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独掌道纪 » 第二百三十二章 搬运水火,炼形得神

第二百三十二章 搬运水火,炼形得神

    师爷!

    听到熟悉的声音,白启险些惊到,他强忍住环顾周遭的打量动作,仍旧站在莹白石碑前,好像犹豫不决。

    “有静气,好徒孙!勿要惊慌,这是师爷黑心煞掌当中的一招,名为‘黑白无常",可以将气机附着他人,如影随形,追踪万里。

    本想着看能不能再钓一个四逆教的妖人,如今正好派上用场。”

    师爷你当真是武夫么?

    怎么连道修的神魂锁定都会?

    甚至还能避开心意把所凝练的敏锐五感!

    白启心下腹诽,顺势感慨师爷的老辣。

    拿自个儿打窝钓大鱼,都不知会一声。

    万一义海郡还有其他的四逆教妖人,绝对又要栽师爷手里头。

    他略微运转《蛟伏黄泉经》,果然发现一缕极其淡薄的黑气。

    不似念头般显眼,更无恶意夹杂,难怪会被映照内外的浩瀚心海忽略过去。

    “师爷,这是啥地方?”

    他暗暗问道。

    “白阳圣地万龙巢,有着修道奇珍,三车宝药,大还神丹!”

    陈行提前留下的那缕黑气,内蕴四练宗师的一丝神意,纵然离体也具备充足灵性。

    “东、西、北三条路,乃是采摘三车宝药,熔炼大还丹的过程。

    好徒孙,你先去东边,采得‘壬铅"、‘阳火"、‘甘露",再返回此地,一路向西,降服‘白玉蟾"、‘龙虎将"、‘重楼卫",继而顺北走,取‘坎离鼎"、‘雌雄剑"、‘泥丸气"。

    九九俱全,可成造化。”

    陈行交待完毕,那缕黑气迅速沉寂,免得遥遥相望的陈隐觉察。

    “真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白启感慨,依着师爷所说,这座名为“万龙巢”的内景地,孕育奇珍宝药,对修道裨益极大。

    但要不懂个中关窍,只怕是入金山而空归。

    “道丧之后,大量传承断绝,尤其是道经,倘若没有注释,压根就看不懂。

    这就是师门的好处,有长辈负责引路,指点迷津,勘破疑难,解答疑惑。”

    他左顾右盼,故作迟疑,随后确认方位,向着东边的莽莽山势走去。

    “肉身行气,河车为‘羊"、‘鹿"、‘牛",时缓时急,时重时轻。

    行气之妙,变化无穷,须得不断揣摩,等你到这个境界就明白了。

    念头炼神,则分作大、小、紫河车三等,放在道丧之前,唤作‘筑基"。

    正所谓,筑基者,采彼气血,补我精神,精神虽壮,又恐动摇,于是以壬铅制之。

    而‘壬铅",乃天地交合,混混沌沌,虚无窟子中产生一炁。

    铅之体,有气无质,清而上浮,并不容易采得。”

    白启遵循莹白石碑的指引,向东行了一百二十步,见到一株形如珊瑚,巴掌般大的红艳药草。

    “这是‘绛珠草",能消解寒热,治愈燥邪,也算是一株小宝药了。”

    陈行见识渊博,宛若一部天文地理包罗万象的全书。

    无论白启瞧见什么,都可以给出详尽解释。

    “师爷,神魂有形无质,如何采之?”

    白启问道。

    直至此刻。

    他才发现自个儿那团还未完全凝聚神魂的念头胚胎,连手脚都没有,最多做到摄取,却无法拿捏。

    哪能完成“采药之举”?

    “这就是万龙巢被称作‘炼神宝地"的原因。它只能以神魂进入,其中诸般好物,皆要用念头炼化,无法带将出去。

    好徒孙,习武第一步,是拿捏气血,淬炼劲力,搬运到全身。

    炼神亦是如此,要把念头不断凝练,由虚变实,成水火之相。

    你所修持的功法品级上乘,入定抱胎也走得稳,领悟这一点,应当不难。”

    陈行指点道。

    由虚变实?

    成水火之相?

    白启仔细咀嚼师爷话中深意。

    那团胚胎也似的神魂念头,沐浴于丰厚灵机下,如同浸泡在温泉里受着滋养,一点点缓缓壮大。

    “入定,抱胎,之后就是存想,以存想之法,炼就神魂之形……收心调息,闭目存神,静之又静,清而又清,一切放下,全体皆忘,直至混混沌沌,杳杳冥冥……功夫至此,如天有冬,万物芸芸,各返其根;如日之有夜,亥漏沈沈……”

    白启默默体会那种玄而又玄的萌动意境,神魂就像根茎深深扎进泥土的草木,被融化的雪水浸润,开始抽枝发芽,茁壮成长。

    他反复咂摸那句“无烟似有烟,无气似有气”,藏于心神的墨箓陡然一震。

    【你明悟了“炼形得神之妙”,攫取“水火搬运之功”,资质蜕变,跃升‘盖世"。】

    “盖世奇才么?又将自己的资质评分提高了一些,也算当得起通文馆传人的名头了。”

    白启不由感到满意。

    但内心专注感受灵机入体,神魂壮大的舒爽畅快。

    并未掀起什么波澜。

    龙庭评定天下群英,将之划为数等。

    诸如“百年天骄”、“盖代奇才”、“千古独绝”、“旷世无双”之类。

    看似只有四等,实则门槛极高,跨度极大。

    以义海郡为例,百年一遇的天骄级别都极少,寻不出双手之数。

    盖代奇才更是一府之地的拔尖苗子,只要不半道夭折,日后定能在赤县神州占得一席之地。

    随着汲取墨箓当中的阵阵感悟,白启那团胚胎也是的神魂念头,愈发通透干净,宛若琉璃一尘不染。

    丝丝缕缕的灵机元气,好似皎月光华洒落,化为粘稠浆流,徐徐倾注进来。

    神魂念头有形无质,看得见,摸不着;

    灵机元气无形无质,看不见,也摸不着。

    可在白启悟出炼形得神之妙后,他的神魂念头变得更加敏锐细微,竟然真切感应到灵机元气的本质之形。

    像一匹柔顺丝绸披在身上,覆着神魂表面。

    刹那间,往常神魂念头离开肉壳的那种虚弱无力,就被一扫而空。

    “将神魂想象成一座透明无暇的琉璃玉樽,空空洞洞,灵机元气如同水银汞液,凝聚滴落,渗进颗颗念头,充实其内……这就是采气!

    采药,就是采气!

    怪不得师爷说,这座万龙巢乃修道宝地!

    道丧之前,各大真统法脉的内门弟子,才能被传授采气法,若是没有师长指点,只翻看秘笈,绝难理解明白繁多的隐语。

    而这方内景地,却可以令人自然而然,通过采药之举,行采气之功。”

    白启恍然,片刻后,颗颗晶亮念头被灵机元气填满撑大,好似婴孩长大,渐渐显出真实不虚的神魂形体。

    只是并非血肉之躯般坚固,像春水初生,溶溶漾漾,聚拢而成。

    “水火之相!无论修持什么功法,神魂都要化为水火性质,以水烹之饪之,以火炼之化之!这在道经书中,唤作‘调伏龙虎"、‘抽坎铅、制离汞、炼己性"。

    道艺修行,真是复杂艰深。”

    白启只在万龙巢待了不足半柱香,就觉得受益匪浅。

    很多道理,需要自个儿体悟才能深刻,旁人讲的再多,也很难产生什么实际用处。

    神魂如水、如涌泉,周流不息。

    那株绛珠草刚被采下,只是被念头卷过,就被吞掉药性,化为浓郁精华。

    “嘶!原来嗑药是这般舒服!”

    白启顿觉像服了大补药一样,尚且孱弱的神魂猛然膨胀。

    不再是混蒙一团,徐徐“长”出四肢。

    如此生猛的精进速度,实在叫人沉迷。

    ……

    ……

    “这小子道性如此之深?本教主还未现身指点他采药、采气的关隘诀窍,他就无师自通了?”

    暗中窥伺的陈隐眉头微皱,历代白阳道子,最快也要待个半日左右,才能渐渐领会采药采气皆为一体。

    最新“不过难关还在后头,东路三味河车大药‘壬铅"、‘阳火"、‘甘露",各有各的采法。

    白七郎迟早要吃个瘪,届时本教主再出手,让他晓得白阳一脉的雄厚底蕴。

    陈行啊陈行,等你回过神了,一切都为时已晚,生米早被煮成熟饭。”

    陈隐俨然胸有成竹,他把白启牵引到万龙巢,可不是无偿栽培。

    面对诸多宝药,以及炼神大丹的造化。

    白七郎岂能不心动?

    越是道性深厚之辈,越是渴念大道之妙。

    “本教主略施小计,就让白阳胜赤阳。”

    陈隐陶然自得,可这样的泰然神色并未维持多久,他就脸色微变,似是错愕意外。

    “以清静采壬铅!谁告诉他的?!”

    ……

    ……

    “壬铅是二气交姤,你的神魂要清且静,保持这种状态,目视三刻,遂可采之。”

    陈行教道。

    维持神魂清静,这一点不易做到。

    但只要白启运转《蛟伏黄泉经》,莫说三刻,便是三个时辰也无碍。

    亮铮铮的壬铅毫无阻碍,便被他采下。

    旋即继续深入,得见阳火——一缕儿臂般粗的腾腾气流,呈现金红色泽,如同精芒炽烈。

    “神魂如水,相冲阳火。”

    陈行又言。

    白启照做。

    再把光灼灼的阳火采下。

    最后就是甘露。

    “其性温,却难得。就像用手捞缸中水,所以你要以念头印之。

    念头如镜,映虚成实。”

    陈行再道。

    白启凝神,颗颗晶亮念头如琢如磨,通明洞然,映着那团透亮甘露。

    他不骄不躁,任由时间流逝也未有任何焦灼之意。

    不止过去多久,神魂倏然一凉,好似顺着额头淌下,注入心神交汇之处。

    最后一味宝药,甘露到手!

    ……

    ……

    “定有哪里出了差错!”

    陈隐眼中浮现浓重疑色,道性再怎么深厚,也没可能这样从容不迫,一连采得“龙虎玉液大还丹”的三味药!

    他神魂一跳,遁出内景地,陈行那具躯壳并无异样,仍旧在昏昏大睡。

    再次回到万龙巢的陈隐,还未想出个所以然,就见采全三味宝药的白七郎,并没有调和成丹,而是沿着原路返回,再往西去。

    这位自忖妙计的白阳教主心下莫名一乱,好似引狼入室,把贼人带到收藏金银珠宝的库房:

    “不好!这小子,想一次取干净万龙巢的修道奇珍!”

    ……

    ……

    约莫寅时一刻,日夜交替之际。

    一艘龙牙大舰靠向义海郡,数十条衣衫猎猎,脊背挺直的人影立于船首甲板。

    他们皆着青色袍服,腰悬铜穗长剑,带队那位眉宇轩昂的青年男子,则是背负一口两尺余长的无柄青锋。

    “龙师兄,这就是怒云江啊?”

    有人好奇问道。

    怒云江。

    对于每个子午剑宗的弟子都意义非凡。

    他们所共同敬仰的寇道子,便是被掌教亲手斩杀于此。

    一尊神通巨擘殒命,血染千里,大旱数年,造成一场影响极广的天倾之祸。

    “不错,这里就是怒云江,道子的……殒命之处。”

    那位龙师兄眼神复杂,至今子午剑宗的许多内门、真传弟子都不愿意接受。

    他们敬仰钦佩的寇道子,会是叛宗欺师的邪魔逆贼。

    但铁证如山的事实摆在面前,不容半分辩驳。

    最后掌教都不得不在龙庭的威逼下,亲自出剑清理门户。

    “前尘不必再提,淳于师叔呢?”

    龙师兄问道。

    “淳于师叔散漫惯了,哪里是坐得住的性子,他说怒云江水脉好,最适合钓鱼,独自架着小舟走了。”

    有个师弟嬉笑着回答道。

    “也不知道淳于师叔,怎么教出穆师姐的,穆师姐凡事无不奉行门规,守正不移,淳于师叔却我行我素,让人头疼。”

    龙师兄苦笑,这一次下山,乃至奔着白阳教余孽而来,由淳于师叔这位四练大成的剑道宗师领队。

    结果还未到义海郡,带头的人不见了。

    “罢了,咱们先下船,到驿站落脚。”

    龙师兄决断道。

    当世七大上宗,五座道宗的门人弟子行走天下,皆与受箓道官一样,享有同等待遇。

    可在驿站食宿,甚至征调军马。

    盖因上宗、道宗真传,乃板上钉钉的“仙籍”种子,不受凡俗律例的拘束。

    “另外,内门的罗师弟,前阵子回了一趟义海郡老家,结果再无消息。

    咱们要好生查一查,谁若敢害子午剑宗的门人,灭他满门!”

    龙师兄语气忽然一冷。

    ……

    ……

    “谁在背后念叨我?老秋,你找的这内景地阴气也太重了,我都觉得冷。”

    宁海禅毫无风范蹲在一处小土包上,扫视着下方使劲布置大醮科仪的秋长天,啧啧道:

    “八百年份的罗生竹里,塞了一百九十八颗阴雷珠,再加上好几头妖王的浊血……四练宗师不留神,也得着你的道。

    你真是歹毒!”

    秋长天抹一把汗,骂骂咧咧道:

    “少他娘光放屁,不做事!老子差点把义海郡周遭千里翻个底朝天,才寻见这个好地方!足有三千年之久,内里废弃空无一物,经过我一通折腾,与那座堕仙元府至少有五六成相似,倘若再埋几个宗师,或者填几条道修神魂,就更像了。”

    宁海禅笑道:

    “这事儿好办,义海郡有不少不长眼的东西,老刀那边传信,说是阿七进城了。

    等他回来,问问记了几个名字,都给埋这里。”

    秋长天摩挲下巴,颔首赞同道:

    “不错,这地势凶邪,埋下去不出半月,就能化僵起尸!到时候再把堕仙元府现世的动静弄大,放出风,坑死那帮暗中盯了我十年的老家伙!

    老宁,说起来,我好久前便听说你不仅开革自家师父,还废了真功根本,是不是真的?”

    宁海禅笑意一敛,眼皮垂下:

    “师徒之间,哪能下这样的狠手,他的真功根本,应是被……斩了。”

    秋长天不解:

    “斩了?”

    宁海禅拍拍手,站起身:

    “问这么多作甚,这是通文馆的家事儿,跟你这个观星楼的真传有啥关系。

    老秋,你这座内景地,最好能引来几个子午剑宗的强手,让我松松筋骨。

    好多年,未曾尝过杀伐剑术的滋味了,怪想念的。”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