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他乡月又圆 » 二十二!乱点鸳鸯谱3

二十二!乱点鸳鸯谱3

    小侯爷这狼狈的模样,怎么说呢?

    一身白色的锦带狐裘染上了尘土,白色金线狐皮靴子粘上了点点泥巴,内里的衣服什么样,看不见

    小侯爷那纤细的身子完全的藏在了锦带狐裘中,也不知道小朋友是怎么站的,反正就是一个衣服边儿都没有露出来

    “小侯爷来是什么意思也就算了,现在怎么还这样的一个身面?”

    “贤侄,怎的如此,可是谁欺负你了。老夫”

    一句老夫收拾他去,小侯爷的手就已经捂住了老令公的嘴,人挑起来捂住着铁塔一般的男人,确定他把话咽下去了之后,小侯爷松了一口气,小声的对着老令公说道:“令公,尊伯啊,车里那位小子可惹不起,您也不能惹啊。那位是祖宗。”

    好的,懂了,老令公只能给小侯爷一个心疼的眼神之后,就想起来正事儿,听着那哐哐拍脑门儿的动静,小侯爷觉得这和他拍西瓜的动静差不离,西瓜能拍碎了,那脑壳万一拍碎了的话可咋整啊,晃晃脑袋,把那个恐怖的想法给晃悠出去,小侯爷对着老令公一拱手

    “大侄子,你不纨绔了?”

    “尊伯啊,小子现在不走纨绔路线了,小子改成了混不吝路线,嘿嘿,您也给小子当一个靠山呗,当了靠山小子给您出一个馊主意。”

    “说。”

    “您不舍得管着小安哥,那咱们就找一个管着的么,陛下也是这个意思,之前犯的错该惩罚惩罚,咱们且看以后”

    “看着的是你?”

    看着老令公那怀疑的眼神儿,小侯爷下意识的向后蹦跶一步,人可怜兮兮的,说实话,这是女儿身的身份,老令公是知道的,那时候老令公已经回朝修养甚至了,作为暗地里结拜的两个人,韩侯爷对着老令公可是说出来了自家女儿的身份,而且还知道这丫头真正的性子

    有成算,好功夫,孤身一人来这里,虽然有有一些老关系能照拂一下她,但是却也不敢明目张胆的照顾的,但是这小狐狸也算计的十分的不错,愣是把官职给算计的比他老爹的不相上下,在先帝那里挂了官职宠爱,但是却从来都不显山露水,虽然经常惹事儿,但是吃亏的从来都不是她

    这就是能耐

    这之前他还真的想过让儿子娶这丫头的,舍着老脸让老友把女儿嫁了,但是那时候,刚刚一有这个想法的时候,他就把这个事儿给止住了。

    这是对不起人家女儿的事儿啊

    但是现在,贤侄女这话的意思是,看着亮闪闪的虎目,小侯爷只想跑了,娘嘞,老子好心管你们家的破烂事儿,结果你想拉着小侯爷入火坑,坑人也不是这样坑人的啊,小侯爷现在就想跑,但是想到万一这个老匹夫要是去皇宫一个脑抽和那位祖宗说这个话的话,小侯爷承担不起这个后果啊。

    立马打住老令公的幻想,他鬼鬼祟祟的拉着老令公走到旁边儿,甚至都在俞静贤要跟过来的时候给他一个眼色,让他放哨儿,然后拉着老令公开始掰扯手指头

    一张小嘴儿叭叭儿的就把那三个女孩儿的情况给说了一个清清楚楚,然后眼巴巴的看着老令公:“这仨姑娘都是好姑娘,就是被一些个乱七八糟的事情给耽误了,您看您要选哪个?”

    “跟老头子说说,她们仨是因为什么都没成亲”

    “静安郡主六王后枝,虽然是老来女,但是教养很好知书懂礼,但是因为丧父丧母这两件事儿的关系,对面儿退了亲,毕竟连着的丧期可是五年的时间呢。这要是选她的话,得年后入秋议亲。

    至于这第二位钱家女,您也知道,钱老就是朝之重臣,议亲的本来是一家族的青年才俊,只是这结亲了刚刚不过半年,还不曾办婚礼的,那面儿那不靠谱儿的就已经收了仨丫头暖床红袖添香,还抬了两房妾室,甚至俩庶长子庶长女庶次子啥的生了好几个,这钱小姑娘不受这个气,把人给揍了一顿退亲了。

    至于这第三个,李静李大姑娘,那发生的事情您也知道啊,要不着少了那个一个臂膀,咱们家小安哥说实话真的是。。。”

    老令公点点头:“这仨姑娘我们家那废物真的是哪个都配不上啊,话说大侄子,你觉得哪个小姑娘适合咱们家这个糟心的玩意儿?还有啊,这好姑娘咱们陛下真的给赐婚?陛下有没有说之前的事儿要怎么处理的啊。”

    “小臣出了馊主意之后,陛下就让小臣过来问问,您心甜哪个,今上立刻就给您赐婚,至于惩罚么,小子觉得十有八九的就是揍一顿,然后罚点钱吧,毕竟您的身份摆在那儿呢。”

    “大侄子,你和伯伯说实话,哪个合适?”

    “伯伯,说实话,娶李大姑娘,然后您借口那面儿环境好,过去生活,李大姑娘多希望有个家您也知道,咱们这武将世家在一起也好说话,小侄热烈推荐李大姑娘。”小侯爷笑眯眯的推荐完了之后他还说了一句话,直接的让老令公满意的拍板就是她了

    “伯伯,李大姑娘那一手鞭子耍的,那叫一个溜,长得更是娇艳如花还多了三分的飒气,一看就是咱们武将人家的好姑娘。”

    小侯爷的了准信儿,在老令公那就她了的话语中,小侯爷颠颠儿的跑出去爬上马车就汇报这结果,只是眨眼间,小侯爷就已经拿着明黄的赐婚圣旨颠儿了出来,那位是多怕这位祸害再次惹事儿啊,居然连圣旨都写好了

    只是没填写名字,知道了老令公选择的是谁之后,他就利索的把这个名字给填上面了,然后就跟那圣旨烫手似的扔给小侯爷

    “陛下啊,还有一个事儿呢,那个老令公还问您一句,那个小安哥要怎么处理?依照着小臣的意思是打他一顿,然后小臣再去抄他一回家,那纨绔手里有一对儿春带彩的石头被雕成了香炉,小子要过来当今儿的辛苦费不为过吧。”

    文帝看着蹭手拍巴掌扒拉小算盘儿的小侯爷,他手指捏捏,琢磨了一下之后,抢过来小侯爷抱怀里的圣旨在小侯爷的脑袋上拍了一下:“拿回来记得上交。”

    大爷的,猫叼的肉让狗吃了

    小侯爷翻个白眼儿,但还是得耐着性子和文帝请示:“那个,爷,还有一个事儿,老令公说那地儿让李小将军回来也不容易,您看又恰好那个地方环境不错,他老人家能不能先过去跟着看看,等到家里安顿好了老令公在给看看孩子,等有了后继之人在回来?”

    “准了。”文帝倒不怕他们武将们团结起来,其实只要是不造反,武将们守江山还真的是稳当,而且武将们也没有文臣的那么多的非我族类的感觉,他们这一群可不就是要好管理一点儿,而且先帝可就是吃过了那种被文臣隔离了武将与天子亲密感的事情

    也是先帝反应的快,杀了贬了一批有私心的文臣之后,又弄了那一次质子入京给留后的事情,当时那情况不定有多乱乎呢。

    那时候先帝就对着文帝说:帝王之术在于权衡和制约,绝对不可一方独大,更不可偏心偏信。皇儿,武将别看盛世好像是不重要一般,但那镇山虎可不是白叫的,他们不稳,边境不稳江山又岂能稳当了

    再说这朝廷内部,武将不知治理之道,文臣自然是重要,但武将的重要绝对不能忘记。