    过了片刻,他又问道:“此次岐州的灾情如何?”

    赵四答道:“小人自幼在陈仓生活,从未见过这般大的暴雨,整个陈仓约有六成左右的百姓受灾,渭水两岸的田地尽数被淹没,听说虢县、郿县的灾情更为严重。”

    听罢,李愔默然。

    贞观年间的大唐,已经初具盛世气象,可由于小冰河期的影响,疆域内却是水灾、旱灾常年发生。

    一旦爆发灾害,以这个时代的救灾水平,很多百姓即便不会死在饥荒中,也会死在各种疫病之下。

    在几人说话时,竹亭外飘起了细雨,一片朦胧。

    在李愔得到想要的信息后,赵四也没有久留,起身便要告辞。

    临走前,李愔又让杨道整送给他两个胡饼。

    看着赵四走出竹亭,捡起先前丢下的木棍,与其他灾民混在一起,冒雨沿着官道缓缓向东前进,李愔心中突然升起一种责任感。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不用等雨停了,继续走。”

    “喏。”

    …………

    唐俭乘坐的是马车,速度并不快,两刻钟的时间,李愔一行人就追上了大部队。

    忽然,唐俭的车驾停住,唐俭从马车里走出来。

    他朝李愔行礼,邀请道:“殿下,外面雨大,不如先到臣的马车里避雨如何?”

    李愔犹豫片刻,点头答道:“如此也好,多谢莒国公。”

    其实雨并不大,不过一来盛情难却,二来李愔以为唐俭是有事找自己,故而没有推辞。

    进入马车后,李愔才发现车内布置颇为奢华。

    织锦为面,覆盖车壁和顶部,三块锦绣裀褥当作坐垫,供人乘坐,颇为柔软和舒适。

    唐人多骑马出行,乘车外出的倒是少见,不过李愔想到眼前的老者已年过半百,顿时似有所悟。

    两人坐下后,队伍继续向雍县进发。

    唐俭先是问了一些蜀地的风土人情,而后才装作不经意地问道:“殿下刚才可有问出些什么?”

    李愔心中一动,将赵四说的一切如实相告,并没有刻意隐瞒。

    唐俭听罢,沉吟片刻,又问道:“依殿下看,此次巡察应当如何进行?岐州刺史刘程远该如何处置?”

    李愔琢磨不透这老狐狸的想法,直接答道:“父皇让我随莒国公同行,乃是让我前来历练,巡察之事自当由莒国公做主。”

    他并无多少处理政事的经验,这次来岐州巡察,只带了眼睛和耳朵,早已打定主意不插手。

    听到这话,唐俭先是愣住,又笑出了声。

    “殿下自谦了。”

    经过这番试探,他对李愔已经有了不同以往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